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誠之心對待天下之人
,讓所有心懷動搖的人能消除疑慮安定下來,這您是都清楚的
,不需我再一一細(xì)說了
。記得朱鮪曾參與殺害漢光武帝的哥哥劉,張繡曾用刀刺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
。光武帝劉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鮪
,反而誠心誠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張繡歸降以后待他仍像過去一樣
。況且
,您既無朱、張二人的罪過
,功勛又見重于當(dāng)代
,誤入迷途而知道復(fù)返,這是古代賢明之人所贊許的做法
,在過錯還不十分厲害的時候而能改正
,這是古代經(jīng)典中所推崇的行為。梁武帝廢法加恩
,連像吞船的大魚這樣罪惡深重的人都可漏網(wǎng)
。您家的祖墳未被損毀,親族戚屬也都安在
,家中住宅完好
,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
,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現(xiàn)在,梁滿朝功臣名將都各有封賞任命
,井然有序
;結(jié)紫色綬帶在腰
,懷揣黃金大印在身的文職官員,參與謀劃軍
、國大計
;各位武將輕車豎旄旗,接受著保衛(wèi)邊疆的重任
,而且朝廷殺馬飲血設(shè)誓
,功臣名將的爵位可以傳給子孫后代。唯獨您還厚著臉皮
,茍且偷生
,為異族的統(tǒng)治者奔走效力,豈不是可悲的嗎
!
憑南燕王慕容超的強橫
,終至身死刑場;憑后秦君主姚泓的強盛
,也落得個在長安被反縛生擒的下場
。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
,分布各地
,只是不養(yǎng)育外族;我中原姬漢古國
,決不容有雜種同生
。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惡積累已滿
,照理說已將自取滅亡
。更何況偽朝妖孽昏聵狡詐,自相殘殺
,國內(nèi)各部四分五裂
,部族首領(lǐng)互相猜忌,各懷心思
,他們也正將要從自己的官邸被綁縛到京城斬首示眾
。而將軍您卻像魚一樣在開水鍋里游來游去,像燕子一樣在飄動的帷幕上筑巢自尋死路
,這不太糊涂了嗎
?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長起來
,各種各樣的花朵競相開放
,一群一群的黃鶯振翅翻飛。如今與梁軍對壘,您每當(dāng)?shù)巧铣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手撫弓弦
,遠望故國軍隊的軍旗、戰(zhàn)鼓
,回憶往日在梁的生活,豈不傷懷
!當(dāng)年出亡到魏國的廉頗仍想作趙國的將帥
,戰(zhàn)國時魏將吳起曾望著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對故國的感情
。難道唯獨您沒有這種感情嗎
?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棄暗投明
。
當(dāng)今皇上極其開明
,天下平安歡樂,有人從西方獻上白玉環(huán)
,有人從東方進貢措木箭
。西南邊遠地方的夜郎、滇池兩國
,解開辮發(fā)改隨漢人習(xí)俗
,請求封官。東方的朝鮮
,西方的昌海兩地的百姓
,都叩頭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
,橫行在黃沙邊塞之間
,作出執(zhí)拗不馴的樣子,企圖茍延殘喘罷了
!我梁朝全軍統(tǒng)帥臨川王蕭宏
,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親
,總攬這次北伐軍事重任
,到北方安撫百姓,討伐罪魁
。倘若您仍執(zhí)迷不悟
,不思悔改,等我們拿下北魏時才想起我的這一番話
,那就太晚了
。姑且用這封信來表達我們往日的情誼,希望您能仔細(xì)地考慮這件事。丘遲拜上
。
作者介紹
丘遲(464年—508年)
,吳興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八歲便能屬文
。初仕齊
,以秀才遷殿中郎;入梁后
,以文才為武帝所器重
,官至永嘉太守、司空從事中郎
。丘遲能詩
,工駢文,辭采逸麗
。鐘嶸說“丘詩點綴映媚
,似落花依草”(《詩品》)。明代張溥輯有《丘司空集》
,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事跡見《梁書》本傳。
陳伯之
,睢陵(今江蘇睢寧)人
,梁時為江州刺史。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502年)起兵反梁
,兵敗后投降北魏
。天監(jiān)四年(505年),梁武帝命臨川王蕭宏領(lǐng)兵北伐
,陳伯之屯兵壽陽與梁軍對抗
,蕭宏命記室丘遲以個人名義寫信勸降陳伯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杜c陳伯之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一封政治性書信
