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王(秦策一)》原文鑒賞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①:“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②,北有胡貉代馬之用③,南有巫山黔中之限④,東有崤函之固⑤,田肥美,民殷富⑥,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⑦,沃野千里,蓄積饒多⑧,地勢形便⑨,此所謂天府⑩,天下之雄國也(11)。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12),臣請奏其效(13)?!?br>
【注釋】 ①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人(今河南洛陽東),戰(zhàn)國著名的縱橫家。早年從鬼谷先生學(xué)習(xí)。西游說秦惠王不受,后發(fā)憤攻讀。先后游趙、燕、韓、魏、齊、楚諸國,倡導(dǎo)合縱,趙封他為武安君,并相六國,為從約之長。后因替燕國入齊施反間計而被齊王車裂。連橫,戰(zhàn)國縱橫家的外交策略之一,即六國各自與秦國交好,服從秦國,離散合縱。秦地偏西,六國居?xùn)|,東西相連故稱連橫,也稱合橫、連衡。說秦惠王,說服秦惠王。說(shui 稅),以言勸人。秦惠王,名駟,秦國國君。 ②巴:巴郡,今川東地帶。蜀:蜀郡,今川西地帶。漢中:漢中郡,今陜西秦嶺以南一帶。三郡秦時并屬益州。 ③胡貉代馬:胡地所產(chǎn)的貉皮,代地所產(chǎn)的好馬。胡:古時北方匈奴族地區(qū)。貉(he 河),一種野獸,皮可制裘。代:地名,今山西北部代縣一帶,古屬幽州。 ④巫山黔中之限:巫山黔中的險阻。巫山:今四川巫山縣以東,古屬夔州。黔中:今湖南西北和貴州東南一部分地區(qū),古屬楚。限:險阻。(5 ⑤崤函:崤山和函谷關(guān),今在河南省境內(nèi),古為秦國要塞。 ⑥殷富:非常富裕。殷,盛。 ⑦奮擊:指能奮勇作戰(zhàn)的將士。 ⑧饒多:富足。 ⑨地勢形便:地勢地形,便于攻守。 ⑩天府:天生的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府:收藏文書或財物的處所。 ( 1 1 )雄國:強而有力的國家。 ( 1 2 )少留意:稍微留心一些。少:稍微。這樣說語氣較舒緩,即清對方注意。 ( 1 3 )奏其效:替稱帝做出功效。奏:進獻。
【今譯】 蘇秦當(dāng)初用連橫的策略去勸告秦惠王說:“您的國家,西邊有巴蜀漢中的物產(chǎn)利益,北邊有胡貉代馬可供使用,南邊有巫山黔中的天然險阻,東邊有崤山函關(guān)的堅固要塞。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擁兵車萬輛,有奮勇善戰(zhàn)的將士百萬。千里原野,蓄積富饒,地理形勢便于攻守,這正是所稱的“天府”,是天下強而有力的大國。憑著您的賢明,百姓的眾多,車馬的運用,兵法的教練,是可以并吞諸侯。占領(lǐng)天下,號稱皇帝而統(tǒng)治中國的。希望您稍微留心一些,請允許臣為此而效力。
秦王曰:“寡人聞之①,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②,不可以誅罰③;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④,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⑤,愿以異日⑥。”
【注釋】 ①寡人:古代君王自稱。 ②文章:指國家的政策法令。 ③誅罰:懲罰。 ④政教:政治教化。 ⑤儼然:嚴肅認真的樣子。庭教:在庭中賜教。 ⑥異日:改日。
【今譯】 秦王說:“我聽說過,羽毛長得不豐滿的,不能夠高飛;法令定得不完整的,不能夠去懲罰;道德修養(yǎng)不深厚的,不能夠驅(qū)使百姓;政治教化不順利的,不能夠煩勞臣下。如今您鄭重其事地不遠千里而來,要在庭中教導(dǎo)我,我希望改個日子?!?br>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①。昔者神農(nóng)伐補遂②,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③,堯伐鹱兜④,舜伐三苗⑤,禹伐共工⑥,湯伐有夏⑦,文王伐崇⑧,武王伐紂,齊桓任戰(zhàn)而霸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zhàn)者乎⑨?