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添上語音閱讀,大家可以躺在床上聽故事啦!
有一位大學(xué)畢業(yè)的少女,非常向往記者的工作,于是去報考新聞機(jī)構(gòu)。
她被錄取了,但是,由于沒有記者的空缺,主管叫她暫時做一些為同事泡茶的工作。
作為一個滿懷夢想的大學(xué)生,只為大家泡茶,心里當(dāng)然非常失望。不過,想到公司也不是有意輕視她,待遇也不錯,就安慰自己不用急,將來還是有機(jī)會的。
于是,坦然去上班,每天為同事泡茶倒茶。
三個月過去了,她開始沉不住氣了,心里總是抱怨:“我好歹也是個大學(xué)生!卻來天天為你們泡茶。”
這樣一想,她泡茶就不像從前那樣愉快,泡出來的茶,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但她并未察覺。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她泡好茶端給經(jīng)理喝,經(jīng)理喝了,就大罵起來:“這茶怎么泡的!難喝得要命。虧你還是大學(xué)畢業(yè)呢!連泡杯茶都不會。”
她真的氣炸了,幾乎哭了出來:“誰要在這個鬼地方繼續(xù)泡茶呢!”
正準(zhǔn)備當(dāng)場辭職的時候,突然來了重要訪客,必須好好招待。
她只好收拾起不滿與委屈,想,反正要離開了,就好好泡一壺茶吧!
于是,認(rèn)真地泡好茶,當(dāng)她把茶端進(jìn)去,轉(zhuǎn)身剛離開時,突然聽到客人由衷的一聲贊嘆:“哇!這茶泡得真好!”
別的同事,連那位罵她的經(jīng)理都端起來喝,紛紛情不自禁地贊美:“這壺茶真的特別好喝!”
就在那一刻,她自己也呆住了。想,只是小小的一杯茶而已,竟然造成那么大的差異,或被上司罵,或被大家贊不絕口,這茶里顯然有很深奧的學(xué)問,要好好地去研究。
從此以后,她不但對水溫、茶葉、茶量都悉心琢磨,就連同事喜好、心情,也細(xì)心地體會。甚至連自己泡茶時的心情狀態(tài)會帶來的結(jié)果,也了如指掌。
很快,她成為公司的靈魂人物。不久她被升為經(jīng)理,因老板想:“泡茶時那么細(xì)致專心的人,一定是很精明難得的人才!”
一個轉(zhuǎn)念間,用心與不用心之間的差別,可以泡出完全不同評價的茶。了解自己的任務(wù)和貢獻(xiàn),并對細(xì)微的地方用心,才能讓他人體驗到真心的付出??!
語音閱讀:小溪同學(xué)
泡茶的相關(guān)技巧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nóng)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有關(guān)泡茶的相關(guān)技巧,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泡出一杯好茶,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水質(zhì)、水溫、茶量、時間、心情。
一是水質(zhì)
水為茶之母。水之于茶,猶如水之于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則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處)、活(流動)、甘(甘甜)、清(潔凈)、輕(分量)”五個標(biāo)準(zhǔn)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茶圣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dāng)代科學(xué)試驗得出用于泡茶的水質(zhì)評價結(jié)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
二是水溫
水溫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xué)成分也就不同。通常,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品類、制茶原料密切相關(guān),比如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需用沸水直接沖泡,而細(xì)嫩原料制作而成的茶葉則需用降溫以后的沸水沖泡。具體而言,龍井、信陽毛尖等高檔細(xì)嫩綠茶宜用溫度降至80度的開水沖泡,烏龍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燙熱后再泡,磚茶等蒸壓茶宜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沖泡,最好是煎煮后飲用。
三是茶量
你是否知道,泡不同茶類除了放不同量外,還要考慮泡茶器的容量,并不是所有的量都是放3g、5g或者7g。家里有電子稱的如果輕松記住兩個數(shù)據(jù)就基本上不怕出大錯了。
蓋碗容量為110ml的'時候,紅茶、綠茶、白茶、花茶、黃茶等這一類,一般3g就可以來一泡了,而烏龍茶、黑茶、普洱茶一般要7g到8g才能成一泡。正常來說,按照這個比例,茶葉基本都處于比較適口的狀態(tài)。但是具體的量,可以根據(jù)自己濃淡的口感,再在這個基礎(chǔ)上面自己調(diào)整。沒有稱的小伙伴就是考驗眼力的時候了,這個是要靠長期泡下來的感覺。
紅茶、綠茶最簡單剛剛覆蓋蓋碗底部就可以了,它們要求得并不多。
白茶如果不壓餅,一般比較飄逸蓬松。像白牡丹、壽眉就得占蓋碗的二分之一,銀針大約占四分之一,餅茶就占蓋碗的五分之一。
條形烏龍,只需要蓋碗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體積就行。緊實的球形烏龍茶一般更重,只要蓋碗底部鋪滿就好。
普洱茶餅(緊壓茶)一般密度較高,只需占蓋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就能輕輕松松給你一泡好茶。
四是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與茶葉品類、水溫、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xí)慣等有一定聯(lián)系。
首先,注水的時候水柱最好不要直接和茶沖撞,這樣才能使茶湯更順滑。
其次,水線的粗細(xì)不同,出來的茶湯香氣、滋味也是不同的,水線粗有利于香氣的激發(fā),水線細(xì)能夠讓茶湯的內(nèi)質(zhì)表現(xiàn)得更好。
同時作為新手的話,只需要注意在注水的整個過程不斷斷續(xù)續(xù),保持注水的節(jié)奏,達(dá)到順暢的狀態(tài)就可以了。
蓋上蓋子才著急忙慌地掰著手指,在心里默數(shù)出湯時間,然后一個不小心,出來的茶湯又苦又澀,難以下口。出湯時間,其實非常重要。