。
賞析:曉之以理動真情,詞彩清麗屬美文
丘遲的《與陳伯之書》是震撼心靈
、飽含人文精神的千古美文
,駢文杰作,歷來被人們稱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上У氖侨藗兊馁p析都從文情并茂、內(nèi)容健康
、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詞彩清麗、句法整齊
、音調(diào)和諧
、引經(jīng)據(jù)典、運用傳說
、自然巧妙
、說服力強等等入手。鮮有人從人文精神的角度去探析這篇美文的審美價值
。
這篇美文飽含著人文精神
,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性的細(xì)致敏銳觀察和表達技巧的嫻熟,給人以美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我國文化的最為有價值的部分,應(yīng)該說
,就是他的人文精神
。在天、地
、人三位一體中
,人是最重要的。人是天地靈氣之所鐘聚
。以人為本位
,因之也就重視自我,重視人性和獨立人格
。但是
,在中國文化里,人又不是孤立的不受制約的個體
。他既與自然融為一體
,視萬物一氣相通,不違背自然的本然狀態(tài)
,與自然相親
、相依存;人又是社會群體中的一分子
,依存于人際關(guān)系中
,承擔(dān)著社會責(zé)任。這種既重視自我
,重視人性和人格尊嚴(yán)
,又重視個體與自然、與社會的依存關(guān)系的精神
,真正滲透在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之中
。
丘遲是齊、梁之間著名的文學(xué)家,在齊朝作過殿中郎
,在梁朝作過永嘉太守
,司空從事中郎。陳伯之原為齊朝將領(lǐng)
,齊末任江州刺史
,梁武帝蕭衍起兵滅齊的時候,他接受了招降
,仍然被任命為江州刺史
,做鎮(zhèn)南將軍,封豐城縣公
。天監(jiān)元年(502年)
,他受部下鄧繕等人的教唆,率兵叛梁
,戰(zhàn)敗后逃奔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任平南將軍。天監(jiān)四年(505年)冬
,蕭衍命他的弟弟蕭宏率師北伐
,陳伯之駐軍壽陽梁城抵抗梁軍。蕭宏命記室(秘書)丘遲寫信勸陳伯之歸降
。陳伯之見信后翻然悔悟
,于天監(jiān)五年(506年)三月“擁眾八千”返回梁朝。任驍騎將軍
,又為太中大夫
。我們先看這封千載傳頌、膾炙人口的書信
。
《與陳伯之書》作為駢體書信
,寫得文辭秀美,委曲婉轉(zhuǎn)
,感情誠摯
,義正詞嚴(yán),而又設(shè)身處地
,替陳伯之著想
。信中首先充分肯定了陳伯之的鴻鵠大志,又為他的叛梁投敵進行巧妙的開脫
;其次闡述了梁朝的寬大政策
,并透徹地分析了形勢,為對方指明出路
。從感情上打動他
,激起他眷戀家國之情
。因此,這封信便成了千載傳頌
、膾炙人口的名作
。
信的第一段是寒暄,您健康平安我感到無比欣慰
。從第二段始便切入正題
。“將軍勇冠三軍
,才為世出
,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
。昔因機變化
,遭遇明主,立功立事
,開國稱孤
,朱輪華轂,擁旄萬里
,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
,聞鳴鏑而股戰(zhàn)
,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我們看看
,首先對陳伯之的杰出才能和不凡抱負(fù)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肯定,面對這樣的贊美
,大概好多人都會飄飄然也
。接著追憶他過去能順應(yīng)機勢,背齊投梁
,因而得到梁武帝優(yōu)渥的待遇
,名揚諸侯,煊赫一時
,說明那是他走對了路
;然后調(diào)轉(zhuǎn)筆鋒,寫他如今委身事魏
,處境狼狽
,用以指出投敵之非。字里行間
,飽含著贊揚
,寄寓著批評
,蘊含著惋惜的感情。這樣寫
,無疑可以喚起陳伯之對昔日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目前遭際的深切不滿
,以便勾起他棄暗投明的聯(lián)想。行文中
,作者選用了“何其壯也”和“又何劣邪”兩個易于表達感慨的句式
,使其分別承接上文,起著強烈的對比作用
。
這讓我們想起了1862年4月26日林肯寫給胡格將軍的信
。林肯的將領(lǐng)所帶領(lǐng)的聯(lián)軍屢遭慘敗,數(shù)千名兵士從軍中逃跑
,甚至參議院的共和黨議員都有人叛亂
,并要強迫林肯退出白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拔覀儸F(xiàn)今處在滅亡的邊緣上
。”林肯說
,“我看好像上帝都在反對我們了
。我差不多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曙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是一個黑暗
、憂愁、紊亂的時期
,這封信就產(chǎn)生在這種情況下
。“我已經(jīng)將你放在軍隊的首位
。當(dāng)然
,我這樣做是根據(jù)我以為充足的理由,但我想
