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察智部總序》譯文與賞析察智部總序
【原文】
馮子曰: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子思云:“文理密察,必屬于至圣?!倍鬃右嘣疲骸安炱渌??!笔且灾熘疄橛?,神矣廣矣。善于相人者,猶能以鑒貌辨色,察人之富貴壽貧賤孤夭,況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則人之忠倭賢奸,有不灼然乎?分其目曰“得情”,曰“詰奸”,即以此為照人之鏡而已。
【譯文】
馮夢龍說:“不觀察、分析,人的智慧就不能顯現(xiàn)出神奇的效用;而觀察、分析如果不以智慧為基礎(chǔ),就不會真正洞悉事物的精微關(guān)鍵之處。子思說:“條理清晰、詳審明察的人,一定是天下最圣明的人?!倍鬃右舱f:“要了解一個人安于什么?!边@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善于觀察的作用是神奇而廣大的。善于看相的人,能從一個人的長相神色,看出一個人的富貴或貧賤,長壽或夭折,更何況是通過一個人的為人處世來觀察他的內(nèi)心呢?那么人的忠直或奸邪,賢能或愚昧不就看清楚了嗎?本部分為《得情》、《詰奸》兩卷,以此作為映照人心的明鏡。
【夢龍評】
馮子曰:語云:“察見淵魚者不祥?!笔且允ト速F夜行,游乎人之所不知也。雖然,人知實難,己知何害?目中無照乘摩尼,又何以夜行而不躓乎?子輿贊舜,明察并舉,蓋非明不能察,非察不顯明;譬之大照當(dāng)空,容光自領(lǐng),豈無覆盆,人不憾焉。如察察予好,淵魚者避之矣。吏治其最顯者,得情而天下無冤民,詰奸而天下無戮民,夫是之謂精察。
智囊《捷智部總序》譯文與賞析 捷智部總序
【原文】
馮子曰: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變之會,如火如風(fēng)。愚者犯焉,稍覺,則去而違之,賀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風(fēng)而滅火,則雖拔木燎原,適足以試其伎而不驚。嘗試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爭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則其為刻彌多矣;又況乎智之遲疾,相去不啻千萬里者乎!軍志有之,“兵聞拙速,未聞巧之久。”夫速而無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徑尺之樽,置諸通衢,先至者得醉,繼至者得嘗,最后至則干唇而返矣。葉葉而摘之,窮日不能髡一樹;秋風(fēng)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靈萬變,而不窮于應(yīng)卒,此唯敏悟者庶幾焉。嗚呼!事變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審矣,天下亦烏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譯文】
馮夢龍說:成大事的人,爭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時正是百年的開始。尤其在事物突變時,形勢的發(fā)展就像大火大風(fēng)一樣一發(fā)不可收。愚昧的人面對這種形勢,往往會遭受其害,而稍微明智者則能遠離災(zāi)害,但也會慶賀災(zāi)難沒有降臨到自己頭上而已。掌握其中規(guī)律的人,必能把風(fēng)擋回去,把火滅掉,即使面對能拔掉大樹的風(fēng),能燎原的火,也不會驚慌,相反正好可以施展其才智。這如同以一里路程跑步為例子,先到后到相差的雖然往往只有很短的時間,但十里百里的長路累積下來,差別便大了起來。更何況智者和愚者的智力差別,不止千里萬里。兵法說,用兵之道,只聽說過雖然笨拙,但也要抓緊速度的,卻從未聽說因為靈巧而不妨行動遲緩的。速度快而不靈活,時間一長就越顯笨拙了。正像把一壇美酒擺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痛飲大醉,其次的人也還能分到幾杯,至于最后來的人便只能口干舌燥地返回去。滿樹的葉子你要一片一片來摘,一整天下來也摘不完一棵樹,而秋風(fēng)一起,霜雪一降,一夜之間葉子全部掉落,這就是天地造化的速捷。人若能如此敏捷,他就能應(yīng)付世間萬物的千變?nèi)f化,而不會在倉促之間束手無策,這只有真正智慧的人才可能做得到。唉!變化的事物是不會停下來等人想辦法應(yīng)對它的。天底下沒有聰明而不敏捷,敏捷而不聰明的人!
智囊《膽智部總序》譯文與賞析 膽智部總序
【原文】
馮子曰:任天下事,皆膽也;其濟,則智也。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其不入不犯,其無膽也,智也。若自信入水必不陷,入火必不灼,何憚而不入耶?智藏于心,心君而膽臣,君令則臣隨。令而不往,與夫不令而橫逞者,其君弱。故膽不足則以智煉之,膽有余則以智裁之。智能生膽,膽不能生智。剛之克也,勇之?dāng)嘁玻且?。趙思綰嘗言“食人膽至千,剛勇無敵?!泵繗⑷?,輒取酒吞其膽。夫欲取他人之膽,益己之膽,其不智亦甚矣!必也取他人之智,以益己之智,智益老而膽益壯,則古人中之以“威克”、以“識斷”者,若而人,召師乎!
【譯文】
馮夢龍說:要擔(dān)負天下的大事,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而能否獲得成功,則取決于智慧。知道水會淹死人而不進入水中,知道火會燒傷人而不靠近火邊。躲開水和火,并不是缺乏勇氣,而是有智慧。然而若自信能入水而不淹死,近火而不被燒傷,又為什么害怕而不敢接近呢?智慧藏在心中,如同是郡王,而勇氣如同是臣子,君王發(fā)布命令而臣子要堅決執(zhí)行。如果君王下令前進,而臣子卻裹足不前,這是勇氣不足,有待智慧的鍛煉;若是君王沒有發(fā)布命令,而臣子逞強蠻干,則是勇氣有余而需要以智慧來約束。智慧能產(chǎn)生勇氣,勇氣卻不能產(chǎn)生智慧。所以真正剛強勇敢的人,必然是智慧過人。趙思綰曾說生食人膽上千個,就可以增加勇氣而成為不可戰(zhàn)勝的人。因此他每回殺死一人,便挖出他的膽來下酒。這樣妄想以他人之膽來增加自己的勇氣,實在是太愚昧了!必須學(xué)習(xí)他人的智慧來增加自己的智慧,越是具有久經(jīng)磨煉的智慧,勇氣也就越大。而古人中以威力戰(zhàn)勝敵人,靠智慧作出正確決斷的人,不正是我們的老師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9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