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

      至樂·《莊子》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5 11:41:16

      至樂 《莊子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

      ?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
      ?今奚為奚據(jù)
      ?奚避奚處
      ?奚就奚去
      ?奚樂奚惡
      ?夫天下之所尊者
      ,富貴壽善也
      ;所樂者
      ,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
      ;所下者,貧賤夭惡也
      ;所苦者
      ,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
      ,形不得美服
      ,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
      。若不得者
      ,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
      ,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
      ,其為形也亦外矣
      !夫貴者,夜以繼日
      ,思慮善否
      ,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
      ,與憂俱生
      。壽者惽惽,久憂不死
      ,何苦也
      !其為形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
      ,未足以活身
      。吾未知善之誠善邪
      ?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
      ,不足活身
      ;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
      。故曰:“忠諫不聽
      ,蹲循勿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史蜃玉銧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以殘其形;不爭
      ,名亦不成
      。誠有善無有哉

      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

      ,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
      ?吾觀夫俗之所樂
      ,舉群趣者,然如將不得已
      ,而皆曰樂者
      ,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
      。果有樂無有哉
      ?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故曰:“至樂無樂
      ,至譽無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碧煜率欠枪纯啥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
      。至樂活身
      ,唯無為幾存。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
      ,地無為以之寧
      。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
      。芒乎芴乎
      ,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
      !萬物職職
      ,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艘彩肽艿脽o為哉!

      莊子妻死

      ,惠子吊之
      ,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葑釉唬骸芭c人居
      ,長子、老
      、身死
      ,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
      ,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
      ,我獨何能無概然
      !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
      ,而本無形
      ;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雜乎芒芴之間
      ,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
      ,形變而有生
      。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人且偃然寢于巨室
      ,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
      ,故止也
      。”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

      ,昆侖之虛
      黃帝之所休
      。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
      。支離叔曰:“子惡之乎
      ?”滑介叔曰:“亡,予何惡
      !生者
      ,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
      ,塵垢也
      。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
      ,我又何惡焉
      !”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

      ,然有形
      。撽以馬捶,因而問之
      ,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
      ?將子有亡國之事
      、斧鉞之誅而為此乎
      ?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
      ?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
      ?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語卒
      ,援髑髏
      、枕而臥。夜半
      ,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
      ,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
      ,死則無此矣
      。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摈求t曰:“死,無君于上
      ,無臣于下
      ,亦無四時之事
      ,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
      ,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
      ,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
      ,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
      、妻子
      、閭里、知識
      ,子欲之乎
      ?”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

      顏淵東之齊

      ,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
      ,夫子有憂色
      ,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
      。昔者管子有言
      ,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
      ,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夫若是者
      ,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
      ,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
      、舜
      、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
      神農(nóng)之言
      。彼將內(nèi)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則惑
      ,人惑則死
      。”

      “且女獨不聞邪

      ?昔者海鳥止于魯郊
      ,魯侯御而觴之于廟
      ,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
      ,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
      ,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
      。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
      ,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
      ,浮之江湖
      ,食之鰌,隨行列而止
      ,委虵而處
      。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為乎
      !咸池九韶之樂
      ,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
      ,獸聞之而走
      ,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
      ,相與還而觀之
      。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
      。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
      ,不同其事。名止于實
      ,義設子適
      ,是之謂條達而福持?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列子行食于道從

      ,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
      ,知而未嘗死
      、未嘗生也
      。汝果養(yǎng)乎?予果歡乎
      ?”種有幾
      ,得水則為,得水土之際
      ,死為蛙之衣
      ,生于陵屯,則為陵舄
      ,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
      ,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胡蝶
      。胡蝶胥也
      ,化而為蟲,生于灶下
      ,其狀若脫
      ,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
      ,其名為乾余骨
      。乾余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
      。頤輅生乎食醯
      ,黃軦〔51〕生乎九猷〔52〕,瞀芮〔53〕生乎腐蠸〔54〕
      ,羊奚〔55〕比乎不箰〔56〕
      ,久竹〔57〕生青寧〔58〕,青寧生程〔59〕
      ,程生馬
      ,馬生人,人又反入于機
      。萬物皆出于機
      ,皆入于機。


