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沿革
中古詩家鄙七言,每由支脈塞其源
懶從俚俗迂神采
,忝附歌行薄草根屬鮑參軍先振作
,藉庾開府再珍存染成唐代風(fēng)雷色
七言體起源甚早
張衡四愁
,曹丕燕歌,嘗試七言,然終不成氣候。張衡四愁直至南朝
惟唐人氣魄,能舉七言于俚俗之際
后世不肖者
,每以古薄今,動輒前人無這般語,前人無這般寫法,前人無這般用法,前人無這般詩云云,儼然前人不為便是紅線,豈不鄙哉。若唐人做是念:前人不曾賦七言為詩
,我輩更不可以七言為詩,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七言入詩,我輩必群起而哄之。若唐人果如是,則后世不肖者,又何從得七言體式捏格律哉?明清以降
,舊體詩出新氣魄,幾陵替殆盡。至于今日,墨守自封厚古薄今,仰前人鼻息,詆時人新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幾成時尚,比照唐人倡七言之氣魄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7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是簡縮修辭手法
下一篇: 《讀者何必不然》詩詞鑒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