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 《論語》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薄翱恕⒎?、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p>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p>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p>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稹D蠈m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p>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
或問子產(chǎn)。子曰:“惠人也?!眴栕游鳌T唬骸氨嗽?!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p>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p>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p>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p>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痹唬骸拔慈屎酰俊弊釉唬骸盎腹藕现T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p>
子言衛(wèi)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51〕,祝鮀治宗廟〔52〕,王孫賈〔53〕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子曰:“其言之不怍〔54〕,則為之也難〔55〕?!?/p>
陳成子弒簡公〔56〕。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惫唬骸案娣蛉印?7〕。”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58〕,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59〕三子告,不可??鬃釉唬骸耙晕釓拇蠓蛑螅桓也桓嬉??!?/p>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60〕之?!?/p>
子曰:“君子上達(dá)〔61〕,小人下達(dá)〔62〕。”
子曰:“古之學(xué)者為己〔63〕,今之學(xué)者為人?!?/p>
蘧伯玉〔64〕使人于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笔拐叱觯釉唬骸笆购酢?5〕,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唬骸熬铀疾怀銎湮?。”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p>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66〕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貢方〔67〕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p>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p>
子曰:“不逆詐〔68〕,不億〔69〕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微生畝〔70〕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71〕者與?無乃為佞〔72〕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73〕也?!?/p>
子曰:“驥〔74〕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p>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75〕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76〕,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77〕。子服景伯〔78〕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79〕,吾力猶能肆諸市朝〔80〕?!弊釉唬骸暗乐畬⑿幸才c,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賢者辟〔81〕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82〕矣?!?/p>