      〔注釋〕據(jù):定

      ,安止
      。善:好名聲。下:以……為卑下
      。為形:保養(yǎng)身體
      。苦身:使身體勞苦
      。惽惽(hūn):通“惛”
      ,糊涂
      。蹲循:遲疑退卻的樣子。(kēng):爭著跑去的樣子
      。未之樂:即“未樂之”
      ,指世俗所說的快樂的事。芒乎芴乎:即“恍惚”
      ,渺茫曖昧的樣子
      。職職:繁多。殖:滋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幔簝赡_伸直岔開,形狀像簸箕
      。概然:感慨
      。偃:休息。巨室:巨大的房子
      ,指天地之間
      。噭噭然:哀鳴的樣子。虛:通“墟”
      ,丘墟
      。柳:通“瘤”,瘤子
      。蹶蹶(guì):驚動的樣子
      。亡:無,沒有
      。觀化:觀察事物的變化
      。之:到達。(xiāo)然:骨頭干枯的樣子
      。撽(qiào):敲擊
      。失理:違反天理。餒(něi):餓
      。從:通“縱”
      ,安逸貌。深矉(pín)蹙頞:矉
      ,通“顰”;頞
      ,額
      。深深地皺眉頭,表示憂愁的樣子
      。褚(zhū):布袋子
      。綆(gěng):繩索
      、井繩。御:迎
      。太牢:古代帝王
      、諸侯祭祀的時候,備有牛
      、羊
      、豕三牲的稱為“太牢”。壇陸:廣闊的天地
      。鰌:魚名
      。委虵:悠然自得的樣子。(náo):喧鬧的聲音
      。還:通“環(huán)”
      ,圍繞。止:限
      。條達:條理通達
      ,指心情舒暢。攓:拔
      。養(yǎng):憂慮
      、心煩。檷:繼
      、斷續(xù)
      。蛙之衣:青苔。胥:時間少
      、不久
      。脫:通“蛻”。乾余骨:鳥名
      。斯彌:米蟲
      。食醯:食醋的小蟲名。頤輅:蟲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黃軦:蟲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九猷:蟲名
      。〔53〕瞀芮:蟲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4〕腐蠸:螢火蟲。〔55〕羊奚:草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6〕箰: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7〕久竹:老竹
      。〔58〕青寧:竹根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9〕程:蟲名。不詳為何蟲

      (饒玲一)

      〔鑒賞〕《莊子·外篇·至樂》旨在闡明道家對人生苦樂的看法

      。“至樂”即至極的快樂
      。但是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人生觀人人不同
      ,苦樂觀也必然隨之而異;要探究人生有無“至樂”
      ,首先必須明確究竟什么是“至樂”
      。世俗以為至樂者,無非富貴壽善
      ,盡享聲色厚味之美
      ;反之,處貧賤
      ,乏財用
      ,勞苦終生而不免于饑寒,便是至苦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肚f子》看法與此相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吨翗菲芬婚_始就批判了上述那種庸俗的苦樂觀
      ,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其為形也亦外矣”“其為形也亦疏矣”“其為形也亦遠矣”的“愚者”和“俗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盀樾巍奔醋非笸庠诘男误w感官的享受
      ;“外矣”“疏矣”“遠矣”是說此等人距離他追求的目標將愈追愈遙遠,恍如南轅北轍
      ,緣木求魚
      。因為
      ,人為了追求高官厚祿
      、美味聲色的享受
      ,少不得先要“苦身疾作”,殫精竭慮去累積財富
      ,又往往“多積財而不得盡用”
      ,“至樂”沒有求得,先就吃盡了苦頭
      ,這種人豈不是“愚者”嗎

      那么,人生是不是就沒有至樂之境

      ,只能是一片無邊的苦海呢
      ?《莊子》以為也并非如此。人間并非無至樂
      ,“吾以為無為誠樂矣
      ,又俗之所大苦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岢隽恕盁o為誠樂”這個命題
      ,這就是道家苦樂觀的集中概括,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世俗之人以追求身外之物的享受為樂
      ,莊子卻以內(nèi)在精神解放為至樂,這種觀點與他在《逍遙游》中所標舉的“無待而后逍遙”有近似之處

      什么叫“無為”

      ?“無為”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告誡人們不要做那種違反自然
      、揠苗助長的傻事
      。人應該順應自然,與世俯仰
      ,“不以心損道
      ,不以人助天”(《大宗師》)。意思是不要憑一己的心智去做違反客觀自然規(guī)律的事
      ;不要妄圖用人力去改變自然規(guī)律
      。“揠苗助長”就是以人助天的典型例證
      。持“無為”觀點的人
      ,外表看來好像無所作為,卻將取得“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
      ,這樣就進入了“至樂”的境界
      。這種以“無為”取得的“至樂”
      ,遠遠超過外在感官的享受。

