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兒子在上海讀書
、工作、安家,我與上海有了頻繁的接觸。這次學(xué)校一放假,我便去了上海
,意在給孩子們做做后勤,特別是想讓孩子們的胃得到較好的照顧
。盡管才住幾天
,卻有了一些關(guān)于上海的初步印象
。做學(xué)生時我就聽說上海人大多看不起外地人,總把外地人叫成“鄉(xiāng)下人”
。幾次到上海遇到的上海本地人似乎并不比外地人多
,盡管偶爾也聽到上海人在聊天時出現(xiàn)鄉(xiāng)下人這個詞,但話語中已經(jīng)沒有了蔑視的意思
,僅僅是口頭禪而已
。事實上,上海人對外地人是挺熱情的
。比如說
,人生地不熟,又不習(xí)慣看路牌記路的我
,總喜歡問路
,而被問到的上海人都很熱情的給我指路,看來“鄉(xiāng)下人”已經(jīng)成為歷史
。也許正是上海人觀念的轉(zhuǎn)變
,上海的海納百川才使許多在上海讀書的年輕人愿意留在上海工作。上海是個不夜城
,上海夏夜的氣溫也遲遲降不下來
,傍晚走出家門竟有走近了空調(diào)外機的感覺。然而
,在這似蒸的熱風(fēng)中
,卻有不少人坐在小區(qū)里的藤椅上、石桌旁或水池邊納涼
。坐在人們腳旁的或大或小的寵物狗則不約而同的大張著口
,伸著舌頭喘粗氣。夜幕下
,以跳廣場舞為鍛煉方式的人
,則自覺的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相對固定的開闊空地上,踏歌起舞
。也許組織者更關(guān)注群眾的參與度
,舞蹈的動作相對簡單,跳的幅度也不大
,我很快就融入了跳舞的人群
。但越跳越感覺肺被蒸得難受。于是
,轉(zhuǎn)身向后想尋一處清涼地
,但到處吹著一樣的熱風(fēng)。回去的路上
,我突然生出要在上海生活
,首先要讓自己的心肺功能強大起來的想法。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室內(nèi)室外兩重天,呼吸的空氣一會兒熱
,一會冷的
,肺功能不好怎么吃得消。不過
,上海的清晨
,雨后的夏夜空氣還是清新、涼爽宜人的
。在上海工作的年輕人都有一種我們年輕時大多沒有的拼命三郎精神
,不少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在單位已經(jīng)是技術(shù)骨干了
,IT行業(yè)更是如此
。有人兼顧幾個大公司的軟件項目,甚至做幾個大項目的項目經(jīng)理
,常常是八小時以外還有工作要做
。他們經(jīng)常吃過晚飯沙發(fā)上瞇一會兒,再在計算機上編寫白天沒有完成的程序
,然后一直工作到很晚才休息
。家長心疼孩子,可孩子們自己卻不以為苦
。相反倒感到自己作為年輕人奮斗是第一要義
,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不僅很充實,有成就感
,而且富有挑戰(zhàn)性
,真可謂緊張地工作著并快樂著。我的兒子是搞會計軟件的
,實施的是成本績效管理
,預(yù)算、報表合并等項目
。他不僅有自己擔(dān)任項目經(jīng)理具體負(fù)責(zé)的項目
,而且要負(fù)責(zé)上海分公司的技術(shù)管理、員工的招收和培訓(xùn)等
,真是忙得不亦樂乎
。兒媳搞審計
,忙的時候幾乎每天要加班到9點多鐘才能回來。所以我說是來給孩子們做飯
,實際上要讓每個孩子每天認(rèn)真的吃上我做的一餐飯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在上海,乖巧懂事的兒媳不僅媽媽不離口
,而且眼快手勤的幫我做這做那,還總是說媽媽你休息讓我來做
,或者為媽媽倒茶拿水果
,待我那個親喲,讓我越來越堅定了兒媳就是女兒的念頭
。兒子在兒媳榜樣的激勵下也變得善解人意
,細(xì)致周到起來。這不
,一下班趕快回來陪媽媽
,并抽空陪媽媽到小區(qū)、商場轉(zhuǎn)轉(zhuǎn)
,或者到空地上打會兒羽毛球
。總想著呵護(hù)孩子的媽媽
,在上海
,反過來真切地享受到了有媳若女的幸福和兒子已經(jīng)長大了的快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狤ND—擴展閱讀原創(chuàng)已修改原創(chuàng)散文:一棵橘樹的溫暖散文:悅之無因散文:院子里的那一抹綠散文:一株行走的草散文精選:在布爾哈通河畔散文:端午小感原創(chuàng)已修改原創(chuàng)散文:故鄉(xiāng)習(xí)俗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探家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連載小說:雙飛(上)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詩:囚
