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易色
一位自命為“中國通”的教授,在中文課上講:“中國人把物品稱為‘東西’。例如桌椅、電視機等,但有生命的動物就不稱東西,例如‘蟲、鳥、獸、人……’所以,你和他都不是東西,我自然也不是東西?!?/p>
在漢語中,“東西”這個詞有三種感情色彩:①褒義的,特指所喜愛的動物或人。如“這個東西真頑皮”。②貶義的,特指所憎恨的動物或人。如“這老家伙不是東西”。③中性的,泛指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如“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的”。
“我自然不是東西”,這里的“東西”本來是貶義的,而被“中國通”誤認為是中性的,故事的編者正是利用“東西”的不同色彩,來構成“易色”,產(chǎn)生幽默詼諧的諷刺效果。
“易”即變換,“色”即色彩。所謂易色,是指在言語表達時變換詞語的色彩。詞語的色彩分為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因此易色法也相應地分為兩種情況。
1.變換詞語的感情色彩
詞語(虛詞除外)在表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概括認識的同時,有時還能夠表達人們對該事物的愛憎意味或褒貶評價。也就是說,有些詞除了表示一定的意義外,還明顯地帶有感情色彩,這種色彩反映著人們的主觀態(tài)度。
詞語的感情色彩有褒義、貶義、中性三種。有些詞帶有喜愛、贊揚、崇敬或者表示肯定的感情色彩,所謂褒義詞是表示贊許的詞。有的詞帶有憎恨、鄙視、譴責、諷刺或否定的感情色彩,所謂貶義詞,是表示貶斥意義的詞。還有些詞,本身不帶有褒貶色彩,這類詞叫“中性詞”。
“成果、后果、結果”這三個詞中,都有“事情發(fā)展所達到的最后狀態(tài)和結局”這個意思,但三個詞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褒義詞,“后果”是貶義詞,“結果”是中性詞。
在言語表達中,可以利用詞語的感情色彩,故意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如:
紀昀是清朝乾隆時河間才子,博學多智,能言善辯。
有一次,紀昀在皇宮翰林院率眾修編《四庫全書》。當時正值盛夏,體胖的紀昀難忍酷熱,便脫衣光背,把辮子盤在頭上,伏案閱稿。忽然,他發(fā)現(xiàn)乾隆皇帝從前面向院里走來,穿衣已經(jīng)來不及了,他一貓腰,鉆入案下,并將桌布拉好,準備皇帝一走,出來再繼續(xù)工作。誰知,這一切都被皇帝看見了。他直奔紀昀案旁坐下,并示意四周驚慌失措的眾編輯安靜下來。
肥胖的紀昀此時在通風不良的案下熱得實在受不了,聽屋內(nèi)又發(fā)覺確無異常動靜,他以為乾隆帝走了,便撩起桌布露出腦袋問:“老頭子走了嗎?”這句話惹惱了一直坐在案旁的乾隆帝:“紀昀,別的罪可恕,你憑什么叫我老頭子?如果講不出道理來,立刻賜死!”
誰知此時紀昀卻不慌不忙,從容笑道:“‘老頭子’這三個字是大家公認的,非臣臆造,容臣詳說?;实鄯Q萬歲,豈不為老?皇帝乃國家之首,豈不為頭?皇帝乃真龍?zhí)熳?,豈不為子?‘老頭子’三字乃簡稱縮寫也。”乾隆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好個能言善辯的紀昀,雖蘇秦、張儀再生所不及也,朕赦汝無罪,起來吧?!?/p>
在漢語中,“老頭子”本來是帶有貶義色彩的,紀昀為了保全性命,故意對“老頭子”一詞進行解釋,使之帶上褒義色彩,因而獲得了乾隆皇帝的歡心。
2.變換詞語的語體色彩
語體色彩,即語體風格,詞語的語體色彩一般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
(1)口語色彩:月亮、小伙兒、伙計、吊兒郎當。
(2)書面語色彩,又細分為四種:
①政論體的:國體、獨裁、專制、復辟。
②文藝體的:春色、秋光、乳鶯、殘陽。
③科學體的:定理、具體、臨床、開方。
④事務體的:簽發(fā)、電復、批示、撰寫。
語體涉及政治、經(jīng)濟、法律、軍事、科學、文化、文學、藝術等領域或各個行業(yè),在這些領域或行業(yè)中,都有一系列反映領域或行業(yè)色彩的詞語。
在言語表達時,可以將甲語體的詞語故意運用到乙語體中。有一則短文,題為《八十年代情話錄》:
“我得到一條信息,聽說你愛我,是嗎?”