      《至樂篇》提出“無為誠樂”這個中心論點之后接下去寫了莊子妻死鼓盆而歌

      ,與空髑髏對話論死生苦樂
      ;魯侯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用供養(yǎng)自己的方法養(yǎng)鳥),以及列子遇百歲髑髏等幾個寓言故事
      ,多側(cè)面論證和豐富了“無為至樂”這個中心論點

      妻死鼓盆而歌的寓言故事由于搬上了舞臺和銀幕,早已家喻戶曉

      。寓言的主旨在于討論死生苦樂的關系
      。莊子認為,人生多困境
      。他對人生的思考發(fā)端于如何從困境中超脫出來
      。所謂困境,即人難以超越的
      、外在的種種限制
      ,人不能不死就是人生最大的限制。應該如何看待生死大限
      ?他認為:“人之生
      ,氣之聚也。聚則為生
      ,散則為死
      。”(《知北游》)由此他推衍出“死生存亡之一體”說
      。死生存亡是一個時刻在變化的整體過程
      ,在不同時候以不同的存在形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
      ,“古之真人
      ,不知說(悅)生,不知惡(wù)死”(《大宗師》)
      。他甚至認為:“生死存亡
      ,窮達富貴,賢與不肖
      ,毀譽
      、饑渴、寒暑
      ,是事之變
      ,命之行,日夜相代乎前”——人的生死窮達時刻在變化中
      ,就像黑夜與白天一樣交替出現(xiàn)
      。因此
      ,“不可入于靈府”——不必放在心上(《德充符》莊子偽托孔子之言)。在《達生篇》中
      ,莊子再申前論:“達生之情者
      ,不務知(智)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
      ,不務知(智)之所無奈何”——有德之人
      ,對人的力量、智慧所無可如何的事
      ,總是安之若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懊笔且环N外在的必然性
      ,“安命”即是對命運必然性的承諾;不要去作人力所不能改變的事
      。生也好
      ,死也好,都應該知其必然
      ,處以“無為”
      ,不喜不憂,無懼無惑
      。這樣
      ,人就能永遠目若明鏡,不染緇塵
      ;心如止水
      ,不生波瀾,這不是人間的“至樂”嗎

      至于莊子之楚

      ,見空髑髏一則寓言,意在揭橥政治上的種種不自由
      ,表明不辭一死擺脫那種“君于上”“臣于下”的種種束縛
      ,提倡以無為換取自由,以自由為人生至樂
      。這種觀點表現(xiàn)了他對精神自由的熱烈追求
      ,對人性解放的大聲疾呼,顯示了人的自我覺醒

      魯侯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的寓言

      ,從反面論證了處事不遵循自然法則而逆其天性,則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道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棒~處于水則生
      ,人處于水則死”,茍順其性
      ,則魚相忘于江湖
      。“名止于實
      ,義設于適”
      。處事務求其“適”。這是對以無為求至樂的進一步的闡發(fā)和論證

      文章結(jié)尾用一系列例子說明萬物時時在機變中

      ,生生不已,循環(huán)往復
      ,用以啟迪人們懂得變化的必然性
      ;促使人們對人世的種種限制一概泰然處之,不必處心積慮以避禍招福
      ;引導人們在艱難的生活中尋求至樂
      。你不要追問野草怎么會變成蟲子,葉子又怎么會變?yōu)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要肯定
      ,莊子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就建立了生生不已、瞬息萬變的宇宙觀
      ,是我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表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6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元)宋褧菩薩蠻衛(wèi)州道中。至元四年一月
      ,與八兒思不花御史同行
      ,按行河南四道兩歧流水清如酒,草根風蹙冰皮皺
      。雪凈太行青
      ,聯(lián)鑣看畫屏
      。按行多雅意,解起澄清志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定義]在行文中有意不用標點
      ,造成一種急速的語流
      ,來表現(xiàn)一種快節(jié)奏的思想、行為
      、社會場景
      超詳細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但皇帝推崇又怎樣
      ?康熙
      、雍正、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這東西,皇帝推薦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
      桃花凋謝了,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
      ,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
      。以下是由應屆畢業(yè)生簡歷網(wǎng)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于桃花的優(yōu)美句子,歡迎參考閱讀
      。陽光如一條條金色的小溪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