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槐江之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山海經(jīng)》:槐江之山
《山海經(jīng)》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黃,多藏瑯玕、黃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銀。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其中多玉,其陰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諸齜,槐鬼離侖居之,鷹鹯之所宅也。東望恒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狀如牛,而八足二首馬尾,其音如勃皇,見則其邑有兵。
本文節(jié)選自《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由于時代久遠,地名變易,現(xiàn)在已無法確定槐江之山的確切位置。但《山海經(jīng)》曾說在它的“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由此推算,槐江之山的大體方位還是可以界定的,而從本文中說它是“(黃)帝之平圃(即玄圃)”來看,它應是昆侖山脈的組成部分,也是黃帝游居之地。
在本文中,作者以簡樸的語言扼要地描述了槐江之山的河流走向、物產(chǎn)寶藏、奇木異鳥和奇特的鬼神形象。丘時之水從此發(fā)源,向北流注于泑水,水中出產(chǎn)鮮美的蠃母(蛤蜊)。山上則有豐富的黃金、白銀、美玉、丹粟、雄黃、榣木。這座黃帝游居的平圃,有馬身人面、虎文鳥翼的天神英招守護著,他不僅是槐江之山的主神,而且還要“徇于四?!?,似乎擁有更大的神威和權(quán)力。至于槐鬼離侖、有窮鬼、后稷以及八足二首、其音勃皇、其狀如牛、見之則有戰(zhàn)爭的天神,也是神話中的人物,奇形怪狀,神秘莫測。所有這一切,都包含著文學描寫的成分,富有浪漫色彩,具有一定的審美意味。從山水旅游文學的角度考察,這類山川神祇、方物特產(chǎn)也是古代游記中津津樂道的內(nèi)容。但最精彩、最富有審美情趣的是作者所展示的博大的空間和壯闊的山川之美。從南望昆侖、西望大澤、北望諸齜、東望恒山的描述中,可以想見在槐江山之顛馳目騁望,收攬四方高山大澤的闊大境界,和獨立山頭,縱覽山河的宏偉氣魄。在地理方位上,這四方的高山大澤,盡管可能考之失實,稽之或非,但既是神話,也就不必牽強拘泥,以實相求。重要的是它體現(xiàn)了三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宏觀天下,游目山川的山水精神。正因為遠在上古時代就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得以形成“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悠久傳統(tǒng)。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這極目游觀之中,不僅體現(xiàn)出深刻的空間意識,而且以簡約生動的筆墨描繪了昆侖山“其光熊熊,其氣魂魂”的壯美景色和淫(瑤)水“其清洛洛”的優(yōu)美風光。在中國人心目中,巍巍昆侖從來就是一座神圣的山,而這里所描繪的正是它作為“(黃)帝之下都”在人們面前初次展現(xiàn)出來的風貌。它那熊熊騰烈的光焰、魂魂彌漫的元氣,揚靈宇宙,焜耀天下,它是那樣地莊嚴、宏偉、雄峻,就象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山一樣地崇高偉大。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山海經(jīng)》的作者在這里對山水美感特征的描寫,已經(jīng)無可爭辯地、十分準確地把握了光熊熊、氣魂魂與清洛洛的兩種不同美感。這山的炎盛光氣、水的落落清流,正好和《易經(jīng)》中所論述的陽剛美、陰柔美相符合,這又有力地說明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把握與理解,是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中國山水旅游文學,從這里開始萌芽,加上《禹貢》和《穆天子傳》,便構(gòu)成了它最初的源頭,經(jīng)漢魏六朝而至唐宋,便匯成了波瀾壯闊的文學洪流,使中國成為山水旅游文學最發(fā)達的國家。
山海經(jīng)?第一卷(5~7)西次三經(jīng)(5)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pi讀第二聲)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崖。欽?化為大鶚(e讀第四聲),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hu讀第二聲),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jun讀第四聲)鳥,其狀如鴟(chi讀第一聲),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即其邑(yi讀第四聲)大旱。
(五)《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鐘山
①無草焉。
②無木。
③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崖。欽?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即其邑大旱。
④無河流。
⑤無礦產(chǎn)。
(6)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yao讀第二聲)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rang讀第二聲)。
