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示表(選自停云館帖)
▼薦季直表(選自郁岡齋帖)
▼賀捷表(選自郁岡齋帖)
▼還示表(選自快雪堂帖)
▼墓田丙舍帖(選自停云館帖)
在中國書法藝術中,楷書按其形體大小分為小楷、中楷、大楷三種。小楷通常指兩厘米以內(nèi)見方的楷體小字。小楷作為楷書的一種,始于漢末三國,成熟于兩晉,完備于隋唐,流傳發(fā)展至今。關于楷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真書之變,其在魏、漢間乎?漢以前無真書體。真書之傳于今者,自吳碑之《葛府君》及元常(鐘繇)《力命》《戎輅》《宣示》《薦季直》諸帖始,至二王則變化殆盡,以迄于今,遂為大法,莫或小易?!涣越?,這種新書體被稱為真書、正書。至唐代,真書這種書體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被人們當作學習摹仿的楷模,因而又被稱為楷書。
三國時期魏國鐘繇,取法東漢民間隸書的一些書寫方式,對漢隸『蠶頭雁尾』的寫法進行省略性的改造,開辟了一條由隸書向楷書轉(zhuǎn)化的途徑。他的代表作《薦季直表》《宣示表》《賀捷表》《還示表》《墓田丙舍帖》等小楷作品,字形扁方,富有隸書意趣,布局大小相間,疏朗自然。鐘繇對楷書書體的變革,對后世楷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因此被后人尊為『楷書鼻祖』。
東晉王羲之的小楷取法鐘繇而又別開生面。從傳世的《黃庭經(jīng)》《樂毅論》和《東方朔畫贊》等刻帖我們不難看出,王羲之的小楷,其用筆藏露結合,結體平正寬博,章法追求整齊工穩(wěn),風格端莊秀逸。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王羲之學習書法,后來終成大家,與父親合稱『二王』。王獻之的傳世小楷名作《洛神賦十三行》,用筆變其父親的內(nèi)擫而為外拓,結體寬綽舒展而又靈動多變,章法采取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行與行、字與字之間揖讓有序、顧盼生姿。
進入唐代以后,楷書臻于鼎盛,出現(xiàn)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楷書大家,雖然他們的楷書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中楷和大楷方面,但他們的小楷也一如他們的中楷和大楷一樣,表現(xiàn)出了不俗的功力。歐陽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瘦硬剛勁、法度嚴整,虞世南《破邪論序》的秀雅溫潤、閑逸平和,褚遂良《陰符經(jīng)》的沉著茂密、端妍飄逸,顏真卿《小字麻姑山仙壇記》的寬博方正、莊嚴穩(wěn)健,柳公權《太上老君常清靜經(jīng)》的瘦硬爽利、清癯精勁等,都充分體現(xiàn)了書家小楷書的斐然成就,成為后世小楷愛好者的良好范本。
此次我們輯入的魏晉唐小楷十四種,分別來自《停云館帖》《郁岡齋帖》《快雪堂帖》《星鳳樓帖》《越州石氏本》以及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日本三井氏聽冰閣舊藏本等著名刻帖,現(xiàn)加以影印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臨習鑒賞。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以上圖文選自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年6月版《魏晉唐小楷集》,定價:28.00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24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