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圣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是書法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作品。全文28行、324字。
《蘭亭序》被稱“天下第一行書”,它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的文人書法。經(jīng)過大量的考證,此作仍為后代書法大家馮承素雙鉤填墨而成,并非王羲之真跡。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創(chuàng)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天下第三行書:蘇東坡《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并書,墨跡素箋本,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寒食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天下第四行書:王珣《伯遠帖》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創(chuàng)作的行書書法作品。是作者給親友伯遠書寫的一通信札,其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為行書早期的典范之作。
《伯遠帖》是現(xiàn)今學(xué)術(shù)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并稱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為“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行第四?,F(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天下第五行書《韭花帖》
楊凝式書,墨跡麻紙本,高26厘米,寬28厘米, 共7行,63字?!毒禄ㄌ肥且环庑旁?,內(nèi)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饑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韭花非??煽?,遂執(zhí)筆以表示謝意。
天下第六行書《蒙詔帖》
柳公權(quán)書,書于長慶元年(公元821年),當(dāng)時柳公權(quán)四十四歲,年富力強,正是他書法創(chuàng)作的顛峰期,所以字如驚鴻擊空。墨跡紙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長57.4厘米,大字行書,計7行,27字,此帖氣勢磅礴,痛快酣暢,渾莽淋漓,意象恢宏,極具虎嘯龍吟、吞吐大荒的氣派。
天下第七行書《張翰思鱸帖》
《張翰思鱸帖》也稱《季鷹帖》,是歐陽詢?yōu)閺埡矊懙男?,屬于行楷,無款。紙本,縱25.2厘米,橫33厘米。共10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體修長嚴(yán)謹,筆力剛勁挺撥,風(fēng)格平正中見險峻之勢,是歐書中的精品。
天下第八行書《蜀素帖》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三十八歲)于元祐三年(1088年),在蜀素上創(chuàng)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nèi)容即為當(dāng)時的游記和送行之作。其藝術(shù)風(fēng)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zhǔn)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致、結(jié)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天下第九行書《松風(fēng)閣》
黃庭堅《松風(fēng)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并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天下第十行書《土母帖》
《土母帖》是臺北故宮《宋十二名家法書》冊之一,名李建中書咨,行書墨跡,紙本??v31.2厘米,橫44.4厘米,10行,共104字。凡十行,每行字數(shù)不一,共一百零四字,后有蕭引高、王嚴(yán)實、王稱等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04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天下第一的真跡行書,你卻欣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