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sh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jīng)·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興也。桃,木名、華紅,實(shí)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華之盛也。木少則華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婦人謂嫁曰歸。周禮,仲春令會男女。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shí)也。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nèi)。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shí)。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sh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興也。蕡,實(shí)之盛也。家室,猶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興也。蓁蓁,葉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朱熹注【題解】 這首詩選自《國風(fēng)·周南》,是女子出嫁時(shí)所演唱的歌詩。唱出了女子出嫁時(shí)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shí)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夸張鋪墊,平平淡淡。注釋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 華:古花字。 之子:這位姑娘。 于歸: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之,指示代詞。 ①:蕡,音焚,果實(shí)將熟的樣子。有蕡其實(shí):它的果實(shí)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 宜:和順、親善。 1、夭夭:樹枝柔嫩隨風(fēng)搖曳的樣子。一說茂盛而艷麗的樣子。灼灼:花朵鮮艷盛開的樣子。華:同“花”??资柙唬骸柏藏玻蕴抑?;灼灼,言華之盛。桃或少而不華,或華而不少,此詩夭夭灼灼并言之,則是少而有華者。故辨之言桃有華之盛者,由桃少故華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边@里用桃花來比興,顯然不僅僅是一種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開,又是男女青年結(jié)婚的極好季節(jié)?!兑住吩唬骸按禾疑?,季女宜家?!彼沃祆洹对娂瘋鳌吩唬骸爸芏Y,仲春令會男女。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shí)也。”因?yàn)楣耪吣腥?,女二十而嫁,過此就算不及時(shí)了?!吨芏Y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shí)也,相奔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薄睹娬x》曰:“禮雖不備,相奔不禁。即周禮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shí)也,相奔者不禁是也?!庇衷唬骸把匀?,二十之女,禮雖未備,年期既滿,則不待禮會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結(jié)合到本詩中所表現(xiàn)的新婚之喜和對新娘的美好祝福,而傳說婚嫁年齡于此不著,認(rèn)為不大可能是男三十,女二十??资柙唬骸啊稉坑忻贰纷湔聜髟唬喝?、二十之女不待禮會而行之,謂期盡之法。則‘男女以正’謂男未三十女未二十也。此三章皆言女得以年盛時(shí)行,則女自十五至十九也。女年既盛,則男亦盛矣,自二十至二十九也?!?2、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爸佑跉w”一句,毛傳曰:“之子,嫁子也。于,往也?!薄墩f文》曰:“子,人以為稱?!薄稜栄拧め層?xùn)》:“之子也,是子也。”子,古代稱男子,亦可稱女子。《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编嵐{云:“之子,是子也。御,迎也。之子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車皆百乘,象有百官之盛?!?桃之夭夭3、宜:和順、親善。室:指夫妻所居。家:指一門之內(nèi)。此句指善處室家和家人?!耙似浼沂摇钡染洌嵐{云:“宜者,謂男女年時(shí)俱當(dāng)?!薄墩f文》:“宜,所安也。”《小雅·常棣》:“宜爾室家,樂爾妻孥?!薄洱R詩》:“古者謂子孫曰孥。此詩言和室家之道,自近者始?!编嵐{云:“族人和則得保樂其家中大小?!彼^的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夫婦。《左傳桓公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敝祆洹对娂瘋鳌罚骸耙苏?,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nèi)。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蓖跸戎t《集疏》:“《孟子》:‘丈夫生而愿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為之有家?!现钙浞颍蕦Q约?,下論夫婦之道,故兼言室家?!逼鋵?shí),除開具體的細(xì)節(jié)上的區(qū)別,這句話的意思還是很好解的,正是對于女子未來的家庭生活的美滿祝福。 4、蕡(fén墳):肥大。有蕡即蕡蕡。蓁蓁(音:真):葉子茂密的樣子。蓁(zhēn真):葉子茂盛各章的前兩句,是全詩的興句,分別以桃樹的枝、花、葉、實(shí)比興男女盛年,及時(shí)嫁娶。毛傳云:“蕡,實(shí)貌。非但有華色,又有婦德?!庇衷疲骸拜栎?,至盛貌。有色有德形體至盛也。”這是對新娘的各個(gè)方面的贊美,主要還是突出了女子作為社會單位的夫婦組合的教化和功利的作用。譯文茂盛桃樹嫩枝枒,開著鮮艷粉紅花。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順。 茂盛桃樹嫩枝芽,桃子結(jié)得肥又大。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滿。 茂盛桃樹嫩枝芽,葉子濃密有光華。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古樸美艷
