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
,唐朝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一
唐代有高度發(fā)展的文化
,就這種文化的總體來說,是高于以前任何一個時代的。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之下,涌現了一大批一流的政治家、文人、鑒賞家,他們禮貌周到,談吐雋雅,有極好的藝術修養(yǎng)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藝術史研究的目的——像沃爾夫林《藝術史原理》中所說的——就在于把風格設想為一種表現,一種時代與一個民族的性情的表現,而且也是個人氣質的表現。褚遂良的書法,正好也體現了這幾點。也就是說
,在他的書法藝術之中,既可以看到他所處的時代的風氣,也是他那個階層的貴族氣息的展示,同時,也可以見出他自己的那種可以稱為“唯美”的審美態(tài)度。與他作為政治家一樣,在他身上體現了藝術家的氣質。 遺憾的是,褚遂良幾乎沒有關于書法方面的論著傳下來,以致于我們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他的書學主張。但褚遂良的父親禇亮與歐陽詢、虞世南為好友,這當然會影響到褚遂良的書法風格。褚遂良與虞世南有過一次對話:“褚遂良亦以書自名
,嘗問虞世南曰:‘吾書何如智永?’答曰:‘吾聞彼一字直五萬,君豈得此?’曰:‘孰與詢?’曰:‘吾聞詢不擇紙筆自有書法以來
,人們便對它的美做出種種的探索:在漢、魏,人們對它的“勢”贊美不已;在晉、南北朝,人們對“筆意”津津樂道;在隋唐,人們開始對書法的“結構”之美而感到賞心悅目。但是,他們顯然還沒有觸及到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書法創(chuàng)作之中的“心”、“手”、“筆”之間的關系問題。如果說有,那可能是由虞世南開始。虞世南著有《筆髓論》,其中“契妙”一節(jié)說: “字有態(tài)度,心之輔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借如鑄銅為鏡,非匠者之明;假筆轉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至妙之間,神應思徹再引虞世南《筆髓論》中的另兩節(jié)“釋真”與“釋行”
二
梁巘《評書帖》中說:“褚書提筆‘空’
褚遂良比虞世南或歐陽詢的機遇都要好
三
晚年的褚遂良,在書法上達到了一個至為高超的美的境界
在歐陽詢或虞世南那里
,線條與筆法是為塑造字型而服務的。而褚遂良則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氣息的大師,他刻意地處理每一筆畫,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點與每一個轉折……,而結果則是,這種刻意卻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來好像具有一種脫離了形體的獨立意義,使點線變?yōu)橐环N抽象的美。可見由歐陽詢等人建立起來的嚴謹的楷書結構,在禇遂良的筆下
,已經開始松動。這種松動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夠,或者別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運用結構的疏密、用筆的疾緩來表現流動不居的情感。倘若我們將歐陽詢推舉為“結構大師”的話
,褚遂良則是“線條大師”。他的線條充滿生命,書家的生命意識也融入結構之中,而明顯地體現了中國藝術美學中一個重要的審美范疇:飛動之美。 這種飛動之美來自于何處?顯然,褚遂良比起歐陽詢或虞世南都更富于藝術天賦,也就是說,在他的藝術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種智慧的流露。袁中道在《珂雪齋集》卷一《劉玄度集句詩序》中說:“凡慧則流,流極而趣生焉
。天下之趣褚遂良摹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無言之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19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褚遂良小楷《詩唐風》遒麗秀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