“這條信息反饋得真快!”
“太好了!我……我恨不得……恨不得承包……。”
“承包什么?”
“承包您的全部愛情?!?/p>
“媽媽原來說由我自己做主的,就怕到時候不給我落實政策?!?/p>
“我們不需要父母的贊助?!?/p>
“小聲點!你的喉嚨立體聲似的,又不是做廣告,要搞得人人皆知”。
“不會有人聽到的,這兒是公園里最幽靜的地方,是戀愛的特區(qū)!”
這則短文,在對話中使用了“信息、反饋、承包、落實政策、贊助、立體聲、廣告、特區(qū)”這些充滿時代氣息的新詞,作者故意將這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新詞用于談情說愛,產(chǎn)生幽默詼諧的效果。
變換詞語的語體色彩,常用的方法是在言語表達中故意將分量“重”的、“大”的詞語當作一般詞語來使用,或將某些專業(yè)用語轉用到一般言語交際中。
如錢鐘書先生的小說《圍城》有這樣一段文字:
事實上,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它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的,并非它們爬高了新標志。
又如:
冠軍運動員因患感冒臥床不起,醫(yī)生告訴他發(fā)燒了。他問道:“體溫多少度?”答:“41℃”。運動員忙又問:“那么世界紀錄是多少?”
“世界紀錄”本是用于體育比賽的詞語,專業(yè)性較強,這里降用到體溫上,令人發(fā)笑。
又如有一則題為《法律之家》的小幽默:
律師的兒子回家晚了。鄰居問他:“你回家晚了,會挨爸爸的打嗎?”“不會的,我爸爸是律師,如果他要打我,我母親就會申請緩刑,再向我奶奶提出上訴,就可以宣判無罪?!?/p>
“緩刑”、“上訴”、“宣判”為法律用語,一般用于莊重嚴肅的場合,這里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寓諧于莊,產(chǎn)生幽默的效果。
在修辭學界,常有“易色”和“降用”之分,倪寶元先生認為:“‘變’易詞語感情色彩的用法叫易色”,“由于表達的需要,偶爾把一些分量‘大’的詞語降作一般詞語用,也就是詞語的‘降級使用’,這種詞語活用叫‘降用’”。
我們認為,這里講的易色和降用可以合并統(tǒng)稱為易色。詞語的色彩既包括感情色彩,又包括語體色彩,“易”是變換,易色就是變換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降用”的命名也不夠全面,詞語的降用不僅僅是將分量“重”的、“大”的詞語降作一般詞語用,也可以將一種語體的詞語平級移用到另一種語體,這時很難看出它“降”的意味兒。
易色不同于倒反,也不同于雙關。易色是變換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而倒反是說反話或戲謔諷刺,而雙關是一語二義,言此而意彼。
轉品
有一年,一位好萊塢的電影經(jīng)紀人為了擴大影響,招徠觀眾,在美國好萊塢主持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模仿卓別林競技大賽”。許多來自各地的選手競相登臺表演。他們穿上卓別林式的服裝,裝扮成卓別林的模樣,表演得惟妙惟肖,令觀眾傾倒,比賽盛況空前。
卓別林聽到這個消息,也悄悄來到好萊塢,以一個模仿者的身份登臺參賽,誰知他只得了個第三名。后來獲得第一名的選手知道了藝術大師卓別林本人竟然屈居第三名,深感不安,執(zhí)意要與他互換名次,卓別林堅決不同意,他誠懇地對第一名選手說:“你是卓別林的模仿者,卻戰(zhàn)勝了真正的卓別林,證明你比卓別林還卓別林,這第一名理當是你?!?/p>
在“比卓別林還卓別林”中,第二個“卓別林”本是名詞,但為了某種特殊的修辭目的,這里用為形容詞,這種修辭現(xiàn)象叫做轉品。傳統(tǒng)的“品”指的是詞性,轉品就是在言語表達中,憑借上下文有意轉化詞或短語的性質,一般是把名詞當作動詞或形容詞來使用,以增加辭趣。