,我不搖首,也不點頭
微信號 : aishangsanwenba

微博:@散文精選大全
掃碼關(guān)注
實惠的上海人散文
經(jīng)常聽見周圍的北方朋友們用這樣的一個詞來形容上海人:小氣
。
每當(dāng)聽到這樣的評語的時候
,我總會憤憤地為上海人辯解,是的
,上海人
,哪里小氣了。
同事是一個粗壯的山東大漢
,他忙不迭地舉出一連串的例子:請客的時候
,什么菜都是一小碟一小碟的,他這樣的大胃王
,三口兩口就吃完了
,弄得他根本不敢吃,怕風(fēng)卷殘云的吃相過于難看
;勸酒勸菜的時候
,嘴里說著吃啊
,吃啊,手里卻不動
,也不知道給人家布菜
;一家人分零食的時候,居然還會數(shù)數(shù)
,每人幾包鴨胗干
、幾包牛肉干、幾包豬肉脯
,分得清清楚楚……
我聽了哈哈大笑
,不知這是哪戶人家,居然給我的同事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
我忙解釋說:這個啊
,不叫小氣,這個叫實惠
。
請客的時候用小碟子盛東西
,是因為想在桌子上騰出空位來放更多的菜肴,你盡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頤
,吃完了這一盤
,不用你開口,主人家準(zhǔn)會從廚房里
,端出另一盤來
,同樣,還是那種小小的精致的碟子
。
吃飯的時候
,不會主動給你布菜,是怕萬一夾了你不喜歡吃的東西
,讓你為難
。放心,只要你稍微贊一下
,某個菜好吃
,他一定會連著碟子,整個兒地都挪到你的面前
,讓你可以夾起來方便
。
至于分零食,這倒真不是每個家庭都這樣的
,恐怕是這戶人家原創(chuàng)的吧
,不過,我也能理解
,那戶人家的家長
,一定是想幫助讓自己的孩子
,養(yǎng)成處事公平的態(tài)度。
聽了我這么一解釋
,朋友也不覺莞爾
,他笑著說:“你還真能解釋,不過
,我還是覺得
,大盆子的菜好,吃著過癮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我不知道,他是有意
,還是無心,把“盤子”說成了“盆子”
,不過
,看看他的塊頭,我相信
,真的給他一盆子的紅燒肉
,他也是能毫不猶豫地消化光的。
上海人的實惠
,就是不鋪張
、不浪費。就比如吃吧
,能吃多少
,就盛多少。這點
,不光是普通的市民家庭
,就連一些著名的上海本幫菜館,也是如此
。
以排骨年糕聞名的“鮮得來”飯店
,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店里所有的點心
,包括它的招牌點心“排骨年糕”
,都是放在一個個只有巴掌大的小白碟子里。
就沖著這一個個小白碟子
,就足以看出
,正宗的上海小吃的實惠。沒錯
,有多少貨
,就用多大的餐具
。如果為了盛這么兩片年糕和一塊排骨,也用一個碩大無朋的大盤子
,那真有點大材小用的感覺了
。畢竟,我們吃的是排骨年糕
,而不是吃“盤子”
,盤子再花哨,如果年糕和排骨味同嚼蠟
,那就本末倒置
,猶如買櫝還珠了。
曾看見一家西餐館
,用一個碩大的
、漂亮的白瓷盤來盛東西,它有厚厚的盤沿
,里面可以用來盛放東西的地方本來就只有一小塊
,而端上桌后,我發(fā)現(xiàn)里面放的只有小小的一坨土豆泥
。我不禁暗想
,這樣有意思嗎,這么大的排場
,只為了吃那么幾口土豆泥
。而相比之下,我更欣賞小小碟子中的排骨年糕
,貨真價實
,價廉物美,要把它們?nèi)客滔露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嘿嘿
,一口可不行呢。所以
,我更欣賞那種實惠的擺法
。
衣食住行,這是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
,最基本的條件
,而上海人的實惠哲學(xué),也已經(jīng)滲透到了這每個方面
,實惠
,已經(jīng)成了上海人生活世上的基本條件之一了。
剛才我們說到了“食”
,那么下面就來看看“衣”
。
沒錯
,上海是一個時尚的大都市,在這里
,你幾乎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一種名牌時裝的專賣店
。但是,在上海
,生意最好的服裝店在哪里呢
,我恐怕并不是淮海路、南京路上的那些名品店