,你最好知道對于有些事
,我對你不是十分滿意。我相信你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
,那當(dāng)然是我喜歡的
。我也相信你不會將政治和你的職務(wù)混淆起來,在這事上
,你是對的
。你自信,那是一種有價值的
、不可少的性格
。你有志氣……”我們注意到
,林肯在說到胡格將軍嚴(yán)重錯誤之前,他先稱贊了胡格將軍
,這封信骨子里隱含著一種嚴(yán)肅的譴責(zé)
,但字面上卻依然委婉誠懇,娓娓動聽
。將軍捧讀此信
,怎能不衷心感動而甘愿效忠。這就是林肯的外交手段和過人之處
。在這里
,丘遲和林肯都運用了一種心理技巧——當(dāng)我們聽到他人對自己的優(yōu)點加以稱贊以后,再去聽一些不愉快的話
,自然覺得好受一些
。這正如理發(fā)師在替人修面之前,先涂上一層肥皂一樣
。
“尋君去就之際
,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nèi)審諸己
,外受流言
,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弊髡咧锌系胤治隽岁惒チ和段旱脑颍@樣分析
,有意替陳開脫也罷
,符合實際情況也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安荒軆?nèi)審諸己”是主觀原因,陳伯之當(dāng)然要負(fù)一定的責(zé)任
;但“外受流言”則是客觀原因
,制造流言挑撥離間的人,也未嘗沒有責(zé)任
。這幾句話在指責(zé)中包含有諒解的語氣
,措辭是相當(dāng)委婉而又真誠的。一個小孩走路時
,被腳下的石子絆倒了
,小孩會責(zé)怪石子,并撿起石子狠狠地摔它幾下
,并會生氣的罵道:“就是你這壞家伙
,害的我跌倒了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極其自然的
,是天性
。大人們何嘗不是,人們喜歡責(zé)備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
,或是毫不相干的人物
,似乎這樣就可以減輕自己跌倒的痛苦。自古以來
,人們普遍存在著一種諉過于人的不良傾向
。偷吃了禁果的亞當(dāng),就最后把過錯全部推諉于夏娃身上:“就是那婦人引誘我
,我便吃了
。”其實關(guān)于人性的這些弱點
,柳宗元說的更巧妙:“河之魚
,有豚其名者,游于橋間
,而觸其柱
。不知遠去,怒其柱之觸己也
,則張頰植鬣
,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動
。飛鳶過而攫之
,磔其腹而食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疬t深知這一點
,開脫陳伯之的過失,說您一時昏迷狂妄
,因而到了這步田地
。
“圣朝赦罪責(zé)功,棄瑕錄用
,推赤心于天下
,安反側(cè)于萬物,將軍之所知
,不假仆一二談也
。朱鮪喋血于友于,張繡剚刃于愛子
,漢主不以為疑
,魏君待之若舊
。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于當(dāng)世
。夫迷途知返
,往哲是與;不遠而復(fù)
,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將軍松柏不翦
,親戚安居,高臺未傾
,愛妾尚在
。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推赤心于天下
,安反側(cè)于萬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玫氖菛|漢光武帝劉秀的史實
,劉秀破銅馬等軍時封對方的將領(lǐng)為列侯,降者還不安心
,劉秀了解到這種情況
,只帶幾個隨從,輕騎入降軍營中
,降軍說他“推赤心置人腹中
,安得不投死乎!”劉秀在攻破邯鄲之后
,殺掉為首的王郎
,在整理敵方公文檔案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幾千封毀謗他
,要求攻打他的文書
,劉秀看都不看
,當(dāng)眾燒毀
,說:“令反側(cè)子自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ㄒ姟逗鬂h書·光武帝紀(jì)上》)從前朱鮪殺死過漢光武帝的哥哥
,張繡也曾經(jīng)刺殺了曹操的愛子,可是漢光武帝并不因而猜疑不用朱鮪
,曹操對待張繡也像過去一樣
,何況將軍并沒有前人那樣大的罪過
,而功勞又被當(dāng)世所推重。一個人迷失了路知道回頭
,是先賢所稱贊的
;走得不遠而能及時轉(zhuǎn)回,是古代經(jīng)典所推崇的
。梁武帝處處輕法重恩
,犯多大的罪都可以得到赦免。將軍祖先的墳?zāi)箾]有受到毀損
,父母兄弟都安居家鄉(xiāng)
,愛妾還在家里。你還有什么憂慮呢
?這里首先交代了梁朝既往不咎的政策
,文辭簡略,因為陳伯之對此深有感觸
,無需累贅
。接著用了兩個史實,朱鮪和張繡的事例
。文章以古比今
,從道理和事實兩個方面來說明英明的君主都能不念舊惡,不計私怨
。更有分量的是
,指出陳伯之并沒有朱鮪和張繡那樣大的罪過,而是“勛重于當(dāng)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