有一則小幽默,題為《學問難成》,講的是初學造句的小朋友,常常會造出意想不到的語句:
難過——我家門前的大水溝很難過。
如果——罐頭如果汁營養(yǎng)豐富。
天真——今天真熱,是游泳的好日子。
十分——妹妹的數(shù)學只考十分,真丟臉。
從容——我做事情,都是從容易的做起。
這則小幽默巧妙利用了轉品的特點,讀來幽默風趣。“難過”本來是個形容詞,要求在所造的句子中也要出現(xiàn)這樣的形容詞,但造出的句子,將“難過”變成了動賓關系的短語了。“如果”是個連詞,造句者只求字面同形,而忽視了詞語的用法?!疤煺妗笔切稳菰~,造句時只注意字面相同,而不顧詞性和詞義?!笆帧笔歉痹~,而句子中出現(xiàn)的“十分”卻是數(shù)量詞?!皬娜荨笔切稳菰~,所造的句子中雖然嵌進了這個詞,但忽視了該詞的詞義和詞性,只求字面同形。作者有意改變“難過、如果、天真、十分、從容”的詞性。轉品法的運用大大增加了言語表達的效果。
轉品不僅在小幽默中出現(xiàn),它也常常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的言語表述中。如:
①這個連長太“軍閥”了!年紀不大,脾氣可不小?。ㄇā渡胶艉[》)
②在他心靈的深處,他似乎怕變成張大哥第二——“科員”了一輩子,以至于對自己的事都一點也不敢豪橫。(老舍《離婚》)
③但是他對妙齋越來越冷淡。他想把妙齋“冰”了走。(《老舍短篇小說選》)
例①的“軍閥”是名詞當形容詞用,是“軍閥作風太嚴重”的意思。例②“科員”是名詞當動詞用,是說“當了一輩子科員”。例③的“冰”是源“冷淡”而將名詞活用為動詞。
轉品與詞類誤用有一定界限:一個詞語在修辭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隨情應景地讓詞語活用,使表達具體而形象、新鮮而活潑;而詞類誤用是在表達時將甲類詞誤作乙類詞使用,前者是一種修辭方法,后者是言語表達時出現(xiàn)的一種語病。轉品包括:
名詞用作動詞。如:據(jù)說回國以后,這人不煙不酒,甚至也不太詩了。(葉珊《酒壺》)
名詞用作形容詞。如:姑仰臥在此,氣候非常夏天。(余光中《馬金利堡》)
名詞用作副詞。如:我道歉一番,聳聳肩作鷺鷥笑。(梁實秋《雅舍小品》)
動詞用作名詞。如:且念一些渡,一些飲,一些啄,且返身再觀照。(鄭愁予《梵音》)
動詞用作形容詞。如:有人送給你羨慕的秋波呢。(宣建人《抒情小品》)
動詞用作副詞。如:枯皺的黃葉輕輕地舞著秋風,焦灼的燈蛾死死地伴著孤燈。(王尚義《深谷足音》)
形容詞用作名詞。如:用“隨風飄蕩的柳絮”來形容她的輕盈。(于梨華《白先勇筆下的女人》)
形容詞用作動詞。如:心里的憂悶,像雨后遙山一般,濃釅釅的又翠深了一層。(蘇雪林《綠天》)
飛白
黃宗英《小丫扛大旗》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她一見秀敏就說:“秀敏同志,你那發(fā)言稿哪?”“啥稿?”“講話的稿?!薄爸v話還帶鎬?”“不用稿也得有個提綱吧”?“哈缸?”“拿張紙把你要說的內(nèi)容大概寫下來,提防忘了,說溜了。”秀敏一聽說“寫”,愣了。她抗著脖子:“我不會寫?!?/p>
“鎬”是“稿”的白字,“缸”是“綱”的白字,這里用飛白法描寫說話人不懂什么是“發(fā)言稿”和“提綱”。飛白法往往起到滑稽、揶揄、增趣的作用。
所謂飛白是為了特殊的表達需要,將明明知道是錯誤的字、詞、句、篇故意如實記錄或仿效。這里的“白”本來是指白字,我們可以將它擴大到有語病的詞語句篇,飛白的構成有以下四種情況:
1.利用白字構成飛白
以前,我國古代書寫習慣都是豎寫。有個州官寫字十分潦草。一天他寫了一張字條,要衙役給他買豬舌頭,“舌”字的上半截“千”字寫得老長老長的,衙役把“舌”字看成“千口”兩個字了。
為了購買這一千口豬,衙役們傾巢出動。整整忙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才湊足了一千口的數(shù)。他們趕著豬,向州官交差說:“報告老爺,你要的一千口豬已經(jīng)全部買到!”
