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植
【原文】:黃初三年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于是洛靈感焉
,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遝(tà)
,命儔(chóu)嘯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于是屏翳收風
,川后靜波。馮(píng)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ní)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于是越北沚(zhǐ),過南岡,紆素領(lǐng),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入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于是背下陵高
,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譯文】: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
,我到京城(洛陽)去朝見天子,回來時路過洛水。古人曾經(jīng)說,這條水的神靈,名叫宓妃。我因為有感于宋玉對楚王說過神女的故事,于是就寫了這篇賦。賦的文辭是:我從京城地區(qū)
,將要回到東方的藩國,離開了伊闕山,越過了轅關(guān)。經(jīng)過了通谷,跨越了景山。太陽已經(jīng)西斜,車馬也都疲憊不堪。于是就停車在生長杜蘅的江岸,喂馬在種植茂盛靈芝草的田邊。徘徊留連于陽林,隨意眺望于洛川。就在這個時候,我的精神受了很大震動,忽然之間好似魂飛魄散。低下頭來沒有看到什么,抬起頭來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觀。我看見了一位美女,她正在山巖的旁邊于是
我告訴他說:她的形態(tài)
我心里愛慕她的善良美好啊,心情激動得很不安逸
于是洛神受到了感動
于是許多女神紛紛聚會,你招朋友
于是風神屏翳收了風
于是我背對山岡走下高丘
【評介】:《洛神賦》是曹植的代表作,也是先秦漢魏時期諸多描寫神女文章中最杰出的一篇
。本文用浪漫主義的描寫技巧,通過迷幻夢境的豐富想像,敘述了一個神人相戀但又隔于人神之道,不能交接,最后含恨分離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端莊秀麗而又純真熱情的少女形象。情節(jié)曲折,生動感人,一千多年來一直被人們傳頌。曹植在前邊小序里說明了作此賦的原委:“黃初三年
,余朝京師(根據(jù)《三國志·陳思王植傳》記載:‘四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本賦第一段寫回封地途中忽與洛神相遇的情景
第二段,著重描寫了女神的姿態(tài)
、容貌、穿戴和動作。關(guān)于女神,屈原在《天問》、《離騷》中都曾提及,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和張衡在《思玄賦》中對女神也都進行了生動形象地描繪。但曹植是使用一連串的比喻對女神的肖像進行精采的描寫的。先用對偶、排比的句式寫她的姿態(tài):“翩若驚鴻第三段
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誠心所動之后的情懷與行動
第五段,寫洛神因人神道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