子路宿于石門〔83〕。晨門〔84〕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子擊磬〔85〕于衛(wèi),有荷蕢〔86〕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87〕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88〕,淺則揭〔89〕?!弊釉唬骸肮?0〕哉!末之難〔91〕矣。”
子張?jiān)唬骸啊稌吩啤咦谡応帯?2〕,三年不言?!沃^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93〕,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94〕,三年。”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95〕?!?/p>
原壤夷俟〔96〕。子曰:“幼而不孫弟〔97〕,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币哉冗灯涿劇?8〕。
闕黨童子將命〔99〕?;騿栔唬骸耙妗?00〕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101〕,見其與先生〔102〕并行也。非求益也,欲速成者也?!?/p>
〔注釋〕憲:孔子弟子,姓原,名憲,字子思,魯國人。穀:這里指擔(dān)任官職拿俸祿??耍汉脛佟7ィ鹤钥?。欲:貪欲。懷居:留戀家中的安逸生活。危:率直。孫:同“遜”。南宮適(kuò):孔子弟子,姓南宮,名適,字子容。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兒嫁給他。羿(yì):傳說夏代有窮國的君主,善射,曾奪取夏太康的王位,后被其臣寒浞(zhuó)殺害。奡(ào):寒浞之子,后為夏君少康所殺。蕩舟:用手推船,傳說奡力大,能陸地行舟。稷:傳說中周朝國君的祖先,教民種植莊稼。命:指朝廷的政令。裨諶(bìchén):鄭國大夫。世叔:鄭國大夫,曾任宰相。行人:外交官員。子羽:鄭國大夫,姓公孫,名揮。東里:子產(chǎn)所住之地。子產(chǎn):鄭國大夫公孫僑,做過正卿,在鄭國執(zhí)政22年,有政績。惠人:對人民有恩惠的人。子西:楚國的宰相,名申。彼:他。彼哉:只用指示人稱代詞稱他,表示此人沒有什么可以稱道的。人也:有本領(lǐng)的人。伯氏:齊國的大夫。駢(pián)邑:齊國地名。三百:三百戶。沒齒:意為終身。整句的意思是,齊桓公奪取伯氏之食邑賜給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終身窮困而無怨言。孟公綽:魯國大夫。趙魏:春秋晉國趙氏、魏氏,兩家在晉國很有勢力。老:大夫家臣之長。滕薛:當(dāng)時兩個小諸侯國,滕在今東滕縣,薛在今山東滕縣東南。成人: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臧武仲:名紇,魯國大夫。知:同“智”。臧武仲在齊國時根據(jù)政局估計(jì)齊莊公的統(tǒng)治不會長久,設(shè)法拒絕了莊公給他的封地,后莊公被殺,他未受牽連。公綽:即孟公綽。不欲:克制欲望。卞莊子:魯國大夫,封于卞邑(在今山東泗水縣東),傳說他曾只身打虎。何必然:何必一定這樣要求。要(yāo):通“約”,意為貧困。公叔文子:衛(wèi)國大夫公孫拔,謚號“文”。公明賈:公叔文子的使臣,衛(wèi)國人。夫子:這里指公叔文子。以:這里表示“這”的意思。防:臧武仲的封地,在今山東費(fèi)縣東北。后指臧之后代。臧武仲因助季氏而得罪孟孫氏,被迫逃往鄰國,不久返回防,要求魯君為臧氏立后。要:要挾。臧武仲表示如其要求不能滿足,將據(jù)防城反叛。后其要求獲準(zhǔn)許,于是他流亡到齊國。晉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譎:欺詐。齊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召忽:公子糾的家臣,在公子糾被殺后自殺身亡。管仲不死:管仲原來也是公子糾家臣,受到齊桓公賞識,公子糾死后就投靠了他。九合諸侯:多次邀集諸侯盟會。不以兵車:意為不用武力。如:就是。微:沒有。被:同“披”。衽(rèn):衣襟。左衽:前襟向左,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衣服式樣,中原衣服式樣是右衽。諒:誠信,這里指毫無意義地守信守節(jié)。自經(jīng):自殺。瀆(dú):溝渠。僎(xún):衛(wèi)國大夫,曾為公叔文子的家臣。諸:“之”“于”的合音字。公:公室,朝廷。同升諸公:指僎原為家臣,由于公叔文子之薦得以與公叔文子為同僚,共事于朝中。奚而:為何。喪:滅亡?!?1〕仲叔圉(yǔ):即孔文子,衛(wèi)國大夫。治:接待?!?2〕祝鮀(tuó):衛(wèi)國大夫。治宗廟:負(fù)責(zé)祭祀?!?3〕王孫賈:衛(wèi)國大夫?!?4〕怍(zuò):慚愧?!?5〕為之也難:指講大話不慚愧,做起來就很難?!?6〕陳成子:名恒,又叫田成子,齊國大夫,于公元前481年殺死齊簡公,并奪取了齊國政權(quán)。簡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7〕三子:即魯國權(quán)臣季孫、孟孫、叔孫三家?!?8〕從大夫之后:曾做過大夫?!?9〕之:到,往。