州官吃驚地說:“我沒讓你們買豬呀!”衙役們把字條遞上去說:“給,這是你親筆寫的,還會有錯?”州官說:“你們這群混蛋!我寫的是豬舌嘛,怎么看成是‘買豬千口’呢?”
衙役們被罵得面面相覷,哭笑不得。有個小衙役在下面小聲咕嚕說:“你給老太爺寫信的時候,可不要把‘爹’寫成‘父多’啊!”
這里的“千口”是“舌”的白字,“父多”是爹的白字,“飛白”手法的運用增添了故事的情趣。
2.利用詞語構成飛白
馬烽《劉胡蘭傳》中有一段對話:
玉蓮不懂什么是持久戰(zhàn),她悄悄地向金香問道:“金香,顧縣長說的是什么吃酒戰(zhàn)!”
“你真是個笨蛋!連個‘吃酒戰(zhàn)’也不知道?!苯鹣阕砸詾槭堑卣f道“就是喝醉酒打架嘛!喝了酒打人最厲害了,我后爹喝醉酒,打起我媽來沒輕沒重?!?/p>
金香并不知道什么是“持久戰(zhàn)”,卻自以為是地把“持久戰(zhàn)”理解成“吃酒戰(zhàn)”,可以說“吃酒戰(zhàn)”是“持久戰(zhàn)”的飛白。
3.利用有病的句子構成飛白
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人們都不愿在言語活動中出現(xiàn)討厭的病句,但在文藝作品中,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的某種性格,表現(xiàn)人物的某種感情,作者往往在人物語言中有意地運用一些病句或不太規(guī)范的句子。
電視連續(xù)劇《黑十字架》中有一位海關人員,被走私集團利用,后來在同志們的幫助下,終于覺醒了,當公安人員布置他打入走私集團內(nèi)部偵察時,他非常激動地表示:“我一定使勁兒偵察。”這種回答,近于孩語,這是成年人在強烈的感情支配下所道出的孩語,并且在特定的背景下由那位悔悟覺醒后的海關人員講出,顯得真實自然。
電影《御馬外傳》中,有人來找亮亮的媽媽,亮亮從屋里走出來說:“我媽媽說,家里沒人?!绷亮恋脑挶旧硎且税l(fā)笑的,因為它明顯違背了邏輯事理,但讓亮亮說出就自然妥帖。
散文作家秦牧在《藝海拾貝》中說:“在某種場合,‘不合邏輯’的語言有時比合乎邏輯的語言更有力量?!痹谖乃囎髌分?,這種“不合邏輯”的句子是作者將它作為某種藝術手段而有意運用的,它完全服務于文藝作品刻畫“這一個”的需要。
4.利用篇章構成飛白
在小品文中常常采有這種方法。有一篇小品文題為《奇文共欣賞》,文中介紹了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演講。
諸位,各位,在齊位。今天是什么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有五分之八了,沒來的舉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是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大家應該互相原諒,因為兄弟和你們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個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也不懂。你們是從筆筒里爬出來的,兄弟我是從炮筒里鉆出來的,今天到這里講話,真使我蓬蓽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像就像……對了,就像對牛彈琴。
今天不準備多講,先講三個綱目:
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兄弟我舉雙手贊成,就是一條,“行人靠右走”實在不妥,實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么左邊留給誰走呢?
還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國人在北京東郊民巷都建了大使館,就缺我們中國的,我們中國為什么不在那兒也建個大使館?說來說去,中國人真是太軟弱!
