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筆記《吹劍續(xù)錄》中曾經(jīng)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蘇軾問自己的隨從:我的詞和柳永相比如何
隨從對說:
柳永的詞,只適合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打著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而學(xué)士您的詞,必須要一個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
雖是小故事,但卻形象的說明了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區(qū)別,雖一脈相承,卻各有千秋。人生慷慨,我們需要豪放詩詞;兒女情長,亦逃不過婉約人間。
看多了壯志難酬,不妨靜下心來品味一下紙短情長,這10首婉約詩詞,訴盡人間未了情,美不勝收,余味無窮!
風(fēng)里和雨里,等一個等不到的你
《望江南·梳洗罷》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這是一幅美麗卻又憂傷的畫面。女子梳洗完,整理好妝容,坐在江樓上,望著那來往的船只,一天過去了,不見歸人,唯有殘陽相伴。
25個字里,感情從滿心期待到無奈失望,令人斷腸。
雖時光流轉(zhuǎn),你依舊是我等待春日的那一抹暖陽。如未相遇,則靜靜等待;有幸與之,請好好珍惜!
午夜夢回,叫醒我的是遙遠(yuǎn)的思念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五代·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李璟一生只留下四首作品,卻因一句“小樓吹徹玉笙寒”而流傳千古。
這是一個秋日,池塘里的荷花已然衰敗,人也憔悴,不忍見這滿目蕭瑟的景象。
思念的人仍在塞外,站在風(fēng)雨高樓上,將那首曲子吹完,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
雖然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但真摯的感情并沒有磨滅。有一個可以思念的人,也是一種幸福。
無法言說的痛苦,不止愛情,還有人生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誰說婉約詞只能寫愛情,在李煜筆下,婉約而含蓄的詞句中充滿了離鄉(xiāng)去國的錐心之痛。
他默默無言,孤孤單單地登上了一座樓閣,一鉤冷月在天邊,梧桐寂寞地立在院中。
徘徊在心中久久不散的熟悉,那揮之不去的痛苦正是一個亡國之君的心情。
“沒有在深夜里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wù)撊松?,可是這一刻,無論流過了多少的眼淚,人生也是如人飲水,冷暖唯有自知。
離別時繁花似錦,再相逢依然如故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要離開京城了,無奈,他將告別紅顏知己蟲娘。
也許是天公也同情他們,天上下起雨來,告別更加難舍難分。雨水落在臉上,不知是淚還是雨。
怎么辦,沒有你的日子,我將如何度將來的歲月??杉词瑰F心,柳永不得不走。也許,只能將這一份情,埋藏在心中,成為永遠(yuǎn)的回憶。
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凄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么堅強(qiáng),下一次再相遇,愿你我都能安然如初。
指縫太寬,時間太瘦,日月既往,不可復(fù)追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葉嘉瑩先生說:(晏殊詞)觸動了讀者有關(guān)整個人生的一種哲想。
這首《浣溪沙》就是如此。詞人用輕妙的語言表達(dá)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世界上,最讓人追悔的,莫過于時間。夜闌珊,讀無眠,聽盡春言,不再清閑,望著灑滿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
在婉約凄涼的意境中,徒留一個人踽踽獨行的背影
《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dāng)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因為一句“山抹微云”,秦觀留名詞史,恩師蘇軾亦非常贊賞這一句,稱他為“山抹微云君”。
全詞表面寫纏綿的別情,實寫漂泊的身世,在秦觀筆下,他將身世漂成一種的極美的境界,語言精妙,令人拍案叫絕。
人生本是一場荒蕪的旅行,哪里都是美麗的風(fēng)景。每個人都在獨自前行,紅塵陌上,顛沛流離。
所有回不去的良辰美景,都是舉世無雙的好時光。
《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
宋·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fēng)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
張先是婉約派的重要人物,他是使詞由小令轉(zhuǎn)向慢詞的過渡過程中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
一首《天仙子》讓張先享譽(yù)北宋詞壇。
拒絕了赴宴的邀請,詞人獨自在家把酒聽曲,感慨人生匆匆一場,永不再來。紅塵瀟灑,獨自前行,但盡人事,莫問前程。
歲月老了,聽故事的人,成了講故事的人,講故事的人,成了故事里的人。
多少青春都付給了等待,多少等待都無法重來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與趙明誠新婚不久,趙明誠就負(fù)笈遠(yuǎn)游,獨居在家的李清照思念丈夫,于是有了這首《一剪梅》。
全詞不飾雕飾,明白如話,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xiàn)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diào)清新,意境幽美。
想你的時候,夕陽是你,晚霞是你的云中月是你,點點星辰也是你;
想你的時候,斜風(fēng)是你,細(xì)雨是你,料峭春寒是你,滾滾天雷也是你。萬物皆是你,萬物皆非你。
周邦彥的婉約里,此處無聲勝有聲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周邦彥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低聲問:向誰行宿 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詞中所寫的男女之情,意態(tài)纏綿,恰到好處,不沾半點惡俗氣昧;又能語工意新。
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動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畫和生活細(xì)節(jié)的描寫更是十分細(xì)膩逼真。
全詞曲折細(xì)致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為后世歷代詞家所稱賞。
什么是愛情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
那一樹梅花的清絕,亂了誰的浮生
《暗香·舊時月色》(節(jié)選)
宋·姜夔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fēng)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這是一首詠梅的絕唱,詞人借詠石湖的梅花,思今念往。