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jié)(10),天下為一,約從連橫(11),兵革不藏,文士并飭(12),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13)。科條既備(14),民多偽態(tài),書策稠濁(15),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16),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zhàn)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17),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于是乃廢文任武,厚養(yǎng)死士;綴甲厲兵(18),效勝于戰(zhàn)場。夫徒處而致利(19),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霸(20),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zhàn)續(xù)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于內(nèi),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21),制海內(nèi),子元元(22),臣諸侯(23),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24),皆昏于教(25),亂于治,迷于言,惑于語,沉于辯,溺于辭(26),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注釋】 ①固:本來。 ②神農(nóng):傳說中的古帝。補遂:部落名。 ③黃帝:古代帝名,即軒轅皇帝,建國在有熊,又稱熊氏。涿鹿:山名,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蚩尤:九黎部落的酋長,其施行無道。黃帝與他大戰(zhàn)于涿鹿,擒而殺之。 ④堯:古帝名,姓姬,名放勛,封在陶和唐兩地,又稱陶唐氏,后稱帝,國號唐,傳位于舜。驩(huan 歡)兜,人名,堯的臣子,又名渾沌,因作亂而被堯放逐。 ⑤舜:古帝名,姓姚,名重華,受堯禪讓,國號虞,傳位于禹。三苗,古時的三種苗族統(tǒng)稱,今在湖南省溪洞一帶。 ⑥禹:古帝名,舜臣,治水有功,受舜禪讓,國號夏。共工,舜時管水的官,因治水無功,又極橫暴,后為禹放逐。 ⑦湯:商湯,商代開國君主。夏:夏桀,夏代君主,以暴虐著名。有:名詞詞頭。 ⑧文王:周文王姬昌。崇:指崇侯虎,人名,助商紂王為虐,被文王誅滅。 ⑨惡有:哪有,怎么有。惡(wu 音烏),疑問代詞。 ⑩言語相結(jié),指策士們以言語勸說各國君王而相互結(jié)盟。 (11)約從:邀約從北到南的六國聯(lián)合抗秦,即合縱。 (12)飭(chi 音斥):整頓,這里指有所作為。一說通“飾”(shi 音士)。指文士巧飾言語以說諸侯。 (13)勝理:料理不完。勝(sheng 音生),盡。 (14)科條:章程,法規(guī)等。 (15)書策:指國家的文獻法規(guī)。稠,繁多。濁,駁雜不純。 (16)明言章理:指說清道理,使言語明,使道理顯。章,通“彰”,明顯。 (17)敝(bi 閉):破。 (18)綴甲厲兵:縫制甲衣,磨礪兵器,指準(zhǔn)備打仗。綴(zhui 墜),縫。厲,通“礪”,磨。兵:兵器。 (19)徒處:白白地住著。 (20)五帝:一般指太昊、神農(nóng)、黃帝、少昊和顓臾。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武王,即夏、商、周三代的開國君主。五霸,指春秋時的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21)詘敵國:使敵國屈服。詘(qu 音屈),屈服。(22)子元元:以百姓為子女。子,名詞的意動用法。元元,黎民百姓。 (23)臣諸侯:使諸侯為臣。 (24)忽于至道:忽略了最重要的道理。至道,指用兵之道。 (25)昏于教:在教化上昏暗不明。 (26)溺于辭:沉迷于巧辯之言辭中而不悟。