(六)《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泰器之山
①無草焉。
②無木。
③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④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
⑤無礦產(chǎn)。
(7)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luo讀第二聲)母,其上金青雄黃,多藏瑯玕、黃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銀。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其中多玉,其陰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諸[左囟右比],槐鬼離侖居之,鷹鸇(zhan讀第一聲)之所宅也。東望恒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狀如牛,而八足二首馬尾,其音如勃皇,見則其邑有兵。
(七)《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槐江之山
①無草焉。
②無木。
③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有天神焉,其狀如牛,而八足二首馬尾,其音如勃皇,見則其邑有兵。
④丘時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
⑤其中多蠃母,其上金青雄黃,多藏瑯玕、黃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銀。
5.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就是鐘山,鐘山的山神的孩子,名字叫做鼓。鼓長著人的臉和龍的身子。他曾和欽?神在昆侖山南面聯(lián)手殺害了天神葆江。黃帝因此在鐘山東邊的瑤岸將鼓和欽?殺死了。欽?死后化為一只大鶚,這只大鶚形體像一般的大鵬,卻長著黑色的斑紋和白色的腦袋、紅色的嘴巴和老虎一樣的爪子,發(fā)出的叫聲就像是晨鵠在鳴叫。它一出現(xiàn)就會有大的戰(zhàn)亂。鼓死后變成鵕鳥,形狀相貌像鷂鷹但是長著紅色的腳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黃色的斑紋,腦袋是白色的,發(fā)出的聲音就像是鴻鵠的叫聲,它一出現(xiàn)就會有大的旱災。
6.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就是泰器山。觀水從這里發(fā)源,往西流注入流沙河。水里面長著很多的文鰩魚,形狀像是鯉魚,雖然是魚的身子但是長著鳥的翅膀,渾身是蒼色的斑紋,卻長著白色的頭,紅色的嘴,常常在西?;顒?,又在東海暢游,晚上的時候在天空翱翔。它的叫聲和鸞鳥啼叫的聲音很像,它的肉又酸又甜,吃了這種肉可以治療癲狂病。這種魚一出現(xiàn),天下的莊稼就會豐收。
7.再往西走三百二十里,就是槐江山。丘時水發(fā)源于這座山,再往北流注入泑水。水里面有很多螺師,山下有很多石青、雄黃,還有很多的的瑯玕、黃金、美玉。山的南坡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沙,北坡有很多金銀?;苯娇梢哉f是天帝懸在半空的園圃,由天神英招主管。英招長著馬的身子人的面孔,身上有老虎的斑紋還有一對禽鳥的翅膀。英招巡行四海,宣布天帝的旨令,發(fā)出的聲音就像用轆轤抽水。站在槐江山上向南望,可以看到昆侖山,那里火光熊熊,氣勢恢宏。往西看,可以看到大澤,就是后稷死后埋葬的地方。大澤的里面有很多美玉,北面有很多榣木,在它上面又有很多若木。往北看去,可以看到諸毗,里面住著一個叫做槐鬼離侖的神仙,這里也是鷹、鷂等飛禽聚集的地方。往東看去,可以看到四重高的恒山,就是窮鬼居住的地方,各自分類聚集在一起。這里有洪水下泄,清清冷冷,汩汩流淌。這里居住著一個天神,形狀相貌像是牛,長著八只腳,長著一條馬的尾巴,啼叫的聲音就像樂器吹奏的聲音。這個天神出現(xiàn)的地方,就會有大的戰(zhàn)亂。
卷第四十六(8)于時青鳥司開,條風發(fā)歲,粵上斯巳,惟暮之春。左氏傳郯子曰:青鳥氏司啟者也。易通卦驗曰:立春條風至。楚辭曰:獻歲發(fā)春,汨吾南行。上巳,已見上文。毛詩曰:嗟嗟保介,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樹草自樂。禊飲之日在茲,風舞之情咸蕩;去肅表乎時訓,行慶動于天矚。周禮曰:太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鄭玄曰:同,陰律也。尚書曰:八音克諧??装矅唬褐C,和也。漢書,文帝詔曰:方春和時,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樂。禮傳曰:禊者,潔也。仲春之時,于水上釁潔也。論語曰:風乎舞雩,詠而歸。蔡邕月令章句曰:秋冬肅急之后,故布生德,和政令,去肅急。禮記曰: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載懷平圃,乃睠芳林。芳林園者,福地奧區(qū)之湊,丹陵若水之舊。殷殷 均乎姚澤,膴膴尚于周原。狹豐邑之未宏,陋譙居之猶褊。山海經(jīng)曰:槐江之山,實惟帝之平圃,南望昆侖。十洲記曰:芳林園在青溪菰首橋東,齊高帝舊宅。齊有天子,為舊宮,宮東筑山鑿池,號曰芳林園。遁甲開山圖曰:驪山之西原有阜,名曰風涼,雍州之福地。西京賦曰:寔惟地之奧區(qū)神皋。帝王世紀曰:堯生于丹陵。呂氏春秋曰:顓頊生于若水,乃登為帝。又曰:舜陶于河濱,釣于雷澤,登為天子,賢士歸之,萬人譽之,陳陳殷殷,無不戴悅。高誘曰:殷,盛也。呂氏春秋曰:舜為天子,輒輒(厄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我愛家鄉(xiāng)的桃花作文三百字左右,小學四···
下一篇: 《古文觀止·諫逐客書》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