,而是類似七浦路服裝市場
、輕紡市場等的半批發(fā)辦零售式的服裝市場。
相對于昂貴的品牌服裝而言
,更多的上海本土居民
,還是更看重實惠,這個已經(jīng)深入到上海人骨髓中的購物理念
,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的上海人
,甚至感化了不少的新上海人。
是的
,名牌服裝為什么會那么貴
,就是賣一個商標(biāo)
。誰敢肯定地告訴我
,畫著小鱷魚的包包,就一定比沒有小鱷魚的包包質(zhì)量好嗎
?我看是未必吧
。既然這樣,實惠的上海人
,又為什么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錢
,去買那一個小小的商標(biāo)呢。
在那些普通的'服裝店里
,你完全可以買到質(zhì)量比名牌商品更好
,甚至連款式都更時尚的商品。既然如此
,那為什么還要糾纏于品牌問題呢
。
當(dāng)然,還有不少上海人
,去那些廉價商店
,為的也是要淘一些名牌,或者說是偽名牌
。對于
,這點
,我當(dāng)然是不認(rèn)可的,但是
,不可否認(rèn)
,確實有一些上海人,抱著實惠
、便宜的念頭
,去買一些廉價的水貨。這點
,的確是實惠哲學(xué)中的一個誤區(qū)
。
真正的實惠,是貨真價實的實惠
,而不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不是用李鬼來冒充李逵。
“住”當(dāng)然更不在話下了
,雖然目前房價飛漲
,但是,買房子
,永遠(yuǎn)都是手中有余錢的上海人首選的投資方法
。
畢竟,銀行存款利息太低
;投資股票
、基金風(fēng)險太大;購買珠寶玉器
,又害怕打眼上當(dāng)……算來算去
,能夠又保險又升值的,還真的就只剩下買房了
。所以
,買房子,永遠(yuǎn)是實惠的上海人的最愛
。
說起買房
,自然就會讓人聯(lián)想起買車。很多女孩子
,都把有房有車作為自己擇偶的要求之一
。當(dāng)然,這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畢竟
,戀愛要建立在“愛”的基礎(chǔ)上,而“愛”,指的是愛“人”
,而不是愛“物”
,要以人為本,否則就成了拜金女
,有哪個好男人會喜歡一個拜金女呢
?
有房有車,只是一個夢想而已
,有很多普通的市民
,都是沒房沒車的。更有些時候
,買了房
,就買不起車,供了車
,又買不起房
,這時候,怎么辦呢
,在這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時候
,實惠的上海女孩,她們的首選一定不會是車
,而是房
。
房子多好啊,你看或不看
,房子就在那里
,不會自己開走。家里沒條件的
,買了房子
,就可以自己住
,家里有條件的
,如果有多余的房子,那么就可以租出去
,每月的租金
,可也算是不小的收入呢。
而車子呢
,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啊
,只能成天擔(dān)心國際油價繼續(xù)上漲,摸摸兜里的零錢
,看看還夠喂這頭“鐵馬”喝多少汽油
。
于是,沒有車的上海人
,在需要出門行走的時候
,選擇的主打交通工具是地鐵
、公交和自行車。
地鐵絕對是遠(yuǎn)程路人的必選
,它方便
、快捷,不會堵車
。當(dāng)然
,相對其他城市而言,上海的地鐵票價算是貴的了
,起步費就是三塊
。于是,實惠的上海人想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來省錢
。
當(dāng)然
,逃票,我是絕對反對的
,而事實上
,真正有教養(yǎng)的上海人,是不會逃票的
。我們要省錢
,也要在合理合法的角度上省錢,這才是真正的實惠
。
于是
,在地鐵推出一日票、三日票后
,聰明的上海人想出了利用這些票子的好方法
。首先,如果一天之內(nèi)要多次乘坐地鐵的話
,那是一定要買一張一日票的
,不過,上海人會計算一下
,這一日的票價是否真的超過了一張一日票的價格
。
精明的上海人還研究出了針對上班族使用的如何巧用一日票或三日票,乘坐整整五個工作日的方法
。其具體技巧無非是打時間差了
,第一天早上晚點乘車,末一天的晚上再早點乘車
。而且
,熱情的網(wǎng)友還計算出了,每日上班要花多少錢以上的乘客,使用這種方法才是省錢的
。這種方法
,而是曾經(jīng)被登在了晨報上的。實惠的上海人
,認(rèn)可這樣的省錢方法
。
公交車也是不錯的交通工具。因為在兩個小時之內(nèi)
,兩部公交車連乘的話
,第二部公交車可以少付一塊錢。上海的公交車一般都是統(tǒng)一價格:兩塊