再一件事,你們學校的總務長太不像話了,要不是他貪污了,那學校為什么這樣窮酸?十來個人穿著褲衩搶一個球像什么樣子,多不雅觀!明天到我公館再領筆錢,多買幾個球,一人發(fā)一個,省得再你爭我搶。
韓復榘原是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齊魯大學校慶時他做了此演講。該演講病句甚多,堪稱奇文,當然該文亦經(jīng)后人的夸張加工,加工者采用飛白法,夸其病,諷其庸,具有獨到的諷刺效果。
飛白就是故意使用有病的字、詞、句、篇,但是我們所理解的“病”應包括語法、修辭和邏輯諸方面的毛病。
《人民文學》曾刊載了一篇《大問題》的小品文。
同志們:
我今天準備給大家講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本來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問題終究是問題,你越不講它就越成問題,最后,可能發(fā)展成為無可救藥的問題。
那么,這個問題究竟是什么問題呢?這個問題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我這個問題講來講去你們聽不出什么問題,那么就說明我這個問題中還存在問題,也許你們的耳朵有問題,這樣大家都有問題。
但我希望,我講完這個問題之后,大家要從我這個問題中多多提出問題,并且深入分析我這個問題。這樣做,我一定沒有問題,但我堅信,大家一定能解決我這個問題中所存在的問題,把它變成一個沒有問題的問題。
講到這里,我的問題已成為越講越多的問題,大家會感到是一個十分荒謬可笑的問題。不過,我還要鄭重指出:我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問題,大家聽后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好,始終會在你們的印象中留下一個不三不四的問題。這樣一來,我所講的問題就成為一個非常遺憾的大問題。
最后,祝大家身體沒有問題!
這則諷刺小品,它以講話稿的形式諷刺了一些喜歡拉官腔的人。語法、邏輯也有“病”,修辭上以辭害意(單調地重復三十六個“問題”),內(nèi)容空洞無物,形式呆板累贅。作者正是運用了飛白法寫成了這樣的諷刺小品。
也有人認為飛白是把語言中的方言、俗語、吃澀(結巴)、錯別字等故意加以記錄或援用的。
援用方言:阿媛(滬語女兒),干爹又快輸脫底(輸光)嘍。(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艷》)
援用俗語:你四兩人講什么半斤話,早就跟你說過,我的一切犯不著你擔心。那真是活見鬼。怕丟了你的臉子,你……。(王禎和《鬼、北風、人》)
吃澀(結巴):“我…我…想再麻煩…你一次”老劉望著夏先生支吾地說。(南郭《金練》)
錯別字:他還不能承受去報呈(呈報)警局的意志,那好像大兇噩,他未敢去逢晤它。他一直希望能避免跟它會逢。(王文興《家變》)
釋語
培根在論愛情時這樣寫道:
所謂情話就是熱情沖動時所說的話,正如做夢時說出的囈語,并不是正常生活里的東西。
所謂永恒的愛,是從紅顏愛到白發(fā),從花開愛到花殘。
這里解釋“情話”和“永恒的愛”都采用了釋語的方法。
釋語,是用形象生動的言語對某個詞語藝術地進行解釋,它不同于一般的詞語解釋,雖然它在運用過程中要借助于某些詞語解釋的方法。釋語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本語釋本語,一種是用異語作釋。
1.以本語釋本語
“本語”指普通話,“以本語釋本語”就是用普通話語詞來作形象生動的解釋。如:
立春:立是見,春是蠢動,是植物開始有生機的意思。
雨水:雨水將多。
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萬物,從這一天起冬眠生物將醒。
春分:分就是半,春季九十天的一半叫春分,這一天晝夜平分。
清明:明潔的意思,從這一天起,草木萌芽。
谷雨:雨生百谷之意,這一天雨水增多。
立夏:夏天開始。
小滿:指麥種有芒。
夏至:至是極,是日影長到終極之意。
小暑:氣候炎熱,但還是沒有熱到極點。
大暑:炎熱到極點。
立秋:秋是植物快成熟之意,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
處暑:處是停止,指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
白露:地面水氣凝結為露呈白色。
秋分:秋季九十天的一半,這一天晝夜平分。
寒露:露光白而寒,是氣候逐漸轉冷的意思。
霜降:下霜。
立冬:冬是終了的意思,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
小雪:開始降雪,但還不多。
大雪:雪將由小而大。
冬至:日影已短到極點。
小寒: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冷到極點。
大寒:冷到極點。