〔60〕犯:犯顏直諫。〔61〕上達(dá):上進(jìn),求道?!?2〕下達(dá):墮落,貪財(cái)?!?3〕為己:為了完善自己,提高自己?!?4〕蘧(qú)伯玉:衛(wèi)國大夫,名瑗,孔子在衛(wèi)國時曾住在他家,回到魯國后蘧派人來問候孔子?!?5〕使乎:以贊賞的口氣說使者?!?6〕知:同“智”?!?7〕方:比,比較人物的長處和短處?!?8〕逆詐:猜疑欺詐?!?9〕億:同“臆”,猜測。〔70〕微生畝:姓微生,名畝,魯國人。〔71〕是:這樣,棲(xī)棲:忙碌不安的樣子?!?2〕無乃:豈不是。佞:能言善辯,花言巧語?!?3〕疾:痛恨。固:固執(zhí),守一而不知變通?!?4〕驥(jì):千里馬?!?5〕尤:責(zé)怪?!?6〕上達(dá):上達(dá)天命?!?7〕公伯寮:孔子弟子,字子周,曾為季氏家臣。愬(sù):同“訴”,揭發(fā),指公伯寮向季氏告發(fā)子路企圖攻打三桓(魯國執(zhí)政的三卿: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的城堡?!?8〕子服景伯:魯國大夫,名何?!?9〕夫子:指季孫氏?;笾荆好曰蟆!?0〕肆:陳尸?!?1〕辟:避開?!?2〕作者:這樣做的人。七人:即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一說此七人不可實(shí)考?!?3〕石門:地名,一說是魯國都城的城門?!?4〕晨門:負(fù)責(zé)早晨開啟城門的人?!?5〕磬(qìng):一種打擊樂器,以玉、石或金屬制成。〔86〕荷:肩挑。蕢(kuì):草筐?!?7〕硁(kēng)硁:石聲,這里描寫樂器發(fā)出的聲音,用以顯示淺薄?!?8〕深:河水深。厲:穿著衣服涉水?!?9〕淺:河水淺。揭:提起衣服涉水過河?!?0〕果:確實(shí),指荷蕢者確實(shí)是個隱士。〔91〕末:無。末之難:如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世事,也就沒有什么困難了。〔92〕《書》:指《尚書》。高宗:商王武丁。諒陰:古時候天子居喪守孝之名?!?3〕薨(hōng):周代諸侯死亡稱薨?!?4〕總:總管,統(tǒng)領(lǐng),負(fù)責(zé)。己:己職。冢(zhǒng)宰:官職名,相當(dāng)于后世宰相?!?5〕諸:“之乎”的合音。病諸:做不到這一點(diǎn)。〔96〕原壤:孔子之故人,據(jù)說他母死而歌。夷:兩腿叉開而坐,古代視為傲慢的表現(xiàn)。俟(sì):等候。〔97〕孫:同“遜”,孫弟:指孝悌?!?8〕脛:小腿?!?9〕闕(què)黨: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境內(nèi),是孔子的家鄉(xiāng)。將命:傳達(dá)賓主之言。〔100〕益:企求上進(jìn)。〔101〕位:指成年人所坐之位?!?02〕先生:這里指長輩。
(施忠連)
〔鑒賞〕本篇論述的人與事非常廣泛,但是其中心思想十分明確,就是大力倡導(dǎo)自我修養(yǎng),培育完美的人格。雖然孔子在其一生不同時期竭力強(qiáng)調(diào)要實(shí)行的思想和要做的事情多種多樣,但是在他看來,實(shí)現(xiàn)這一切的關(guān)鍵、所有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自我培育理想人格。關(guān)于自我修養(yǎng),孔子提出了許多深刻的思想,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思想體系。本篇涉及了這一思想體系的許多重要方面。
儒家自我修養(yǎng)學(xué)說的一個理論基點(diǎn)是自我應(yīng)是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diǎn),即人首先要認(rèn)識自身,審視自身,反省自身,充實(shí)自身,發(fā)展自身,完善自身。對此孔子有一經(jīng)典性表述:“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這里“古之學(xué)者”代表學(xué)風(fēng)正的求道者,而“今之學(xué)者”則是指陷溺于歪風(fēng)之中迷失方向、走入歧路的士人?!盀榧骸钡膬?nèi)涵極其豐富,自然包含充實(shí)、發(fā)展、完善自我的意義,也有自我創(chuàng)新的含義。北宋哲學(xué)家程顥、程頤兄弟在解釋這句話時說:“為己,欲得之于己也。”(朱熹《四書集注》轉(zhuǎn)引)此語可以說揭示了孔子之說的深義。
“為人”與“為己”相對立,是說學(xué)習(xí)知識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或者是為了讓別人賞識,為了名利,這就要適應(yīng)別人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從而喪失自我的價值,也像二程所說:“今之學(xué)者為人,其終至于喪己?!?同上)
