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冷語修辭手法
[定義]語文中不說真意,而說與真意相反的話,讓讀者自己領會的一種修辭方式。見于唐鉞的《修辭格》(商務印書館,1929)。唐鉞將其歸入根于曲折的修辭格,是一種“舛語以外用以諷刺人的特別語法”,并認為“冷語比舛語來得厲害些”。
汪國勝等主編的《漢語修辭格大全》認為冷語是“用冷言冷語來諷刺人”。
[例釋]
例1: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點兒,專會挑人。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見一個打趣一個。我指出個人來,你敢挑他,我就服你。”黛玉便問:“是誰?”湘云道:“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個好的。”黛玉聽了冷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他!我可那里敢挑他呢?”(曹雪芹《紅樓夢》)
例2:母親說,什么時候喜歡上了花鳥了,還真沒聽你說過,去看花鳥是假,恐怕是看你的老鄉(xiāng)了吧。
說什么呢。父親說著看范典典一眼,老鄉(xiāng)有什么好看的。
怎么會不好看呢,好看得很。(戴來《練習生活練習愛》)
例1中黛玉說的“我可那里敢挑他呢?”和例2中的“怎么會不好看呢,好看得很”屬于用冷言冷語來諷刺人,我們也可以看到冷語這一辭格的使用一般都伴隨著某種態(tài)勢語,如冷笑、聳肩等。在語義方面,說話人的所言之意和所指之意相互背離。
[辨析]冷語與反諷。
關于“冷語”辭格的分析必須涉及到一些語義學的問題?,F(xiàn)代語義學將語義分為“所指之意”和“所言之意”,“所指之意”指的是語言符號本身的意義,“所言之意”指的是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冷語在唐鉞先生的《修辭格》中界定含混,以唐鉞先生舉的《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的句子為例:“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其實這句話就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尚且……何況……”式復句,表示以一層意思為基礎向相比之下不值一提的另一層意思反逼推進。這個例子不能算作冷語的語例。按照上引(1)(2)兩個例子,我們可以認為冷語就是在一個表達式中,字面上的意義和說話人力圖傳遞的語義不相一致,主要的功能是為了諷刺受話人。按照上述理解,似可把冷語歸入反諷的下位辭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7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是游記
下一篇: 詩詞常識之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