這里是用本語釋本語,對二十四個節(jié)氣做了通俗形象的解釋。這類釋語要求生動、形象,注意可接受性。如果把“立春”解釋為“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徑315度為立春”。把“雨水”解釋為“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徑330度為雨水”,則是對詞語進行科學的解釋。
2.用異語作釋
用普通話語詞對非漢語普通話語詞(包括外語詞、兄弟民族語言的語詞、漢語方言語詞、行業(yè)語的語詞)進行生動形象的解釋。有人稱之為“異語”。如:
①西藏拉薩河畔有個叫王麗梅的北京下鄉(xiāng)知識青年,藏族同胞總是親昵地稱她“格拉”。(藏語“格拉”,意思是老師)。(《北京日報》)
②“作家”——湖南人叫種地的為“作家”。這個名稱的雙關意義也很好,這是說,寫作也和耕種一樣,是要勤于勞動的,湖南人又稱地多的人為“大作家”。(《人民文學》)
例①用了藏語的語詞,表達了藏族人民對王麗梅的親昵之情,若直接用“老師”而不用“格拉”轉譯,這種親切之感就不能充分地表達。這種用兄弟民族語言的語詞構成的異語,民族色彩很濃,有獨到的表現(xiàn)力。例②是用方言詞構成的異語,它對方言詞加以解釋而引申出新意,給人以新穎別致之感。
異語的使用,要把握住分寸。即外來語、兄弟民族語詞,方言詞的運用,在言語作品中不宜太多,恰當運用能增強詞語的表現(xiàn)力。如果濫用,往往會影響言語交際。比如周立波的《山鄉(xiāng)巨變》和馮志的《敵后武工隊》都過多地運用了方言詞?!渡洁l(xiāng)巨變》中的湖南方言“莫逗要方了”、“大崽”、“耕白水”、“晏了”等等,《敵后武工隊》中的北方方言“不賴歹”、“干的戟”、“賣諞”、“栽不楞”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文學語言的表達效果。
釋語不同于詞語解釋。雖然釋語常常借助于詞語解釋的某些方法,但最終的目的不一樣,釋語是為了使表達生動形象,親切可感,而詞語的解釋是為了揭示詞語的語義。
釋語的方法只有兩種,一種是本語釋本語,一種是用異語作釋。而詞語解釋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下所示:
(1)利用同義詞或同義短語來解釋:拭——擦;畏懼——害怕。
(2)利用反義詞或者在反義詞前加“不”:丑惡——不美好;調和——不斗爭。
(3)解釋字義: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艱苦。跋,爬山,涉,蹚水。
(4)交待異稱:參差——文言詞,不整齊的意思;俺——方言,我,我們。
(5)舉例:呈現(xiàn)——“顯出、露出”的意思。多指景象、狀態(tài)之類的顯露。如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生氣勃勃的景象。
(6)說明類屬:象形——六書之一,描摹實物形狀的造字法。
(7)交代背景:指出詞語是什么時代、什么社會的產(chǎn)物,同什么背景聯(lián)系在一起:連坐——反動統(tǒng)治時代,一個人觸犯了當時的法令,連帶親屬也治罪叫連坐。坐就是犯法。
(8)兩相對照:利潤——商品生產(chǎn)的贏利。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中,利潤是工人所創(chuàng)造而為資本家所剝削的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利潤是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純收入的一部分,是社會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
(9)描繪解釋:榛榛——形容野草樹木叢生的樣子。
節(jié)縮
志若黃河奔滄海,形似珠峰刺青天。
借問英靈今何在?花潮詩海震人間。
這首詩選自童懷周《天安門詩抄》,詩中“珠峰”是珠穆朗瑪峰的節(jié)縮。因為在詩中出現(xiàn)全稱會影響詩的對稱和簡潔。
所謂節(jié)縮是為了使語句簡明或節(jié)拍協(xié)調或實現(xiàn)其他的修辭目的,把一些音節(jié)過多的詞語加以刪節(jié)、壓縮和歸并。節(jié)縮常見的形式是簡稱和數(shù)詞縮語。
1.簡稱
簡稱是事物的全稱簡化了的稱謂。簡稱的出現(xiàn)是為了用語的經(jīng)濟。簡稱是和全稱相對而言的,簡稱仍然具有全稱在表義上的明確性。簡稱的構成方式有如下幾種:
(1)取全稱中每個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如:政治委員——政委。北京大學——北大。
(2)取全稱中第一詞的第一個字,取第二個詞的第二個字。如,戰(zhàn)爭罪犯——戰(zhàn)犯。師范學院——師院。
(3)取全稱中的前一個詞。如,師范學?!獛煼?。清華大學——清華。