全詞寫梅花的同時,句句又在寫人。清新脫俗,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余韻悠長。
今夜,我在梅花盛開的地方,思念我們的過往。那夜的月亮特別美,我想不到可以告訴誰。
詩言志,詞抒情,聽多了快意恩仇的江湖豪情,偶然讀一首婉約小令,用最柔軟的音調(diào),激起內(nèi)心的無限漣漪。
這詞中,藏著煙火人間,藏著兒女情長,也藏著至味清歡,就著清風(fēng),和著蟬鳴,一天的好心情,也就此緩緩展開了。
以上這10首婉約詞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點個再看,留言告訴唐宋君吧!
作者:詩詞君,來源:詩詞天地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名稱:《飲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朝 作者:蘇軾 體裁:七言絕句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飲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編輯本段作品注解
①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②方好——正顯得美。 ③空濛——細(xì)雨迷茫,若隱若現(xiàn)的樣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縣)西,所以稱為西施。 ⑤亦奇:也顯得奇妙。
編輯本段作品大意
那水波蕩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煙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飲湖上初晴后雨
不論她是淡雅的裝束,還是濃艷的打扮,都是一樣光彩照人。句解: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的美麗多嬌。
含義
詩人在飲酒時同時享受了西湖的兩種風(fēng)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陰柔之美和天然姿態(tài)。
句義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飲湖上初晴后雨
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瀲滟”,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qiáng)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為這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dá)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dá)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dāng)R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xué)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lǐng)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fēng)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年(1057)進(jìn)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
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tuán)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后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yuǎn)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于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進(jìn)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變法,在政治上屬于舊黨。在新黨執(zhí)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結(jié)果卒于常州。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fēng)格豪邁,個性鮮明,妙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之一。
編輯本段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則是從這首小詩而來。 蘇軾于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huán)山,東側(cè)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馳名中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dǎo)了飲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并筑堤防洪,當(dāng)?shù)厝思捶Q之為「蘇堤」。這一首作于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讹嫼铣跚绾笥辍饭矁墒祝@里選的是第二首。三.賞析重點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歌。這一天,詩人到西湖游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后來天色轉(zhuǎn)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diào)。西湖正如那儀態(tài)萬方的美人西子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艷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前兩句用白描和對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所呈現(xiàn)的不同的美態(tài)。第一句描寫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贊美雨天的山色,兩句從剛晴又雨的具體情景著筆,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準(zhǔn)確描繪?!笧囦佟?、「空蒙」等詞用得極精當(dāng)、傳神。詩人這兩句固然是寫當(dāng)日游湖時「初晴后雨」的眼前實景,但他沒有平素對西湖詳細(xì)的觀察和別有會心的領(lǐng)略,相信很難這樣提綱而總括其全。第三、四句,詩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說明西湖在任何時候都不減豐姿。詩人心與景會,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聯(lián)想到西施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喻體(西子)和本體(西湖)之間,除了從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主要著眼點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極富詩意。詩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從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詩構(gòu)思高妙,概括性強(qiáng),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傳神地勾勒出來。直到今天,人們到西湖也一定會想起蘇軾這一首詩。
