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歲作詩填詞李清照十歲作詩填詞
李清照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女詞人。她自幼聰明伶俐,遍讀詩書,與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
北宋大文學家、詞人蘇軾,門下有許多著名文人。其中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號稱“蘇門四學士”,還有李格非、廖正一、李禧和董榮四人,被人們譽為“后四學士”。
其中“后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就是李清照的父親。李清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藝術熏陶。
兩三歲時,李清照就學背詩詞;四五歲時,已開始學寫文章;六七歲時,就接觸了諸子百家的文章,以及《詩經(jīng)》《楚辭》和唐詩等文學作品。10歲左右,李清照已經(jīng)懂得了詩詞韻律,同時還學著繪畫和書法等,這都展現(xiàn)了她多方面的藝術才華。
李家是官宦之家,家中常有貴客登門,而且都是些飽學多才之士,他們湊到一起,往往飲酒賦詩,揮毫潑墨,興致很高。少年時期的李清照,每次遇到貴客登門,總是在一旁認真地觀賞和聆聽。
李清照在學習、領會別人詩詞的同時,自己也練習寫作。她每創(chuàng)作一首詩詞,總要反復琢磨,不斷修改,直到自己認為滿意了,才拿出來請別人指教。
有一天傍晚,細雨紛紛,遠山如黛。李清照站在窗邊,望著春天里的柔美的楊柳,飄然落地的梨花,還有搖曳多姿的竹影,不禁浮想聯(lián)翩,詩興大發(fā),她揮筆填詞,寫就了一首《浣溪沙》。
李清照拿起瑤琴和著音律,輕輕撥動琴弦,吟唱了起來。這首詞音律柔美,娓娓動聽,宛如天籟。客廳里的賓朋們一聽到這美妙的音樂,都停止了談話,凝神地聽了起來:
小院閑窗春色深,
重簾未卷影沉沉,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陽,
梨花欲謝恐難禁。
悠揚的琴聲和著美妙的詞作不禁使賓客們贊嘆不絕,都夸她是個才女。晁補之問李格非:“這首詞可是令愛所作?”
李格非笑答:“小女信口胡謅,請多指教!”
賓客們一聽,更是贊不絕口,晁補之驚喜地說:“信口一唱,便成佳作,真了不起呀!”
賓客們談興正濃。李格非在興奮之余,就把李清照平時寫的一些詩詞拿出來,請這些博學的士子們指點。其中有一首《如夢令》寫道: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賓客們讀完這首詞,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并且頻頻點頭稱贊。詞中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
這首小令寫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經(jīng)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第二天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李清照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熬G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晁補之看了后稱贊說:“李家出了個才女,日后必然名揚四方,成為詞壇新的領軍人物。
李清照填詞的故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她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當時的著名學者。
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使她從小就博覽群書,才思敏捷,琴棋
書畫,樣樣精通。特別擅長寫詞。無論詠物抒情,都能曲盡其妙,
因此受到許多著名文人的稱頌。
十八歲那年,李清照和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太學生趙明誠
結了婚。兩人才貌相當,志趣相投,婚后生活過得十分美滿。
兩年歡樂相聚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趙明誠從太學畢業(yè)后,
被派到離京城數(shù)十里的一個小縣城當了官,和李清照分居兩地。
在丈夫不在身邊的日子里,李清照感到非常寂寞。
每到春花爛漫的良辰或秋月皎潔的夜晚,她經(jīng)常獨坐高樓,
默默地數(shù)著丈夫歸來團聚的日子。日子一天天過去,
難以排遣的思念使得她形容憔悴,身體一天比一天消瘦下來。
這年的重陽節(jié),庭院里飄來陣陣菊花的清香。
李清照想到往年的這一天,丈夫都陪著自己游園賞花,
可是今天卻獨坐空房,不由神色凄然,好不容易挨過白天,
夜間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她披衣起床,來到窗前。
月光下,只見東籬下幾叢菊花正在風中搖曳,那形象和自己
瘦弱的身影十分相似。她很有感觸,揮筆寫下了這首《醉花蔭》詞。
李清照托人把這首詞帶給了趙明誠。
趙明誠讀后十分感動,也十分欽佩妻子的才華。
于是,他決定寫幾首和詞,并力求超過原作。
以酬答妻子的相思之情。
趙明誠苦思冥想了幾天,終于寫成了五十首《醉花蔭》詞。
他自我感覺其中有幾首寫得很好,但是否超過了妻子的原作,
一時又拿不準。他把這些詞和妻子的原詞混在一起,
給自己的同窗好友陸德夫看。
陸德夫全部看完后說:“這些詞中,只有三句寫得最好?!?
趙明誠問;“那三句?”陸德夫回答說: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聽后,半晌說不出話來。陸德夫感到很奇怪,
問他是怎么回事。趙明誠說:“這三句是我妻子寫的。
沒想到我?guī)滋鞄滓箤懥宋迨?,竟然還抵不上她一首。
這事傳開后,一時在士林中傳為佳話。
這首情真意切、風格婉約的小詞也被公認為當時的佳作
李清照的詩李清照的詩如下:
一、《如夢令》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十六歲時所寫,詞中將少女的心思寫得微妙至極。
昨天夜里,急風中夾著稀疏的雨點,早晨從沉睡中醒來,昨夜宴會上喝的酒,還未完全消散。剛剛醒來的少女李清照,開口便問卷簾的奴婢,經(jīng)過一夜的急風疏雨,院里的海棠花可還好?
奴婢說海棠跟昨天一個樣。少女李清照立即說不對,知否?知否?海棠花的綠葉應該長得更肥了,海棠花的花朵應經(jīng)更小了。
全詞明白如話,寫的也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場景,為什么能成為千古名篇呢?
只因在這個小場景中,有著極深長的情韻,那盆“綠肥紅瘦”的海棠花,潛藏著一個16歲少女內(nèi)心的秘密。
二、《點絳唇》
點絳唇
蹴[cù]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chǎn]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是寫少女愛情萌動時的微妙心理。
少里打完秋千,起來慵懶地揉搓有些酸的纖手,少女香汗?jié)B透輕薄的羅衣。突然,有客人進入園子,少女忙不迭地跑回房中,回避客人。跑得太急,鞋子和金釵都跑掉了。
少女的回避,并不是所謂的男女之大防,而是看到了心上人之時的害羞。你看她,跑到門邊,又忍不住回頭看看心上人,但又怕心事被人看穿,于是故意裝作聞門邊的青梅。
愛情中的少女,是最可愛的,這種想看又害羞,害羞又想看,極致地體現(xiàn)出少女在愛情中酥癢的感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9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