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 籬菊艷時鶯音好》作者:大宋(宋春鎖)霧開天曉。莫道君行早。
籬菊艷,鶯音好。
荷池填落葉,千里荒蒿草。
鐘鼓起,喜逢客友千杯少。
醉里誰能擾 花徑行人杳。
情未盡,江山老。
嘆光陰似水,忍望滄桑道。
揮不去,岸邊鸛鷺聲聲悄。
《千秋歲 淡泊陳念》作者:霧夢日潛月冉,又是夕暉漫。
風(fēng)盈耳,聲聲喚。
難留花艷麗,不舍青蔥遠(yuǎn)。
多無奈、人生過往時難返。
煙雨情牽眷,落影光清淺。
斑駁色,春秋攬。
恍惚了記憶,泊淡了陳念。
千秋歲,再回首笑眸顏展。
《千秋歲 冬至》作者:元寶寒風(fēng)呼嘯,小院霜枝俏。
屋檐下,蘭花笑。
池中紅鯉靜,籬外黃鸝叫。
冬至日,最長冷夜催人老。
遙望煙云繞。近看萋芊道。
肝腸亂,閑心鬧。
年終多怨緒,歲末增煩躁。
斟杯酒,朦朧醉眼荒山渺。
《千秋歲 網(wǎng)聚》作者:那蘭光陰似箭,學(xué)友多離散。
南北地,微屏喚。
古稀歡上網(wǎng),相聚嫌時短。
他你我,歡聲笑語真情暖。
莫道桑榆晚,群伴斜陽絢。
緣又續(xù),還初愿。
琴棋書畫樂,墨海行舟遠(yuǎn)。
秋色美,漫山紅葉如霞燦。
《千秋歲 觀恩師顏梅華書展》作者:不易吟者墨飛神魅,筆趣如仙對。
云灑脫,風(fēng)隨意。
高山崩墜石,陡澗飛流水。
驚詫處,公孫劍舞來天外。
巧結(jié)蒼頡字,妙構(gòu)張懷體。
書映畫,詩增美。
剛?cè)嶂獫櫚?,線變精妍醉。
逢耄耋,法書共享千秋歲。
《千秋歲 讀秦觀詞閑吟》作者:尚善若水夜間郊外。殘月涼如水。
皴野石,吞荒葦。
凄涼凌客影,更教添憔悴。
秦九恨,郴山郴水情猶未。
滴盡青衫淚,愁海還回味。
名利夢,何時碎。
可知詩酒里,自有紅塵醉。
休再背,那篇惆悵千秋歲。
《千秋歲 冬雪》作者:百花園隆冬時節(jié),天降鵝毛雪。
烏云卷,寒風(fēng)冽。
東山松樹白,西嶺楊槐潔。
湖邊柳,隨風(fēng)飄舞難停歇。
雪落湖中滅,風(fēng)卷浮云別。
斜陽下,朦朧月。
微光寒氣涌,雪映田園澈。
銀裝裹,何時雪伴紅梅悅。
《千秋歲 秋思》作者:云水禪心暮秋時候。晴日風(fēng)光秀。
霜淺淺,楓紅透。
蒹葭飛絮舞,江上瓊花繡。
東籬處,黃花灼灼香盈袖。
又憶池邊柳。月下相攜手。
情繾綣,心知否。
天涯歸路遠(yuǎn),一夢家門口。
風(fēng)軟軟,小樓如故人依舊。
《千秋歲 歸故里》作者:老聃秋聲凄楚,江闊飛鴻去。
棹舟上,歸無語。
青山依舊在,鄉(xiāng)念魂交縷。
霜鬢白,岸容黃葉梧桐樹。
往事回縈處,相憶吞悲雨。
肝腸斷,情難許。
又堪還復(fù)面,心近誠惶怇。
神思恍,岸頭親故丹翹佇。
《千秋歲 無題》作者:董九遠(yuǎn)山殘雪,來把芳菲滅。
枝影亂,鶯聲歇。
憑欄天色晚,流水無聲別。
回首處,依稀橋上當(dāng)時月。
試問誰相悅,牽手音容咽。
多少事,心生結(jié)。
是非難定論,深淺空杯捏。
西窗下,秋千院落西風(fēng)烈。
《千秋歲 家宴即感》作者:Lily聞香食味,蒸煮煎炒焙。
餮盛宴,親朋會。
寒爐陳酒伴,霜氣佳詞配。
江湖菜,殷勤勸酒陪君醉。
莫道顏酡起,舊事心頭壘。
三巡過,掩憔悴。
杯中豪氣老,何恨光陰逝。
雞三遍,一輪弦月清波碎。
《千秋歲 青島》作者:韓君孝碧波輕漾,樓閣瑤臺上。
紅瓦蓋,云天蕩。
鷗飛帆影遠(yuǎn),鳴笛聲聲響。
抬眼望,纜收快艇船歸港。
徒步沙灘訪,潮汐潮水漲。
青渚島,桃花旺。
棧橋清夢里,行客人來往。
風(fēng)陡起,驚滔四起粘天浪。
《千秋歲 又臨歲杪》作者:上善若水又臨歲杪,霜冷寒風(fēng)嘯。
尋玉絮,何其杳。
云霾時漫繞,傷絮添煩惱。
經(jīng)年事,誰人懷憶知多少。
記昔春光俏。碧水飛蘭棹。
攜手處,同垂釣。
秋霜煙鬢覆,鏡里朱顏老。
離別緒,夢中鄉(xiāng)念何時了。
《千秋歲 雪梅》作者:華章林邊溪岸,玉蝶紛紜亂。
漫天舞,層林漫。
興來飛雪浴,恰遇寒梅綻。
抬頭看,梅紅點點梨花伴。
倩女芙蓉面,衣繡蓮花瓣。
云鬢黛,櫻唇婉。
人觀梅雪景,雪視雙紅燦。
雪梅賞,迎寒逆冽嬋娟戀。
千秋歲(伯母劉氏生日)原文:薰風(fēng)散霧。簾幕清無暑。萱草徑,荷花塢。幽香浮幾席,秀色侵庭廡。微雨過,綠楊枝上珠成縷。雙燕飛還語。似慶良辰遇。釃美酒,烹肥C62D。何妨飲且醉,共作斑衣舞。人競報,蟠桃已實君知否。 詩詞作品: 千秋歲(伯母劉氏生日)詩詞作者:【 宋代 】 王之道
【千秋歲】·張先
數(shù)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fēng)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張 先
(990-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終尚書都官郎中。詞與柳永齊名,才力不如柳永,而詞風(fēng)含蓄蘊藉, 情味雋永,韻致高逸,也是上承晏、歐、下啟蘇、秦的一位重要詞人,詞章內(nèi)容不如柳永豐富開闊,藝術(shù)上有相當(dāng)造詣。他也是較早大量創(chuàng)作慢詞長調(diào)的詞家,對詞體的發(fā)展有一定貢獻(xiàn)。有《安陸詞》,又名《張子野詞》。
張先曾以“云破月來花弄影”,“隔墻飛過秋千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及“不如桃花,猶解嫁東風(fēng)”等句,被稱為“張三影”或“桃杏嫁東風(fēng)郎中”。
這首《千秋歲》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diào)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詔告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源出《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睆摹坝帧弊挚?,他們相愛已經(jīng)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這傷情卻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殘紅折”之舉動。所謂“殘紅”,象征著被破壞而猶堅貞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dá)出對于經(jīng)過風(fēng)雨摧殘的愛情的無比珍惜。