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出自《詩經·周南》,它是《詩經》中廣為流傳的六首愛情詩之一,這六首詩分別是《子衿》、《蒹葭》、《關雎》、《擊鼓》、《桃夭》、《碩人》。
在這六首愛情詩中,每一首?都有大家非常熟悉并經常用到的句子,如《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就會被我們經常用于形容美好到極致的物或人。
《桃夭》我們現在普遍認為它是一首婚禮賀詞,因此歷朝歷代都會有人把它用于婚禮中反復吟唱。在人才輩出的民國,還有人把它用于結婚證的誓詞中。
其中有個版本是這樣寫的“喜今日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p>
這里的“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就是源于《桃夭》中的這幾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瓜瓞綿綿”則是出自《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說到這兒,扯幾句題外話,當初,為什么有想把《詩經》用通俗語音和故事的形式給大家展現?一是因為它的美,二是因為它對我們后世的影響,希望盡自己微薄之力,能讓大家簡單了解它。它畢竟是我國古典詩詞之根,是我國文學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言歸正傳,繼續(xù)聊《桃夭》。本詩共三章,每章都以桃花起興,興中有比,以桃花喻美人,本詩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詞以花喻人的先河。
后來阮籍的“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以及詞語“艷如桃李”、“面若桃花”、“人面桃花”等,無不是受《桃夭》的影響。
詩歌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以盛放美麗的桃花,喻新娘明艷動人到了極致,有景有人,情景交融,烘托了歡樂又熱烈的氣氛。
?第二章“桃之夭夭,有蕡有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從花說到果,象征了姑娘出嫁后子孫滿堂。
第三章“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與歸,宜其家人”?。則是美好的祝愿,最好的頌詞,以桃樹枝葉的茂盛祝愿姑娘嫁入夫家后生活美滿幸福、家庭興旺發(fā)達。
這首詩歌用桃花比喻了姑娘容貌的美麗,每章莫句的“宜”?字——“宜室家、宜家室、宜家人”,則贊美了姑娘品德善良,嫁至婦家后,能使家門和順、子孫滿堂、興旺發(fā)達。
這一定是一個積“婦德、婦言、婦功、婦容”于一身的、“盡美又盡善”的女子。
從花到果再到葉,三次比興,給我們呈現出一派喜氣興旺的景象;把新娘外在的美和內在的善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人們對家庭和睦興盛的向往,家是國家的基本組成單位,家安定發(fā)達了,國自然也會繁榮昌盛。
這也符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雖說古代女子不用治國,平天下,但她們的德行對家人及后世子孫的影響卻是很大的,這也正應了《朱子家訓》中的“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匲”的囑托。
這首詩雖被普遍認為是婚禮賀詞,但還有一種聲音,說它是先民進行驅鬼祭祀的唱詞,到底是什么?希望相關專家給出更有力的考證。在沒徹底證明之前,我們還以婚禮賀詞為解,畢竟《周禮》中有“仲春,令會男女?!敝f。
讀這首詩讓我們對婚姻生活充滿了向往,而非恐懼,它沒有近代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要時時提防小三掘墓的”悲觀思想。
歷經兩千多年,它還可以給我們的婚姻生活以指導和啟迪,這大概也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吧!歷久不衰!
學習古典詩詞,先從《詩經》學起吧!本文所寫內容只代表個人的理解,希望更多朋友關注評論,愿與君共勉!
學古典詩詞,承國學文化。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93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詩經》中謎一樣的絕美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