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yīng)該是《桃花庵歌》,
2、全文如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3、注釋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愿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種貧窮者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別人的貧窮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的到了縱意馳騁,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的人笑話我很瘋癲,我卻笑別的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杰之士雖然也曾一時的輝煌,如今卻墓冢不存,只能被當(dāng)作耕種的田地。
(1)五陵:長陵 、 安陵 、 陽陵 、 茂陵 、 平陵 .為 西漢 五個皇帝陵墓所在地.漢 元帝 以前,每立陵墓,輒遷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園陵,稱為陵縣.
(2)指 西漢 高祖 、 惠帝 、 景帝 、 武帝 、 昭帝 的陵園.
(3)指 唐 代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的陵園,均在 長安 附近.
我們先來看這首詩
桃花庵詩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一首詩為世人所喜歡也不是沒有理由,雖然用了古體詩,卻讀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詩人在桃花樹下飲,把在桃花樹下的醉寫得很形象,這樣無牽無掛自由灑脫的逍遙生活,是很多人的追求。
人活在世間,總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已,世人羨慕唐伯虎的氣度,初下考場正是揚名立萬之時,卻因卷入行賄買題的案件,仕途之路已無緣,可他的豁達開朗卻對此看得很開,?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他不顧世人眼光,尋找自己的快樂,為自己的人格和尊嚴(yán)而堅持,一生與書畫相伴,即使窮困潦倒也不向當(dāng)時的社會低頭,這正是現(xiàn)代人所欣賞他的人格魅力,這種人生境界才是人們喜歡這首《桃花庵詩》的理由吧。
其實在唐伯虎寫下這首詩后的九年,他還是出任了當(dāng)時寧王的幕僚,可惜他很快發(fā)現(xiàn)這位寧王不甘于人臣,有篡位之心,唐伯虎很快選擇了退出。
當(dāng)時《桃花庵詩》是唐伯虎在失意的時候所作的,內(nèi)心有懷才不遇的苦悶,卻也有不為功利祿所縛的一種灑脫和崇尚自由,在當(dāng)時的社會大家都被各種各樣的瑣事教條在束縛社會,每個都更向往自由,《桃花庵詩》正寫出了人們當(dāng)時的心聲,所以如此的受大家的喜愛。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塢,位于蘇州閶門內(nèi)北城下,自古以來便是蘇州城里一個風(fēng)景秀麗的去處。
明代,風(fēng)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別墅,并作《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 *** 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 *** ;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作者】:
唐寅,唐伯虎,才氣放,武夷游,洞庭蕩;稱才子,風(fēng)流樣,隱蘇州,裝顛狂。
傳畫藝,名聲響,孤驁圖,意清朗;松聲圖,雄偉壯,松與泉,合聲唱。
明代的著名畫家,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稱“吳門四家”。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學(xué)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jīng)歷坎坷。
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別號。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dāng)世“顯親揚名”主導(dǎo)下,刻苦學(xué)習(xí),11歲就文才極好,并寫得一手好字。
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yīng)天鄉(xiāng)試,獲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jīng),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
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 *** 。
自此才高自負(fù)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感。
性格行為流于放浪不羈。
唐寅與同鄉(xiāng)“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yè),后在好友祝允明規(guī)勸下,才發(fā)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后遠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諸名山,并蕩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蘇州。
晚年信奉佛教,自號六一居土。
曾作詩自責(zé),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yīng)慨當(dāng)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的印章。
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后,發(fā)現(xiàn)寧王有反意,于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蕩不羈,思想比較頹廢。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
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
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xiàn)雄偉險峻的重山復(fù)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yōu)閑的生活。
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
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
【注釋】:
車馬:代指權(quán)貴。
忒:太。
【賞析】: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
將車馬權(quán)貴視如塵土,將酒盞花枝分者奉為天人,自有傲骨。
瘋顛也好,癡狂也罷,花間獨坐自飲自斟,自有風(fēng)流。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至于其詩意我不解說了。只說說其詩流露出來的唐伯虎寫這首詩的內(nèi)在的含義。
與其說唐伯虎是個風(fēng)流才子,不如說唐伯虎是個駁命才子。他一生向往像他詩中寫的那樣,賞桃花,在花下醉花下睡,花下醒,花下半醉半醒,其實他沒有得到,無論是功名還是家庭,都迫使他沒有過上‘風(fēng)流’的日子。唐伯虎點秋香,是唐伯虎看中了秋香的人品,他家室要秋香,絕不是風(fēng)流.的需求。為什么說‘看不穿’呢?是無人理解他了,只是講究了一下文字。唐伯虎追求的生活不如自己的意愿,以詩詞抒以寄托,以歌藏悲而己唉?
先看全文
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換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fù)日, 花落花開年復(fù)年。但愿老死花酒間, 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 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 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 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給我的感覺是知音難覓,知己難求,空虛、寂寞,曾經(jīng)去蘇州的時候到他的墓前看過,晚景挺凄涼的,多虧他的好友祝枝山給他修的墳。
我曾親臨過桃花塢,它已沒有了昔日唐寅年代的奢華,一條靠水之巷,蒼涼暮淡,我即刻淚眼婆娑,惜這位江南才子當(dāng)年的無助奈何?唐伯虎才華橫溢,但其生不逢時,讓他懷才不遇,心力不足,于是借酒消愁。隱居桃花塢,譽來斗酒詩百篇?!短一ㄢ指琛罚闶且环N自我情感的宣泄……。茫茫然,茫茫不盡然!
1、應(yīng)該是《桃花庵歌》,
2、全文如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3、注釋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愿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種貧窮者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別人的貧窮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的到了縱意馳騁,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的人笑話我很瘋癲,我卻笑別的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杰之士雖然也曾一時的輝煌,如今卻墓冢不存,只能被當(dāng)作耕種的田地。
(1)五陵:長陵 、 安陵 、 陽陵 、 茂陵 、 平陵 .為 西漢 五個皇帝陵墓所在地.漢 元帝 以前,每立陵墓,輒遷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園陵,稱為陵縣.
(2)指 西漢 高祖 、 惠帝 、 景帝 、 武帝 、 昭帝 的陵園.
(3)指 唐 代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的陵園,均在 長安 附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0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新民說(釋新民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