。所以
,省一塊錢,可就是半價喔
。于是
,有不少上海人,在出門辦事的時候
,都會計算一下
,是否能趕上換乘優(yōu)惠。
自行車
,那自然不必說了
,這是一種世界公認(rèn)的又環(huán)保又省錢的交通工具。這樣的好東西
,當(dāng)然要提倡了
。所以,在這個城市的很多角落里
,都有可以隨意租用的自行車
,方便借用。
上海人的實惠觀
,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它樹大根深地密布在生活的每個細(xì)小的角落之中
。你只有真正地融入了這個社會
,認(rèn)可了上海文化之后
,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種深入骨髓的實惠觀。
不只是日常生活
,就連就業(yè)
、結(jié)婚,這樣的人生大事,上海人也是密切關(guān)注實惠原則的
。
首先說就業(yè)
,絕大多數(shù)上海人,還是喜歡要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單位的
。于是
,公務(wù)員,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每年
,到了考公務(wù)員的時候,幾十個
、甚至是幾百個人
,爭著報一個職位的現(xiàn)象,都是不足為奇的
。其盛況
,真是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高考啊。
是的
,做生意
,做得好,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可是
,做生意是有風(fēng)險的啊,如果賠了本怎么辦呢
?所以實惠而穩(wěn)妥的上海人還是會選擇更牢靠的工作
。
現(xiàn)在輪到說結(jié)婚了。上海的剩女?dāng)?shù)量
,是足以讓人嘆為觀止的
。社會各界,對于這件事情
,不可謂不關(guān)心
、不重視。于是
,各種各樣形式的
,實惠的相親大會此起彼伏。
這不
,前些日子
,在世博大舞臺,還召開了一個萬人相親會
。數(shù)萬計的剩男剩女及其家長們
,浩浩蕩蕩地殺進(jìn)現(xiàn)場
,到處貼滿簡歷,到處都是閃爍著饑渴的光芒的眼睛。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剩女呢?歸根結(jié)底來說
,還是實惠觀念在作祟
。既然要實惠,那就自然要找一個比自己好的,于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現(xiàn)象就比比皆是了
。這種婚姻觀,也算是上海人實惠觀念中的一個副產(chǎn)品吧
。
就是這樣
,實惠,是一把雙刃劍
,它能使得上海人變得更睿智
、更聰明,但是另一方面
,也使得部分上海人
,變得更市儈。
作為一個上海人
,要如何揚棄地繼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實惠哲學(xué)
,還需要仔細(xì)研究啊。
不過
,話說回來
,雖然實惠是多少年流傳下來的上海人的老傳統(tǒng),但是
,實惠并不意味著就是老土
,實惠也可以很時尚。
比如
,時下流行的DIY
,就是時尚的實惠哲學(xué)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
十字繡
、緞編等各種工藝品好看不好看
?好看,時尚的女孩子
,大都喜歡
。可是
,要買成品的話
,價格實在是很貴的
,讓這些腰包尚不豐腴
,甚至是還在學(xué)校學(xué)習(xí)的少女們只能忍痛割愛
。
既然買不起,那就買些半成品或者是原材料來自己做吧
。雖然花費了很多功夫
,但是價格確實是便宜了不少。而且
,拿來送人的話
,還能顯示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心靈手巧。如果是給心上人的話
,自己親手做的東西
,就顯出自己的真情實意了。
上海人
,那獨有的包容萬物的海派文化
,使得上海人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外地,甚至是外來文化
。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海納百川的胸襟
,把各種文化、各種思想理念
,融匯綜合
,形成了具有自己特點的文化。
上海人的這種溫然怡和的習(xí)性