五是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關(guān)鍵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韻,也是與自然的對話。在茶藝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說,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態(tài)的體現(xiàn)。唯有在平常心態(tài)下,才能泡出最優(yōu)質(zhì)、最純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質(zhì)、水溫、茶量、時間、心情,還要講究有序而優(yōu)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總之,泡茶不僅是一種技術(shù),更是一門學(xué)問,值得愛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敬茶是禮節(jié)更是修養(yǎng)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客來敬茶的民俗傳統(tǒng)。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為禮品與貢品。兩晉、南北朝時期,客來敬茶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時人際交往的社交禮儀。唐宋以來,以茶待客更是成為一種日常禮節(jié)。至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青海省等區(qū)域甚至還有“敬奶茶”的習(xí)俗。
唐代杰出書法家顏真卿《春夜啜茶聯(lián)句》中寫有“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名句,唐代茶者劉貞亮在詩詞《飲茶十德》中寫道:“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逼胀彝パ堎e客飲茶,以示對客人的歡迎;文人騷客將茶端至客人面前獻(xiàn)與客人,以示對客人的敬意。
通常,敬茶包含四個環(huán)節(jié):備茶、取茶、敬茶、續(xù)茶。在備茶中,準(zhǔn)備用來泡茶的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潔凈,待賓客坐定后,主動詢問客戶是否對所飲的茶有特殊的要求。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專用的器皿,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盡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在敬茶中,茶杯應(yīng)放在賓客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時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并用雙手奉上,手指不能觸及杯沿。在續(xù)茶中,從桌上端下茶杯,雙腿一前一后,側(cè)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體現(xiàn)舉止文雅。當(dāng)賓主邊談邊飲茶時,要及時添加熱水,體現(xiàn)對賓客的敬重。
為賓客敬茶時,有四個細(xì)節(jié)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淺茶滿酒
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倒往茶杯里的茶水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如沖滿茶杯,不但燙嘴,還寓有逐客之意。
二是敬茶動作
上茶時應(yīng)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并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客人即應(yīng)起立說聲“謝謝”,并用雙手接過茶托。
三是敬茶表情
敬茶時敬茶人的表情要溫文爾雅、笑容可掬、親切端莊,以給賓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是敬茶順序
敬茶時應(yīng)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或來賓中的年長者,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輩人,應(yīng)當(dāng)先請女士用茶。
品茶有道,敬茶有禮。茶藝茶道活動中的敬茶除奉茶外,還包含鞠躬禮、伸掌禮、寓意禮等禮儀內(nèi)容。在日常待客過程中,敬茶禮儀需要結(jié)合平時生活實際,不斷地練習(xí),若是品茶者對茶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些敬茶的細(xì)節(jié)不僅能體現(xiàn)出敬茶人對賓客的歡迎與尊重,更體現(xiàn)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與修養(yǎng)。
;
喝茶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的一件事情,泡茶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若是泡茶方法不對的話,就會影響茶葉的揮發(fā)以及茶水的口感。我本人會比較喜好喝茶,也了解過泡茶的一些步驟方法,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1、清洗茶具
有的人,懂得喝好茶,也熱衷于布置茶室環(huán)境,對泡茶頗有講究。但對茶具的清洗和保養(yǎng),并不在意,甚至可以說很隨意。每次喝茶前后,也沒有注重清洗的意識。直接將茶葉投入蓋碗中,便開始燒水準(zhǔn)備沖泡,完全不考慮茶具是否干凈。
而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在泡茶前,將所需要用到的一整套茶具,包括蓋碗、公道杯、品茗杯、杯墊等等,都用流動的清水沖洗一遍。一來,可以洗去附著在上面的灰塵;二來,若是茶具上有遺漏的茶漬沒有洗凈,也可以起到二次清潔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蓋碗除了實用性強以外,還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一套干凈、整潔、光亮如新的茶具,也能讓人心情放松,提升愉悅感。另外,如果在招待客人的場合下,茶具上留有殘跡污漬,不僅看起來不雅觀,更會帶來嫌惡的感覺。