(4)取全稱中的最后一個詞。如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中國人民志愿軍——志愿軍。
(5)取全稱中每個詞的第一個字,再將具有類別性質的詞或語素附在后面。如,少年先鋒隊——少先隊。支部委員會——支委會。
(6)取全稱中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字。如,鞍山鋼鐵公司——鞍鋼。中國作家協(xié)會——作協(xié)。
(7)取全稱中的第一個字,并與另一個全稱中的第一個字連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中朝;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共和國——美法。
(8)簡稱中字的順序打破了原稱中字的順序。如,國營第五棉紡織廠——國棉五廠。第四女子中學——女四中。這種簡稱法更具有區(qū)別性,前例突出一個“棉”字,以區(qū)別于一般工廠。后者突出一個“女”字,以區(qū)別于一般中學。
簡稱不同于“代稱”,代稱一般是用一個字來代替原名稱,它不是對全稱的簡縮。如,“湘”稱代湖南,是因為該省境內(nèi)有湘江,上海市用“滬”,是根據(jù)上??h東北的滬瀆水(即今之吳淞江)來代稱的。河南省的代稱是“豫”,是因為河南是古九州之一的豫州。代稱所用的字來源于該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2.數(shù)詞縮語
數(shù)詞縮語有兩種情況。
(1)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簡縮為“雙百”。這類數(shù)詞縮語,數(shù)詞的使用取決于全稱中相同詞的多少。又如“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簡稱為“三反”?!俺醴?、中伏、末伏”簡縮為“三伏”。
(2)將“蚊子、蒼蠅、臭蟲、老鼠”縮簡為“四害”。這類數(shù)詞縮語前部分數(shù)詞的使用取決于全稱中詞語的多少,后部分的詞是全稱中各個詞語所代表的事物的共同屬性。又如,“喜、怒、哀、樂、愛、惡、欲”簡稱為“七情”。“酸、甜、苦、辣、咸”簡縮為“五味”。
節(jié)縮在言語交際中,不需詳細解說其內(nèi)涵,因為它是約定俗成的,因而縮語常??梢元毩⑦\用。如:
他們有高度的革命覺悟,可貴的革命干勁,一心為公的“十不”精神,“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革命作風。
節(jié)縮有臨時和約定俗成之分,后者以前者為基礎?!案星?、激情、抒情”稱“三情”是臨時節(jié)縮,但“五講”、“四美”是約定俗成的。任何節(jié)縮都有從臨時向約定俗成轉化的過程,在轉化過程中,有些被淘汰,有些被保存了下來。因此作為簡稱和數(shù)詞節(jié)縮語在使用時應注意兩點:①在鄭重的場合少用或不用。如正式文件中盡量少用或不用縮語,要用也要注意縮語的約定俗成性和全民性。②局部通用的簡稱。如巴金《我們會見彭德懷司令》一文,用了通行于志愿軍內(nèi)部的“志政”,就附上了注解:“志政,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
藏詞
藏詞是說話時要用的詞已見于熟悉的固定短語(如成語、歇后語)中,便把本詞藏起來,故意隱藏部分詞語不說出來。藏詞可分為藏頭與藏尾兩種。
1.藏頭
誰知道他將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飄飄然了。(魯迅《阿Q正傳》)——“三十而立”藏了“三十”
鬼神旦看高明室,倚伏不干棲隱家。(唐寅《招隱詩》)——“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語出《老子》,藏了“禍?!?。
2.藏尾
一欣待溫顏(指父母慈顏),再喜見友于。(陶淵明《從都還》)——“友于兄弟”語出《書經(jīng)·君陳》,藏了“兄弟”。
一士家貧,無從得酒,乃持水一瓶稱觴曰:君子之交淡如。友應聲曰:醉翁之意不在。(《古今潭概·巧言》)——兩句分別藏了“水”和“酒”。
成語藏詞法生澀難解,現(xiàn)今多用歇后來藏詞。如:
你他媽烏龜吃大麥。——藏:瞎糟塌糧食
你簡直是狗咬呂洞賓?!兀翰蛔R好人心
您還不錯嘛,風韻猶存?!兀盒炷锇肜?/p>
豬八戒的脊梁——是“無能之輩”的意思,豬八戒法號“悟能”又諧音“無能”,“背”又諧音“輩”。
鑲嵌
有一次,紀曉嵐陪伴乾隆皇帝到南方巡游。乾隆皇帝坐在龍舟上,面對滔滔長江的深秋迷人景色頗有感觸,即命紀曉嵐當場吟一首七絕,來描述這一壯麗動人的景色,不一會兒,紀曉嵐朗聲吟道: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艄頭一釣鉤;
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
韓隆聽后,拍手稱絕,佩服地說:“怪不得人們稱你為‘紀才子’果然名不虛傳!”