【今譯】 蘇秦說:“我本來就疑心您不能采用我的計策。從前神農(nóng)討伐遂補,黃帝在涿鹿擒獲蚩尤,堯帝討伐罐兜,舜帝攻打三苗,禹王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誅崇侯虎,周武王滅商紂,齊桓公憑借戰(zhàn)爭而稱霸天下。由以上事例看,哪有不靠打仗的呢?古時,各國使臣來往頻繁,車軸交錯碰撞,彼此用語言結(jié)為好友,天下串成了一個整體。締約南北各國,連結(jié)東西諸侯,大家都靠武力保衛(wèi)自己,未曾廢兵不用。如今文人學(xué)士都受到國家任用,諸侯聽了他們的游說迷惑不解;各種事端都一起涌來,使人料理不完;各種章法條款已經(jīng)訂出,百姓被迫裝著守法的樣子;公文奏章繁多雜亂,人們心中空虛而不充實;主上和臣民都憂愁不安,百姓們感到?jīng)]有依靠;話說得越清楚,理講得越明晰,而打仗的事就越是興起得快;口里講著巧辯的話,身上穿著儒家禮服,而戰(zhàn)爭的事決不會停息;紛繁的名目,美麗的文辭,天下照樣無法治好;舌頭說爛了,耳朵聽膩了,還是不見事情辦成。做正義的事,守信用之言,天下的人反而不相互親近。在這時,只好就不用文人了,而任用武將,對肯出死力的人以優(yōu)厚的給養(yǎng),縫制甲衣,磨好武器,以便在戰(zhàn)場上為勝利而效力。空閑無為而得到利益,安穩(wěn)坐著而擴大地盤,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和五霸這樣的賢明君主,想要這樣坐而得勝,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以戰(zhàn)爭接續(xù)下去。在寬闊地帶,兩軍交相攻打,在逼近的時候,敵我杖戟相碰,只有實戰(zhàn),然后才可以建立大功。所以,軍士在對外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國內(nèi)的正義之氣就更加強盛,在上面,君王的成望已樹立,在下面,百姓心悅誠服。如今想要并吞天下,侵凌天子,使敵國屈服,控制海內(nèi)各地,撫育黎民百姓,使諸侯為臣下,非依靠兵力不可?,F(xiàn)在繼承王位的君主們,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道理,在教化方面昏聵,在治國方面混亂,對言語迷惑不解,沉溺于詭辯的巧辭之中而不悟。從這種情形來講,您本來就不能按我的策略行事了?!?br>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①,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圓。羸縢履蹻③,負書擔(dān)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④,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纴⑤,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⑥:“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蹦艘拱l(fā)書,陳篋數(shù)十⑦,得太公陰符之謀⑧,伏而誦之,簡練以揣摩⑨,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⑩,曰:“此真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
【注釋】 ①說:指所說的策略。 ②去:離開。 ③羸(lei 音雷):通累,纏裹。 縢(teng 騰):綁腿布。履:穿。 蹻(qiao 音橇):草鞋。 ④黧黑:又黃又黑之色。黧(li 音黎),黑而帶黃。 ⑤纴:機縷,這里指織機。 ⑥喟然:描摩嘆息的樣子。 ⑦篋:箱子。 ⑧太公:姜子牙,名尚,周文王之臣,輔佐武王伐紂。陰符,兵法書名,后人托太公之名而著。 ⑨簡:選擇。揣摩:揣度捉摸。 ⑩期年:一周年。
【今譯】 蘇秦勸說秦惠王的奏章上呈了十多次,但計謀仍不被采用。當(dāng)時,他的黑色貂皮衣服已破,百斤黃金已用完,生活物資也斷絕了,只好離開秦國返家。他裹著綁腿布,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袋子,形體枯瘦,面目黑黃,帶著慚愧的顏色?;氐郊抑?,妻子不下織機迎接,嫂子不做飯,父母也不肯同他交談。蘇秦長聲嘆息說:“妻不把我當(dāng)丈夫,嫂不把我當(dāng)小叔,父母親不把我當(dāng)兒子,這都是秦王的罪過啊!”于是連夜打開書箱,陳列數(shù)十只,從中尋到了姜太公的《陰符》,這部專講用兵謀略的書。他便埋頭誦讀,選擇精華而練習(xí)、研究。讀書時想要睡覺,就拿錐尖刺自己的大腿,血直流到腳上。他說:“用現(xiàn)在所學(xué)的計謀去勸說國君,他們哪有不拿出自己的金玉綢緞,而使我取得公卿將相的崇高地位呢?”過了整整一年,研究有所成就,他說:“這樣就真的可以去說服各國的君王了!”