緊接著“雨輕風(fēng)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是上片最為重要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用的是語意雙關(guān),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fēng)暴突襲,便是災(zāi)難了。青春初戀遭此打擊,情何以堪!經(jīng)過這場災(zāi)難,美好的春光便又在鶗鴂聲中歸去。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和柳樹一樣,一任愛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永豐柳'一句,出自白居易的<楊柳詞>,"永豐花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換頭“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兩句來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fā)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在這種極怨的氣勢下,受害者接著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此處強調(diào)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薄敖z”“思”,諧音雙關(guān)。在這個情網(wǎng)里,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jié),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jīng)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jié),言盡而味永。
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fā)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
《千秋歲》作者:張先
數(shù)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fēng)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這首《千秋歲》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diào)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詔告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源出《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睆摹坝帧弊挚?,他們相愛已經(jīng)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這傷情卻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殘紅折”之舉動。所謂“殘紅”,象征著被破壞而猶堅貞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dá)出對于經(jīng)過風(fēng)雨摧殘的愛情的無比珍惜。緊接著“雨輕風(fēng)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是上片最為重要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用的是語意雙關(guān),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懊纷狱S時雨”(賀鑄《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fēng)暴突襲,便是災(zāi)難了。青春初戀遭此打擊,情何以堪!經(jīng)過這場災(zāi)難,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聲中歸去。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和柳樹一樣,一任愛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換頭“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兩句來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fā)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這種極怨的氣勢下,受害者接著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此處強調(diào)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薄敖z”“思”,諧音雙關(guān)。這個情網(wǎng)里,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jié),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jīng)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jié),言盡而味永。
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fā)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72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鹽角兒》
下一篇: 《喜遷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