可以說,茶具清洗不到位,是對好茶,以及品飲者的一種不負(fù)責(zé)任??v使茶葉的品質(zhì)再優(yōu)秀,風(fēng)味再美妙,但碰到了不干凈的茶具,心情就會瞬間被破壞。因此,喝茶能怡情,也需要從小事做起。
2、燙壺溫杯
這一步驟,往往發(fā)生在將茶具清洗結(jié)束以后,正式?jīng)_泡之前。即便要使用的茶具,都已經(jīng)清洗干凈,但依然要先用沸水將茶具都淋個徹底。不少人好奇,清洗后再燙壺,會不會顯得很累贅,多此一舉?
其實不會。冷水清洗,可以洗去附著在茶具表面上的污漬和浮塵,而沸水的作用,在于去除異味和水味。所謂的“水味”,指的是自來水在茶具中留下的味道,嗅覺比較靈敏的茶友可能會留意到。若是省略燙壺溫杯,直接開始沖泡,則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茶葉本身的香氣和滋味。所以,用沸水再次沖洗茶具,不僅是清洗、去除異味,也能讓茶味更加的純凈。
在茶桌禮儀上,燙壺溫杯也成為了一個關(guān)鍵步驟。在客人面前,用沸水將茶具通通燙洗一遍,殺菌消毒,讓對方飲茶時更加舒心、放心。
與此同時,也是一種細(xì)心和貼心的表現(xiàn)。燙壺溫杯的另外一個作用,在于聞干茶香。將茶葉投進(jìn)溫?zé)徇^的蓋碗,蓋上蓋子,輕搖三下,再湊近鼻端輕啟蓋子,茶香馥郁。干茶的香型,便能一一捕捉,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一款茶葉。
3、投茶
投茶,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不容許馬虎。網(wǎng)絡(luò)上,關(guān)于投茶量的討論,眾說紛紜。有人說,不論什么茶類,薄薄的鋪滿碗底就夠了。也有人說,要裝滿大半個蓋碗,到中位線才夠。還有人說,抓一把茶葉,是多少就投多少,隨緣喝茶。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答案是,全錯。
想要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光靠手感和眼力,不如相信精準(zhǔn)的儀器。一個小小的克秤,就能解決眾人的燃眉之急。不同的茶類,不同的蓋碗容量,投茶量都不盡相同。以110毫升左右的標(biāo)準(zhǔn)蓋碗為例,如果用來沖泡白茶,則需要投茶5克。白茶中,有芽頭肥壯的白毫銀針,有芽葉秀美的白牡丹,還有粗枝大葉的壽眉。三者的外貌和體積雖然不同,但投茶量卻應(yīng)該保持一致,不應(yīng)該隨意增減。
而沖泡紅茶時,同樣也是投茶5克。但倘若是沖泡武夷巖茶,則需要投茶8克,不多也不少。這些茶水比例,是根據(jù)多年的沖泡經(jīng)驗得出,能夠符合大多數(shù)茶友的口味和喜好。黃金比例,才能保持茶湯的濃淡適宜,滋味恰到好處。
4、注水、出湯
大多數(shù)茶類,適合用環(huán)壁注水。顧名思義,就是讓水流呈環(huán)壁式,沿著蓋碗的邊緣注入,再一圈一圈地往內(nèi)收攏,形似日語里的“の”字。
這樣的做法,有利于讓干茶在時間內(nèi)被充分浸潤。同時,也可以讓滋味物質(zhì)均勻析出,而不至于在前幾沖中滋味寡淡。將沸水以環(huán)壁注水的方式,澆注在干茶上,隨后迅速合蓋,快速出湯。在理想狀態(tài)下,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控制在7-8秒左右,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快出水”。
蓋碗中的茶湯,呈瀑布狀,流入公道杯中。如果出湯太慢,或是斷斷續(xù)續(xù),會在無形中造成悶泡。茶葉與水接觸時間太長,必然會導(dǎo)致物質(zhì)析出過量,造成湯水濃釅苦澀。
在泡茶的過程中,最明顯,也是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悶泡。最后,當(dāng)湯水大部分匯入公道杯后,再將手腕盡可能地翻轉(zhuǎn),向左邊方向傾斜。讓蓋碗與水平面形成130度的夾角,直到徹底瀝干蓋碗里的茶湯。
5、分湯品飲
正常情況下,到了這里,沖泡已經(jīng)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要到了喝茶階段。但在分湯的步驟中,其實也有不少的講究,很細(xì)節(jié)。倘若是一人飲茶,則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縟節(jié),怎么開心怎么來。但如果是招待客人,還是得以“禮儀”為上。
將公道杯里的茶湯,沿著品茗杯的邊緣,緩緩倒入每個客人的杯中,注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端起杯墊,雙手奉到客人面前,以茶奉客是中國古代的禮儀之本。
現(xiàn)在終于可以喝茶了,輕啜慢飲,感受湯水中的鮮醇美妙。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泡茶的一些方法了,泡茶中每個動作的出現(xiàn),必定有它的道理。一個看似小小的習(xí)慣,卻藏著許多的學(xué)問和作用。正確的沖泡,既是禮儀之舉,也是讓茶更好喝的技巧。
傳統(tǒng)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nèi)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后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zhuǎn)圈,用意在于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guān)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guān)公威風(fēng)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zhí)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dāng)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jié)M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后用:客人離去后,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八九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準(zhǔn)備聞香杯。
溫壺、溫杯:溫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溫杯時里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級茶一般保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后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jié)M。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nèi)外溫度,開水沖入后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zhì)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縣西,產(chǎn)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潮州泡法
潮州式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制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fēng)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說話,盡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dá)到統(tǒng)一的境界。對于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遜于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溫壺、溫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nèi),再倒入茶盅。
干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后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干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后,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并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溫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陳茶,霉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jìn)。)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nèi)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后,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nèi)外溫度配合均勻,然后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溫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后,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nèi)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shù)與搖次數(shù)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后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釋重負(fù)與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宜興泡法
宜興式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溫壺:將熱水沖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nèi)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后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葉。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沖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zhì)而定。
干壺:執(zhí)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沖八水將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詔安泡法
詔安式泡法:
1.特色:用于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折疊整齊,放在泡者習(xí)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于紙方巾上,折合輕抖,粗細(xì)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鑒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后,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xì)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中央,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后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huán),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jī)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yīng)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盡去,皆不取。
清潔茶具:以備后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55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年的轉(zhuǎn)彎
下一篇: 兩種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