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作品:六國論
簡介
本篇選自《嘉祐集》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①。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dú)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shí)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shí)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②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qiáng)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齊人未嘗賂秦
,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④。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jì),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⑤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注釋
①賂(lù):以財(cái)物與人而有所謀求
。 ②厥:其,他們的。 ③安寢(qǐn):安睡。 ④與嬴(yínɡ):嬴,秦王的姓;與嬴,同秦國交好。 ⑤洎(jì):及譯文
六國的滅亡
秦國除了靠著戰(zhàn)爭奪取土地之外,還受別的國家的賄賂
想當(dāng)初他們的祖先
齊國沒有賄賂秦國,最后也跟著五國滅亡了
唉!如果拿賄賂秦國的土地,封賞給天下的謀臣
六國和秦國皆是諸侯
六國論全文翻譯六國論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六國破滅
蘇洵《六國論》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六國破滅
秦以攻取之外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
,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jì),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譯文
六國的滅亡,不是(因?yàn)樗麄兊?武器不鋒利
,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gè)接一個(gè)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yàn)橘V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yàn)橛匈V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qiáng)有力的外援,不能獨(dú)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
唉!(如果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
注釋
1.兵:兵器
2.善:好。
3.弊在賂秦: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4.或曰:有人說
5.率:都
6.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7.完:保全
8.攻取:用攻戰(zhàn)(的辦法)而奪取
9.?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盒稳菰~作名詞,小的地方
10.其實(shí):它的實(shí)際數(shù)目
11.所大欲:所最想要的(東西),大
12厥先祖父:泛指他們的先人祖輩,指列國的先公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