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①,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②,抵掌而談③。趙王大說④,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⑤,白壁百雙,黃金萬鎰⑥,以隨其后。約從散橫⑦,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當(dāng)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于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⑧,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⑨,不式于四境之外。當(dāng)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熿于道⑩。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11),使趙大重。且夫蘇秦(12),特窮巷掘門(13),桑戶棬樞之士耳(14),伏軾撙銜(15),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主(16),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17)。
【注釋】 ①摩:接近。燕烏集:關(guān)名。闞(que 音雀):皇宮門前兩邊的樓,此處指關(guān)口。 ②趙王:趙肅侯。華屋,華麗的宮室。③抵掌而談:鼓掌而交談,形容談得投機入神。 ④說:通“悅”,高興。 ⑤千純:一千束。純(tun 音屯),量詞,一捆。 ⑥萬鎰:一萬鎰。鎰(yi 音益),量詞,古代二十四兩為一鎰。 ⑦約從散橫:南北六國結(jié)盟,離散東方各國與西方秦國的聯(lián)合。 ⑧式:用。 ⑨廊廟:指朝庭。 ⑩炫熿:輝煌耀眼。 (11)從風(fēng)而服:如順風(fēng)草伏,形容很自然地服從。 (12)且夫:表示進一步論述的虛詞。 (13)掘門,挖墻為門,形容貧寒。 (14)桑戶棬樞:用桑樹做的門,用彎木做的門軸,形容門第低下。棬(quan 音圈):彎木。 (15)伏軾撙銜:俯靠車前橫木,拉住馬的韁繩,表示蘇秦地位顯貴,出入都乘車馬。軾:車前的橫木。撙(zun):節(jié)制,勒住。銜:馬嘴的嚼鐵。 (16)庭說:在朝庭上勸說。 (17)莫之伉:不能同他對抗。伉(kang 炕):通抗。
【今譯】 就在這時,蘇秦來到了燕烏集關(guān),在高大華麗的宮室里拜謁并勸說了趙王,雙方談得很融洽,常常擊掌稱快。趙王非常高興,封蘇秦為武安君,授給他宰相用的官印,加上兵車一百乘,彩繡綢緞一千捆,潔白的玉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將這些財物,裝運在他的車后隨行。趙王派他出使六國,締結(jié)盟約,離散秦國與各國的邦交,以抑制強大秦國的擴張野心。因為蘇秦在趙國做宰相,各國與秦國的關(guān)系斷絕,去秦國的邊關(guān)閉而不通。在這段時間里,天下如此之大,黎民如此之多,王侯如此有威望,謀臣如此有權(quán)勢,而其間的風(fēng)云變化,都要取決于蘇秦的策略。蘇秦之謀,沒有費一斗糧草,沒有勞一個兵卒,沒有傷一名將士,沒有斷一根弓弦,沒有損一只箭頭,而能使諸侯相親相助,勝過兄弟手足之情。這的確是賢人任職而天下服從,一人重用而天下安順。所以說:用心于政治,不必用心于武力;用心于朝庭之內(nèi),不必用心于國境之外。當(dāng)蘇秦興旺得意的時候,黃金萬鎰為他所用,出行時車水馬龍,儀仗威風(fēng),炫耀于大道之上。崤山東邊的各國諸侯,象草隨風(fēng)倒那樣服從于他,也使趙國的威望極大地提高了。且說蘇秦本人,只不過是小巷窄門、土墻陋室里的一個窮書生罷了,后來卻乘車勒馬,游歷天下,在大庭之上說動各國君主的心,阻止了群臣眾將的七嘴八舌,使得天下再沒有人能與他抗衡了。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①,張樂設(shè)飲②,郊迎三十里③。妻側(cè)目而視④,側(cè)耳而聽,嫂蛇行匍伏⑤,四拜自跪而謝⑥。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⑦?”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⑧。”蘇秦曰:“嗟乎⑨!貧窮則父母不子⑩,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11),蓋可忽平哉(12)?”
