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翼圣《渝城度歲》原文_注釋_譯文_賞析黃翼圣渝城度歲
風(fēng)俗它鄉(xiāng)異,巫歌達四鄰
江明無月夜
眷屬生兼死,年光臘帶春
客中艱一醉,辜負物華新
作者簡介 黃翼圣(1596—1659年)
簡析 該詩為作者遠離江南
描寫每個地方風(fēng)俗都不相同的詩句?01
萬古同山川
《古詩》原文注釋及賞析 在日常學(xué)習(xí)
、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及賞析1 [漢]漢無名氏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注釋:
【1】芙蓉:荷花的別名
。【2】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3】芳草:這里指蘭草
。【4】遺(wèi):贈予。
【5】所思:所思念的人
。【6】遠道:猶言“遠方”
,遙遠的地方。【7】還顧:回顧
【8】舊鄉(xiāng):故鄉(xiāng)
【9】漫浩浩:猶“漫漫浩浩”
【10】同心:古代習(xí)用的成語
,多用于男女之間的愛情關(guān)系,這里是說夫婦感情的融洽。【11】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作品賞析:
出自《古詩十九首》之六
。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
。待到再三涵詠,才發(fā)現(xiàn)這“單純”,其實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xiàn)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屬于這一類
。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xiàn)遠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夏秋之交
聽到湖面上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zhuǎn)換,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
,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xiāng),長路漫浩浩。”仿佛是心靈感誚似的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xiàn)方式
,與《詩經(jīng)》“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xiàn)丈夫騎馬登山望鄉(xiāng),父母在云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yīng)該不是空間的轉(zhuǎn)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xiàn):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后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親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面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fā)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fā)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jié)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jié)句時,你是否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xiàn)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終于匯成了飛凌山巖匠急瀑,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聲?上文已經(jīng)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yīng)該是位女子
,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xiāng)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及賞析2 作品原文
回車駕言邁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fēng)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作品注釋
1、回車駕言邁:“回”
2、悠悠:遠而未至之貌
3、涉:本義是徒步過水
4、茫茫:廣大而無邊際的樣子
5
7、盛衰各有時二句:“各有時”
8
9
10
11
、說明:這首詩從客觀景物的更新,聯(lián)想到人生壽命的短暫,因而發(fā)出”立身不早”,沉淪失意的慨嘆。作品譯文
轉(zhuǎn)回車子駕駛向遠方
,遙遠的路途跋涉難以到達。一路上四野廣大而無邊際
,春風(fēng)吹生了枯萎的野草。眼前一切都是陌生無故物
,像草之榮生,人又何嘗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百草和人生的短長雖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處生立業(yè)就必須即時把握。人不如金石般的堅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
,即使長壽也有盡期,豈能長久下去。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應(yīng)立刻進取保得聲名與榮祿
。作品鑒賞
疑義既釋,則詩意及結(jié)構(gòu)自明
。詩以景物起興,抒人生感喟。回車遠行當漢末社會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將下層的士子們恣意播弄時
這是一乎哲理性的雜詩,但讀來卻非但不覺枯索
“彼黍離離
這首《黍離》是《詩經(jīng)》的名篇
皎然所說“初見作用之功”很有意思
,這又指出了《古詩十九首》之藝術(shù)構(gòu)思尚屬于草創(chuàng)階段。此詩前四句的景象營構(gòu)與鍛煉,其實仍與《黍離》較近,而與后來六朝唐代詩人比較起來,是要簡單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陸云《答張博士然》:“行邁越長川,飄搖冒風(fēng)塵。通波激枉渚,悲風(fēng)薄丘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對于人生目的意義之初步的朦朧的哲理思考
,對于詩歌之文學(xué)本質(zhì)的初步的朧的覺醒。這兩個“初步”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1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中學(xué)生《詠懷類》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