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韓愈
原文: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注釋譯文譯文
山石崢嶸險峭,山路狹窄像羊腸,蝙蝠穿飛的黃昏,來到這座廟堂。
登上廟堂坐臺階,剛下透雨一場,經雨芭蕉枝粗葉大,山梔更肥壯。
僧人告訴我說,古壁佛畫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為我鋪好床席,又準備米飯菜湯,飯菜雖粗糙,卻夠填飽我的饑腸。
夜深清靜好睡覺,百蟲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頭,清輝瀉入門窗。
天明我獨自離去,無法辨清路向,出入霧靄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蹌。
山花鮮紅澗水碧綠,光澤又艷繁,時見松櫟粗大十圍,郁郁又蒼蒼。
遇到澗流當道,光著腳板踏石淌,水聲激激風飄飄,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應自得其樂,何必受到約束,宛若被套上馬韁?
唉呀,我那幾個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還不再返回故鄉(xiāng)?
注釋
(1)山石:這是取詩的首句開頭三字為 題,乃舊詩標題的常見用法,它與詩的內容無關。
(2)犖確(luòquè洛卻):指山石險峻不平的樣子。行徑:行下次的路徑。微:狹窄。
(3)蝙蝠:哺 乳動物,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蚊、蛾等。這是寫山寺黃昏的景象并點明到寺的時間。
(4)升堂:進入寺中廳堂。階:廳堂前的臺階。新雨:剛下過的雨。
(5) 梔子:常綠灌水,夏季開白花,香氣濃郁。這兩句說,進入廳堂后坐在臺階上,這剛下過的一場雨水該有多么充足;那吸飽了雨水的芭蕉葉子更加碩大,而挺立枝頭 的梔子花苞也顯得特別肥壯。詩人熱情地贊美了這山野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
(6)佛畫:畫的佛畫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見 ?。杭瓷僖姷暮卯?。這兩句說,和尚告訴我說,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來燈火觀看,尚能依稀可見。
(8)置:供。羹(gēng耕):菜湯。這里是泛指菜 蔬。
(9)疏糲(lì歷):糙米飯。這里是指簡單的飯食。飽我饑:給我充饑。
(10)百蟲絕:一切蟲鳴聲都沒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嶺:指清 月從山嶺那邊升上來。夜深月出,說明這是下弦月。扉(fei非):門。光入扉:指月光穿過門戶,照時室內。
(12)無道路:指因晨霧迷茫,不辨道路,隨意 步行的意思。
(13)出入高下:指進進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徑路意思。霏:氛霧。窮煙霏:空盡云霧,即走遍了云遮霧繞的山徑。
(14)山紅澗:即山花紅 艷、澗水清碧。紛:繁盛。爛漫:光彩四射的樣子。
(15)櫪(lì歷):同“櫟”,落葉喬木。木圍:形容樹干非常粗大。兩手合抱一周稱一圍。
(16)當 流:對著流水。赤足踏澗石:是說對著流水就打起赤腳,踏著澗中石頭淌水而過。
(17)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說的山中賞心樂事。
(18)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靰(jī基):馬的韁繩。這里作動詞用,即牢籠、控制的意思。
(19)吾黨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幾個朋友。
(20)安得:怎能。不更歸:不再回去了,表示對官場的厭棄。
參考資料:
梁川等,《唐詩三百首鑒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05,第241-243頁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78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溪居
下一篇: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