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典第二
舜典第二
【原文】
虞舜側(cè)微,堯聞之聰明
【注釋】
[68]徽:美
,善。五典:指五典之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化。[69]克:能
、能夠。從:順從,依從。[70]納:入,進
,授予官職。百揆:管理一切政務(wù)和百官的官。[71]時敘:承順
,服從命令。[72]賓:迎接賓客,接待賓客
。[73]穆穆:形容儀容整齊
,態(tài)度謹(jǐn)慎、恭敬。[74]大麓:指山野
,在古代也指主管山林的官。麓,山腳。[75]格:來,來到
。[76]詢:謀
,考慮,思謀。[77]考:考察
,察看。[78]厎:取得。
[79]陟:登上
。【譯文】
當(dāng)年虞舜身在民間
,地位低下,帝堯聽說他很賢明,有意培養(yǎng)他做接班人,于是讓人把虞舜找來,委以重任。經(jīng)過多年考驗,帝堯決定傳位與他。史官根據(jù)這件事,寫下了《舜典》。考察古代歷史,舜帝名叫重華,他的光輝與帝堯相合。智慧明鑒,溫柔誠實。德行遠播,帝堯也有所聽聞,于是讓他治理國家。先使舜負(fù)責(zé)推行德教,舜便謹(jǐn)慎地教導(dǎo)臣民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典作為自己行動的準(zhǔn)則,臣民都能聽從這種教導(dǎo)而不違背。然后又讓舜總理政務(wù)百官【原文】
正月上日[80],受終于文祖[81]
【注釋】
[80]上日:佳日
[81]終:這里的意思是指堯退下了帝位
[82]在:考察
[83]齊:列舉。七政:指祭祀
[84]肆:連詞
[85]禋(yīn):祭祀的名稱。六宗:在這里指天
[86]望:祭祀山川的儀式
[87]輯:收集,聚斂
[88]既月乃日:挑選吉祥的日期
[89]覲:入朝拜見天子
[90]岱宗:指東岳泰山。
[91]柴:古代祭祀天的儀式
[92]秩:次序
[93]東后:東方諸侯的國君
。[94]協(xié):符合
[95]同:統(tǒng)一,使統(tǒng)一
[96]五禮:指公
[97]如:而,連詞
[98]卒乃復(fù):完事之后就歸還。
[99]朔:北方。
[100]特:專指公牛
[101]敷:普遍的
[102]庸:獎勵
【譯文】
正月的一個吉日,在堯的太廟舉行禪位典禮
。舜代堯接受了天子的大命。舜繼位后,便考察了北斗七星的運行規(guī)律,列舉了七項政事。于是把繼位之事報告給上帝,又精心誠意地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和群神。隨后聚斂了諸侯的五種信圭,擇定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諸侯君長的朝見,把信圭頒發(fā)給他們。這一年的二月,舜到東方進行視察。舜到了稱為岱宗的泰山,舉行祭祀泰山的典禮。這個祭典稱為“柴”。祭泰山以后,舜又按次序望祭泰山以外的東方山川。舜召見了東方各國諸侯。舜協(xié)調(diào)四時月份,確定日期【原文】
肇[103]十有二州
,封十有二山,浚[104]川。象以典刑[105]。流宥[106]五刑【注釋】
[103]肇:這里指劃分地域
。[104]浚(jùn):古字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05]象:在此用作動詞
,刻畫,鏤刻。典:通常的,經(jīng)常使用的。典刑:常用的墨、劓[106]流:流放
[107]撲:同“樸”木杖,古代用作懲罰的用具
[108]眚(shěng):過失
[109]怙:依仗。賊:借為“則”
[110]恤:謹(jǐn)慎小心
[111]幽州:地名
[112]崇山:地名
[113]三苗:又稱有苗或苗民,大致居住在現(xiàn)在的河南南部
[114]三危:地名
[115]殛(jí):流放、放逐
。[116]羽山:地名,在東方
,位于現(xiàn)在的江蘇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17]殂落:死亡
[118]遏:制止
[119]八音:金、石
[120]格:動詞,至
【譯文】
開始劃定十二州的疆界
【原文】
“咨,十有二牧[121]
【注釋】
[121]牧:指州的行政長官
[122]柔:安撫
[123]能:善,愛護
[124]邇:與遠相對
[125]惇(dūn):濃厚
[126]允:取信
[127]元:善。
[128]難:拒絕
[129]任人:佞人,指不忠實的人
[130]奮:奮起
[131]庸:動詞
[132]熙:廣大
,光大。[133]載:事業(yè)。
[134]宅:居住
。[135]百揆:古代官名
。[136]亮:幫助、協(xié)助
。[137]采:事情
。[138]惠:助詞,無實在意義
。[139]疇:疑問代詞
,誰。[140]司空:古代三公之一,管理全國土地的官員
。[141]時:代詞
,代指百揆之職。[142]懋(mào):勉力
,鼓勵,激勵。【譯文】
“唉
,十二州的長官呀!”舜嘆息著說,“只有衣食才是人民的根本?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原文】
帝曰:“棄
,黎民阻饑[143],汝后稷[144],播時[145]百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注釋】
[143]黎:眾多。阻饑:為饑餓所苦
。[144]后:擔(dān)任
,主持。稷:原為“谷神”,這里指的是農(nóng)官,主管播種谷物的事情。[145]時:通“蒔”,耕種
,播種,種植。[146]五品:父
、母、兄、弟、子。遜:和順,謙和,恭順。[147]司徒:上古時期的官名,是三公之一
[148]敷:布
[149]猾:騷擾,侵?jǐn)_
[150]夏:古代時期指中國
[151]寇:搶劫,掠奪
[152]士:獄官的首領(lǐng)
[153]服:用
[154]就:表處所
[155]五流:五種流放的方式
[156]三居:三種處所
[157]明:明察
[158]若:善
[159]共工:上古時期的官名
,治理百工之事。[160]殳(shū)
[161]諧:共同
【譯文】
帝舜說:“棄啊
【原文】
帝曰:“疇若予上下[162]草木鳥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