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 《莊子》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
?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jù)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
莊子妻死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
,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顏淵東之齊
,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nóng)之言“且女獨不聞邪
?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鰌,隨行列而止,委虵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為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圣不一其能列子行食于道從
〔注釋〕據(jù):定
(饒玲一)
〔鑒賞〕《莊子·外篇·至樂》旨在闡明道家對人生苦樂的看法
那么,人生是不是就沒有至樂之境
什么叫“無為”
?“無為”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告誡人們不要做那種違反自然、揠苗助長的傻事。人應該順應自然,與世俯仰,“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師》)。意思是不要憑一己的心智去做違反客觀自然規(guī)律的事;不要妄圖用人力去改變自然規(guī)律。“揠苗助長”就是以人助天的典型例證。持“無為”觀點的人,外表看來好像無所作為,卻將取得“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這樣就進入了“至樂”的境界。這種以“無為”取得的“至樂”,遠遠超過外在感官的享受。《至樂篇》提出“無為誠樂”這個中心論點之后接下去寫了莊子妻死鼓盆而歌
,與空髑髏對話論死生苦樂;魯侯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用供養(yǎng)自己的方法養(yǎng)鳥),以及列子遇百歲髑髏等幾個寓言故事,多側(cè)面論證和豐富了“無為至樂”這個中心論點。妻死鼓盆而歌的寓言故事由于搬上了舞臺和銀幕,早已家喻戶曉
。寓言的主旨在于討論死生苦樂的關系至于莊子之楚
魯侯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的寓言
,從反面論證了處事不遵循自然法則而逆其天性,則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道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文章結(jié)尾用一系列例子說明萬物時時在機變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6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