【注釋】 ①清宮除道:清掃房屋和道路。宮,先秦時民間居室也稱宮,后為帝王專用,指皇宮。除:掃除。 ②張:布置。設(shè):擺設(shè)。飲:酒宴。 ③郊迎:在城郊去迎接。 ④側(cè)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不敢正視。 ⑤蛇行匍伏:象蛇一樣伏在地上爬行。匍伏:即匍匐。 ⑥四拜:下拜四次表示重禮。 ⑦倨(ju 音劇):傲慢。 ⑧季:排行在后?;蛘f季子為蘇秦的字。金:泛指錢財。 ⑨嗟乎:嘆息之聲。⑩不子:意思是不把我當(dāng)兒子。 ( 1 1 )富厚:指財產(chǎn)豐厚。 ( 1 2 )蓋:通“盍”(he 音何):怎么,哪里。
【今譯】 蘇秦將要去游說楚王,路經(jīng)洛陽時,他的父母知道了,就收拾房屋,打掃道路,安排吹打奏樂的人,擺設(shè)好宴席,到城外三十里遠的地方去迎接。他的妻子斜著眼看他,側(cè)著耳朵聽他講話。他的嫂嫂象蛇一樣伏在地上爬行,拜了四次,自己跪下而認罪。蘇秦說:“嫂嫂,你為什么先前那樣傲慢,而現(xiàn)在又這么卑下呢?”嫂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很高,而且又有許多錢財。”蘇秦嘆息道:“唉!人活在世界上,權(quán)勢官位、財物金錢,怎么能夠忽視呢?”
【集評】 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前幅寫蘇秦之困頓,后幅寫蘇秦之通顯,正為后幅欲寫其通顯,故前幅先寫其困頓。天道之倚伏如此,文章之抑揚亦如此。至其習(xí)俗人品,則世所共知,自不必多為之說?!?br>
清·儲欣《國策選》:“一部史記,縱橫變化,由此而開。”又:“前后摹擬,能寫人世所必至;中間論贊,開千古未有之筆。著書者真絕代奇才?!?br>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摹寫炎涼世態(tài),與班史朱買臣傳俱稱妙絕。嗟乎,士大夫一日掛冠,便有許多不堪處,亦半激于俗情之輕薄,豈盡熱中人之過與?蘇秦妻嫂,尚有如許惡模樣,彼外人又何責(zé)焉?”又:“蘇秦得志處作幾回唱嘆,于失路困厄處亦形容得字字逼真。只緣要為窮秀才供出甘苦情狀,則描畫處自然是著精神,而起伏頓挫,才情橫溢,令人幾忘其為勢利生活也?!?br>
【總案】 本篇寫蘇秦在政治上從失敗到成功的經(jīng)過。全文可分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敘述了蘇秦以連橫的策略去勸說秦惠王而未被采用的情形。作者詳盡地寫了蘇秦對秦國地理環(huán)境、自然資源和經(jīng)濟、政治、軍事形勢的全面分析,但那一套大而空的議論,缺乏簡練和揣摩,不中要害,表現(xiàn)了他只不過是一個一般的說客,而缺乏戰(zhàn)略家的洞察能力和深厚功底。第二部分記述了蘇秦事業(yè)成功的原因和結(jié)果。其中突出了他失意之后所遭受到的屈辱。作者不惜筆墨描寫了蘇秦敗不氣餒,刻苦奮進,為達到“卿相富貴”的目標(biāo),百折不撓的品格,揭示了封建社會里一些有作為的知識分子的某些共性。作者對蘇秦心理的描寫,對其家人態(tài)度前后不同的刻畫,都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封建人倫關(guān)系的實質(zhì),毫無掩示的被暴露出來。蘇秦自己最后的感受:“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這畫龍點睛之筆,對蘇秦這類縱橫家卑劣而渺小的人生觀揭露得何等透徹。
照映和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增強了本文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說秦王的內(nèi)容多而雜,收效毫無;而說趙王的內(nèi)容卻只字未提,反而獲得成功,可見作者用心良苦。又如蘇秦失意時的狼狽相同后來成功后的得意狀相比;其家人前倨后恭的對比,都非等閑之筆,含意實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3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