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法加c1133006好友
看完記得分享關注哦
館閣體,是指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其特點是烏、方、光、。
明代稱“臺閣體”,清代改稱“館閣體”。明代翰林院學士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深受成祖朱棣賞識,成為標準書體。
至清康、乾之時,主流書體尊趙孟頫、董其昌為典范,而二人書法又皆以規(guī)整、圓融為特點,使館閣體風格更趨圓潤秀美。
清代科舉考試,比明代更重館閣體,要求烏、方、光。
烏,就是黑,黑的發(fā)亮,古人說墨淡傷神,黑了之后字就顯著精神,也能給人更強的力量感。但是書法將就墨分五色,講究濃淡干濕,只濃黑就會單調、千篇一律。
方,把字寫方正,大小一致,這樣確實有利于考試、增加卷面分,整體看著整齊。但是漢字之所以成為藝術,正是因為漢字結構的特殊性,千姿百態(tài)、因勢造型、豐富多彩,全都寫成方正的必然看著少了點趣味。
光,光滑,流暢、流麗,這種寫法看起來美觀、雍容,對于紙、筆、墨的要求也很高,和民間書風的隨意、自然不同、它要求筆筆到位,缺少筆法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館閣體大多指小楷,這種古人考試專用書體,而小楷這種書體本身也是很難表現出豐富的墨法和筆法的。寫出一手漂亮的館閣體小楷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這種長時間的練習,必然導致“烏、方、光”的書寫方法論深入人心,但事實上,在寫行草書的時候、這種方法并不是高明的,有可能還是適得其反的,在這種嚴謹、缺少性情的方法論指導下很難出現行草書高手。
明清尤其是清末,又是中國思想大變革時期,這些從小寫?zhàn)^閣體的文人士大夫們也厭倦了,想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有的甚至走向了反面,傅山的“四寧四勿”理論更是直接提出了“寧丑勿媚”。
清朝考據學的興盛和和碑學的興起,更是有力的沖擊的館閣體的地位,一改柔媚書風,文人墨客一時爭相學習,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突破口,對打開仕途的館閣體棄之如敝屣。
書法史上,上一個朝代的書風和觀念直接影響到下一個朝代,在書法上,我們這個時代也不例外。書風上仍受碑學影響。對于館閣的評價是時代性的,這種評價帶入下一個時代并不一定合適,它也并非一無是處。
館閣體是科舉考試的產物,雖然飽受詬病,但它本身沒有錯,也不能否認它的美,更不是“丑書”、“怪書” 的擋箭牌。
感謝您的閱讀。記得分享關注哦,
▼ 點擊下方進入毛筆店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16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館閣體并非一錢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