翻譯如下:
不同姓氏的兩家聯(lián)姻,在一起締結(jié)婚約,結(jié)成良緣,是得稱的匹配。桃花盛開之際,正宜婚嫁(引自詩經(jīng)),預(yù)料將來一定子孫像瓜蔓綿延,子子孫孫世代昌盛(引自詩經(jīng))。將白頭到老的約定書寫在紙上,像紅葉題詩一樣的天賜良緣,記載于鴛鴦譜上。以此證明。
拓展資料:
這是民國時(shí)期的結(jié)婚證上的一段話。文言文好用典故,引經(jīng)言。
其他民國時(shí)期結(jié)婚證上的內(nèi)容:
01
一陽初動,二姓和諧,
慶三多,具四美,
五世其倡征鳳卜。
六禮既成,七賢畢集,
湊八音,歌九和,
十全無缺羨鸞和。
02
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lián)璧合。
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
禮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
詩詠宜家,敦百年之靜好。
此證!
03
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情敦鶼鰈,愿相敬之如賓;
祥葉螽麟,定克昌于厥后。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永結(jié)鸞儔,共盟鴛蝶。
此證!
04
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詩詠關(guān)雎,雅歌麟趾。
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賓,永諧魚水之歡。
互助精誠,共盟鴛鴦之誓。
此證!
05
從茲締結(jié)良緣,訂成佳偶,
赤繩早系,白首永諧,
花好月圓,欣燕爾之。
將泳??菔癄€,指鴛侶而先盟。
謹(jǐn)訂此約。
06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于子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
之于子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于子歸,宜其家人。
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詩人看見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鮮艷的桃花,聯(lián)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該詩反映了當(dāng)時(shí)人民生活的片斷。
①夭夭:茂盛的樣子。
②灼灼:花開鮮艷的樣子。華: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歸:古時(shí)稱女子出嫁為“于歸”,或單稱“歸”,是往歸夫家的意思。 ④宜:和順,和善。室家:指夫婦
茂盛桃樹嫩枝椏,開著鮮艷粉紅花。
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您夫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①夭夭:桃樹含苞欲放的樣子。 ②灼灼:花開鮮明的樣子。華: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歸:女子出嫁。 ④宜:和順,和善。室家:指夫婦。⑤焚(fen):果實(shí)很多的樣子。 ⑥榛榛(zhen):樹葉茂盛的樣子。
譯文
桃樹含苞滿枝頭,
花開燦爛如紅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樹含苞滿枝頭,
果實(shí)累累墜樹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樹含苞滿枝頭,
桃葉茂密色蔥綠。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賞析
一首簡單樸實(shí)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時(shí)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shí)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夸張鋪墊,平平淡淡,就像我們現(xiàn)在熟悉的、誰都能唱的《一封家書》、《同桌的你》、《小芳》一類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這里。
它符合天地間一個(gè)基本的道理:簡單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妝,粉黛輕施的淡妝總有無窮的神韻,沒有的地方總覺得有,有的地方總覺得沒有。濃妝艷抹,厚粉濃膏,不僅艷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讓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實(shí)的貨色,或許卸下妝來是半老徐娘一個(gè)或滿臉雀斑。
簡單是質(zhì)樸,是真實(shí),是實(shí)在,是親切,是縈繞心間不能忘卻的情思??桃庑揎検敲乃?,是虛偽,是浮泛,是淺薄,是令人生厭,是古人常說的惡俗。
簡單質(zhì)樸既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藝術(shù)的一種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理寺桃花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大林寺桃···
下一篇: 顧志華《四庫提要辨證》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