孔子一貫主張關(guān)愛他人,為社會和國家效勞,避免陷入自我中心的陷阱。但是在他看來,所有這一切都應(yīng)以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為前提,都不應(yīng)取代、妨礙自我修養(yǎng),因此孔子提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不修己當(dāng)然也就做不到“安人”、“安百姓”??梢?,“修己”是孔子學(xué)說的總綱。
從“為己”的基本理念來看,修己不是消極地順應(yīng)他人和環(huán)境,消極地遵守外在的、固定的行為準(zhǔn)則,而是積極地充實(shí)、完善自我,是培養(yǎng)內(nèi)在的精神生命力。這也就是說修己是為求得自我覺悟??鬃佣啻沃v到的“恥”,就是指一種自我覺悟,即擺脫盲目和麻木不仁的狀態(tài),認(rèn)識到自己某種思想、言論和行為的丑惡,從而從內(nèi)心產(chǎn)生一股巨大的自覺的精神力量,追求真善美。孔子在各種場合強(qiáng)調(diào),不要以任何外部事物來妨礙對內(nèi)在的完美的自我的追求。如說子貢喜歡議論別人之長短,雖然喜愛評論他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孔子仍然批評了他,孔子的考慮是人們應(yīng)當(dāng)始終首先關(guān)注自身之長短??鬃佑痔岢?,不要因?yàn)闆]有受到他人的了解和賞識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始終要考慮自己有什么欠缺要加以彌補(bǔ)。
本篇對于修己要達(dá)到的目標(biāo)——理想人格,作出了許多規(guī)定??鬃铀诖睦硐肴烁癫皇菃我坏?,更不是心胸狹隘、思想貧乏、循規(guī)蹈矩的人,而是一個具有不竭的精神動力完善自身、全面地發(fā)展自身、自覺地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謙謙君子。這一篇孔子的言論充分反映了這一點(diǎn)。
理想的人格在知識和精神上是非凡的。所以孔子提出:“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笨鬃拥囊笫嵌喾矫娴摹S痔岢隽艘邆洹叭收卟粦n,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個方面,要求也很高。本篇對于理想人格的一些突出的品質(zhì)也作了具體的描繪,它們有以下這些方面:
理想人格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fù),他認(rèn)為君子上達(dá),企慕仁義,小人下達(dá),唯利是圖,指出如留戀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足以成為一個士了。他主張一個人應(yīng)該有堅(jiān)定的信念,為了實(shí)現(xiàn)心中的理想,敢于向命運(yùn)挑戰(zhàn),不怕遭受挫折和失敗,就像看守城門的人對孔子的描繪:“知其不可而為之?!?/p>
理想人格是正直的,孔子主張“以直報怨”,在評價杰出的歷史人物時指出“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都反映了他對正直的重視。
理想人格要以實(shí)際行動幫助他人,使人們得到實(shí)際的好處。所以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他特別欣賞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子產(chǎn),因?yàn)樗麑?shí)行使人民得到實(shí)惠的政策,所以稱他為“惠人”。輔佐齊桓公的管仲在孔子時代受到非議,但是孔子多次熱情地贊揚(yáng)他,因?yàn)樗泄τ谌嗣窈椭腥A民族。孔子稱贊他“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就是說他給人民帶來和平??鬃舆€贊揚(yáng)他保存了中華文化傳統(tǒng),使中原地區(qū)免遭外族入侵??鬃犹貏e重視“修己以安百姓”,他甚至說連堯舜這樣的圣人都難以做到。可見,在孔學(xué)中修己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不只是一項(xiàng)內(nèi)省的精神活動,它還同完善外部世界的實(shí)際活動相結(jié)合。
此外,本篇還指出理想人格是寬厚的,“不逆詐,不億不信”,不怨恨人,說“不怨天尤人”。不怨恨人才能理解人,才能愛人;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完善自身。在他看來,貧窮的處境最容易使人心態(tài)失衡,因此最能考驗(yàn)一個人是否有高尚的情操和寬廣的胸懷。所以他說:“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p>
總之,“修己”是要讓人性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后世儒家知識分子在社會與文化的各個領(lǐng)域都有一些杰出的代表涌現(xiàn),這與孔子這種“修己”理論不是沒有關(guān)系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9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