,從千家萬戶彌散開來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散發(fā)出來,彌漫在整長江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诘纳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彌散在上海百年城市發(fā)展歷史進(jìn)程中,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文化基調(diào)
。
而在這包容萬物的海派文化中
,有一個基礎(chǔ)而原則性的問題,那就是上海人的實惠哲學(xué)
。
這種實惠哲學(xué)
,是上海人固有的,是上海人打骨子里透露出來的
,上海人的本質(zhì)特點
。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實惠原則
,上海人又怎會如此徹底地貫徹他們的“拿來主義”
,把來自全國各地
、世界各地的文化,融會貫通
,拿來就用
。上海人積極地汲取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文化,并加以合理地利用和演化
,這才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海派文化
。
所以說,實惠原則
,是海派文化的基礎(chǔ)
。
有一部分外地的朋友,會對上海人有誤解
,除了把上海人的實惠
,理解成是“小氣”或“摳”以外,還有部分朋友
,會把上海想象成是一個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
,人人都在享受生命,窮奢極欲
。
其實
,這也是一種偏見。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
,恐怕和電視中充斥的民國影視劇作品有極大的關(guān)系吧
。在電視劇里,遍布極盡奢靡的貴夫人
、嬌小姐
、小白臉兒、公子哥兒……座座洋樓聳立
,俊男美女們坐在酒吧中
,聽著爵士、藍(lán)調(diào)
,喝著美酒
、咖啡。舞臺上衣著華麗的助興歌手用懶洋洋的聲音
,唱著那首家喻戶曉的《夜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贰?br>
沒錯
,這的確也是上海
,但不是現(xiàn)在的上海,是故事和影視劇作品中
,用夸張的手法而凸顯出來的上海的一個剪影
。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
,不是上海獨有的,各個大城市都有
。
而上海所擁有的
,卻不僅僅是這些。大家從這些影視劇作品中
,只看到了一個已經(jīng)過去了的
,屬于舊時代的
,奢華的
、精巧的、頹靡的
、享樂的上海
,而忽略了,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時尚大都市
,上海
,已經(jīng)不僅僅只有這些了。
當(dāng)黎明的曙光還沒有照徹大地的時候
,匆忙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已經(jīng)開始工作
,牛奶工送著牛奶,郵遞員遞送著晨報
,這些忙碌的身影
,也是上海。
在霓虹燈閃爍的夜幕下
,小區(qū)的弄堂口
,衣著時髦的白領(lǐng)女職員,舍不得買新的鞋子
,讓皮匠師傅
,修補一下已經(jīng)磨壞了的高跟鞋鞋跟。這
,也是上海
。
在昏黃的臺燈下,學(xué)子伏案疾書
,演算著數(shù)學(xué)題
,全然不顧蚊蟲的叮咬。而城市的另一個角落里
,他的老師
,同樣扇著蒲扇,驅(qū)趕著蚊蟲
,給自己的學(xué)生們批改著作業(yè)
。這
,也是上海。
是的
,這一切也是上海
,只是,大家沒有看到
。也許
,實惠的上海人,更愿意把流光飛舞
,光彩奪目的一面
,展示給大家看。
但是
,誰又能想到
,褪去華麗舞裙之后,卸去濃墨油彩之后
,留下來的上海
,才是真正的上海。它是一個平凡樸實的家庭婦女
,只是偶爾在宴會上
,會戴上光燦奪目的項鏈。
所以
,對于上海人
,他們是理性而現(xiàn)實的,他們固守著自己特有的實惠的文化
,他們用理智和聰慧
,來應(yīng)對紛繁復(fù)雜的世事。這
,就是上海人獨有的處世哲學(xué)
、生存哲學(xué)。
所以
,當(dāng)他喋喋不休地向你介紹哪家商店打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