紀曉嵐所吟七絕,嵌進了十個“一”字,這種手法叫鑲嵌。它是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加進一些字、詞、句。
鑲嵌有三種類型:嵌字、嵌詞語、嵌章句。
1.嵌字
為了音節(jié)對稱或便于吟唱,故意加進幾個無關緊要的字來襯托緊要的字,這叫嵌字或襯字。如王實甫《西廂記》中的《長亭送別》,其中的一些唱詞就采用了襯字法,為的是便于吟唱。如:
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什么心情花兒,魘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5牟粣灇⑷艘裁锤?!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
2.嵌詞語
有時把能表達內(nèi)心真情實意的詞語巧妙地嵌進話語中去,或表達真情,或表示諷刺。
封建軍閥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竊居總統(tǒng)職位,王闿運做對聯(lián)加以諷刺: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不是東西。這副對聯(lián)中嵌進了“總統(tǒng)不是東西”。
《天安門詩抄》中有一首詩:“江河湖海浪濤起,億萬人民悼總理。青山綠影低下頭,滾滾淚浪哀聲起。靠著泰山心難移,誰料星損日月泣。邊防戰(zhàn)士繼遺志,誓和白骨斗到底。”這首詩采用鑲嵌法,嵌進了“江青靠邊”,曲折而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
3.嵌章句
不僅是詞語、句子可以嵌入篇章中,有時嵌進的文字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篇章。如:
有一個小伙子非常愛一個姑娘,但姑娘的父親卻不喜歡他,也不想讓他們的愛情發(fā)展下去,小伙子很想給姑娘寫一封情書,然而他知道姑娘的父親會先看,于是他給姑娘寫了這樣一封信:
我對你表達過的熱愛 ,
已經(jīng)消逝。我對你的厭惡
與日俱增 , 當我看到你時 ,
我甚至不喜歡你的那副樣子,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把目光移向別處,我永遠不會
和你結婚。我們的最近一次談話
枯燥乏味,因此無法
使我渴望再與你相見
你心中只有自己
假如我們結婚 , 我深信我將
生活得非常艱難,我也無法
愉快地和你生活在一起 , 我要把我的心
奉獻出來,但絕不是
奉獻給你 , 沒有人能比你更
苛求和自私,也沒有人比你更不
關心和幫助我。
我誠摯地要你明白
我講的是真話 , 請你助我一臂之力 ,
結束我們的關系,別試圖
答復此信 , 你的信充滿著
使我興味索然的事情,你也不可能懷有
對我的真誠關心 , 再見 , 請相信
我并不喜歡你,請不要以為
我仍然愛著你。
姑娘的父親看了信以后,非常高興地把信交給女兒,姑娘看罷信也非??鞓罚』镒尤匀粣壑?。小伙子的情書,采用鑲嵌手法,將連綴成文,表示對戀人的忠貞不渝,你不妨讀一讀信中的奇數(shù)行,即加下劃線的文字,你一切就會明白。
【辨析】
1.轉品與飛白
轉品是故意改變某個詞語的詞性,飛白是故意使用有病的字、詞、句、篇。
2.釋語與詞語解釋
釋語力求通俗形象或具有可接受性,而詞語解釋是闡述詞語的語義,力求準確,釋語和解釋詞語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節(jié)縮與釋語
節(jié)縮是對全稱的簡縮,是為了言語的經(jīng)濟、表達的方便,釋語是通過通俗形象的解釋,讓對方易于接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9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就《國風》出自士大夫提供些史料反證
下一篇: 什么是詩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