編輯本段作品解析
二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美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fēng)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fēng)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飲湖上初晴后雨
番奇妙景致。西湖無論是晴是雨無時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xiàn)西湖山水風(fēng)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后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chǔ)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jīng)過或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飲湖上初晴后雨 在西湖上飲酒,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 水光瀲滟晴方好 波光閃動,晴天的西湖景色多么美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天的西湖景致也很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 把西湖比作風(fēng)姿萬千的美女西施一樣。 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妝都非常的美。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周邦彥《蘇幕遮》
讀書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選擇,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長期遠(yuǎn)離家鄉(xiāng),難免不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與風(fēng)物,因此,思鄉(xiāng)成為古代詩詞中的永恒主題,最能引發(fā)天涯游子的共鳴。
周邦彥的這首《蘇幕遮》正是如此,借荷抒發(fā)故鄉(xiāng)之思,周邦彥是個中高手。這首詞天然真美,不事雕飾,它以質(zhì)樸無華的語言,準(zhǔn)確而又生動地表現(xiàn)出荷花的風(fēng)神與詞人的鄉(xiāng)愁,有一種從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風(fēng)韻。使人久久沉醉其中,無法自拔。尤其那句“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绷攘葞坠P,道出荷的搖曳多姿、神清骨秀。清新恬靜的意境,躍然紙上。
清晨的陽光投射到荷花的葉子上,昨夜花葉上積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紅的荷花在春風(fēng)中輕輕顫動,一一舉起了晶瑩剔透的綠蓋。遠(yuǎn)遠(yuǎn)望去,仿佛一群身著紅裳綠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讀此,不能忘情。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蝶戀花》
這是高中時最喜歡的一首詞,“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痹?jīng)無數(shù)次勾起我的遐想,佳人是誰?一道短墻將少年與佳人隔開,佳人笑聲牽動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的煩惱。
詞的上闋寫暮春風(fēng)光,下闋寫人事春情。自然春意與人事春情完美結(jié)合、相得益彰,優(yōu)美地表現(xiàn)出在流走躍動的春日氣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戀情萌動及轉(zhuǎn)瞬迷失的悵惘。有聲有色,情韻悠遠(yuǎn),婉媚綽約??吹酱嗽~驀然大悟,原來豪放的蘇軾也有如此細(xì)膩婉約的詞風(fēng)。
后來讀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方才明白,這是蘇東坡寫給“美如春園,目似晨曦”的王朝云的句子。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fēng)波》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后的第三個春天所作。蘇軾在這首詞的序詞中寫道: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都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他不以為然。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這就是蘇軾,盡管遭到貶謫,盡管風(fēng)雨飄零,卻仍豪情不減。恐怕也只有這樣的豪放之人,才能在老去之時,仍能豪放狂氣如此。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這是多么悠然自得的心境,蘇軾仿佛讓我們看到了這點,人生本來可以簡簡單單、清清淡淡。煙雨平生,悠然自得,這是屬于蘇東坡的海闊天空。煙雨平生,或許就是最美的歸途。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
繁華與寥落,總是相隔不遠(yuǎn)??偸窃诓唤?jīng)意間,繁華落幕,只留下幾許塵煙,散漫在時光杯里。追名逐利的人,愿意在繁華深處,打撈生命的光華??上?,很多時候,在繁華中得到的東西,也會在繁華中失去。
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人都有遠(yuǎn)方。為了尋夢,我們可以踏遍千山萬水,領(lǐng)略人間世事無常。但不管走了多遠(yuǎn),當(dāng)我們疲憊不堪時,至少還有個地方,可以落腳。
很多時候,我們尋找了許久的東西,或許就在不遠(yuǎn)處,燈火闌珊的地方。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們總是相信,穿過人海,穿過塵煙,總會在燈火闌珊之處,遇見所要遇見的那個人。而那夜的辛棄疾,是否曾遇見讓他為之癡狂的女子,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燈火闌珊處,是他的歸途。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秋天,盡管也有讓人沉醉的風(fēng)景。落霞孤鶩,秋水長天,駐足于這個時節(jié),常有寫意之感、快意之念。但是這個季節(jié),也會讓人產(chǎn)生些許絕望。經(jīng)歷了夏日的喧鬧與絢爛,此時的清冷與蕭瑟,能讓人在不經(jīng)意間跌出人海,仿佛身在天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51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