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漢骨
氣惟酣暢脈如弧,一線如波挽碎珠。
收似空山融嵐靄,起應稠雨漫江湖。
興來韻本潮頭浪,心契情非律下奴。
吟到唐風縈漢骨,才知熟誦是功夫。
詩好比人,人活一口氣,詩豈不然?
詩之活力全在一口氣,氣整氣順,活力自現(xiàn);氣結氣滯,生氣全無。至于無氣可言的生捏硬湊,實文字游戲,其不屬詩之列固無可疑也。
人若健康,神清氣朗,一眼看去,無不和順;人若患病,神消氣頓,一眼看去,委頓支離。觀人之法,察言觀色便可略知情致,實氣使然,時人所謂氣場,斯之謂也。
人之美,在通觀不在詳慎。我輩所謂斯人之美,不論其眼耳鼻舌身何處最美,只一美括之。惟其氣不可支離,故美不可分解。若舉天下絕美之豐乳,置凈瓶中制成標本,傳視于人,試問若無變態(tài)之趣者,幾人能見其中之美?故美則人之氣韻也,非某器官之精致也。
然人無完人,更無完美,求全責備,全成丑物。故以美邀之,略嫌苛刻。于是始以氣查人,至有氣格氣象氣韻氣度氣質諸般分類,一言蔽之一氣而已。
人如此,詩亦然。詩無氣不暢,不暢,則諸法皆消,萬難翻身。氣長韻深,氣綿味永,詩之道也。
謝靈運有句無篇,漢骨已消。齊梁諸子空擅雕琢,氣若游絲。逮至四杰伯玉,始振唐風,氣凌千古,洋洋大觀,乃成詩宗。通觀漢唐詩風嬗變,氣之消長通滯,實貫穿始終,須臾未離。
詩史如此,詩人概莫能外。杜少陵語不驚人死不休,氣之峭拔者也,老去詩篇渾漫興,氣之和融者也。少陵畢生詩風,于此兩句說盡矣。
然則氣于詩如此關鍵,詩之氣又如何得之?答曰:熟誦。熟誦古風歌行名篇,深會詞氣,久成習慣,自得功夫。熟誦之后,再覽新詩,有只言片語有礙聲氣,一顧得之,不煩詳審,此氣之大用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7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別解」
下一篇: 什么是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