某人善于畫竹,已經(jīng)名滿天下。
可他的老師對他說,你尚未入門。
此人問:如何才能入呢
老師答:要在心里覺得自己就是竹子。
其人開始終日站在竹林中,與竹子同寢。
風起,竹搖,其人亦搖,風靜,其人也靜。
如此兩年過去。
一日,師去探望他,發(fā)現(xiàn)他在竹林中閉目凝神,隨風搖擺。
師看了許久之后說道:“好了,你已經(jīng)入門。可這還不夠,你要忘掉你是竹子這件事,才能成果?!?/p>
又三年,老師又去他那,當看到他可以立即將自己當成一棵竹子,也能立即走出去做其他,出境入境甚是靈活后,非常高興的說道:“汝成矣?!?/p>
冰凍三尺決非一日之寒,想要成為大家,你必然需要經(jīng)歷一萬小時往上的艱苦磨練,必然要付出比常人更深的功夫。
要將自己融進去,還不能太過癡迷,這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我家有茅草房兩間,南西都種著竹子。到了夏天,新竹枝葉剛剛伸展開來,綠樹成蔭,光色照人,放一張床在竹林中,十分涼爽舒適。到了秋冬交替之時,把屏風的骨架拿出來,截去兩頭,橫著安放就成為窗格,然后用均勻潔白的薄紙把它糊起來。待到風和日暖,凍得半僵的蒼蠅又飛動起來,撞到窗紙上,咚咚咚地發(fā)出敲擊小鼓的聲音。這時,窗紙上一片零亂的竹影,難道不是一派天然的圖畫嗎?我所畫的竹子,都沒有老師的傳承,多數(shù)是得之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啊。
3、文同/文與可(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
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代表作有《墨竹圖》。
4、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屬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克恭生性坦蕩平易,與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則傾心相交,終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頃,此外身無余資。他身為色目世家,但漢文化修養(yǎng)極高,去世前還特命喪葬“用朱文公法”,無疑是一位漢化代表性人物。
仕于南方時,他酷愛錢塘山水,余暇則呼僮攜酒,杖履登山,留連盡日。畫以山水、墨竹著稱,兼及蘭惠梅菊。
代表作有《墨竹坡石》。
5、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五云閣吏,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縣)人。其父柯謙,曾任翰林國史檢閱、江浙儒學提舉,是元朝仙居較為顯揚的一個官宦。大德元年(1297),隨父遷居錢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學能詩文;善書,四體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繪畫以“神似”著稱,擅畫竹,并受趙孟頫影響,主張以書入畫,曾自云:“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
柯九思多藏魏晉人書法,如晉人書《曹娥詩》,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蘇軾《天際烏云帖》、黃庭堅《動靜帖》等,經(jīng)他鑒定的書畫名跡流傳至今者頗多。
代表作有《竹石圖》。
-柯九思
-高克恭
-文同
-鄭板橋
-李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34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油吧!幸運兒??!
下一篇: 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