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篷四望水連空,一片蒲帆正飽風。
山際白云云際月,子規(guī)聲在白云中。
---戴 昺
“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會稽縣志》引王羲之語),概括了鑒湖山水的美。鑒湖在今紹興市南郊,古跨山陰、會稽兩縣。歷代文人歌詠鑒湖之作頗多。戴昺《夜過鑒湖》藝術(shù)上與眾不同的是,它不假雕琢,不事粉飾,徑直以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如實繪出鑒湖夜色的天然風采,以其本身的美而引人入勝。
詩題點明時間、地點、事件: 詩人乘船夜過鑒湖。首句,“推篷”兩字,暗示船身低矮狹小,一伸手就能推開頂篷,動作情態(tài)活現(xiàn)。抬頭“四望”,但見水天相連,茫茫無垠。詩人乘坐“一片蒲帆”之船,“正飽風”疾進。帆,是蒲草編織的,可見設(shè)備簡陋,船身輕巧?!帮枴弊?,既畫出“蒲帆”承風鼓起的形象,又顯示船行速度的飛快,用詞準確傳神。
“蒲帆”離湖岸不遠了。岸邊的山,隱隱約約浮現(xiàn)在視線之內(nèi)。“山際”,白云繚繞;“云際”,月輪高掛;風吹云移,山巒起伏,月色時明時暗,圖景晦明不定,如真似幻。鑒湖清幽、瞬息多變的夜景,足以令人心曠神怡。
“蒲帆”繼續(xù)飛馳。子規(guī)的啼聲刺破夜空,傳入耳鼓。這跡象說明: 船距岸越來越近了,天快亮了。循聲望去,原來子規(guī)卻隱藏在白云深處,迷離朦朧,可聞而不可見。
全詩四句,多層次地勾畫出鑒湖揚帆夜景:“水連空”的湖面,“飽風”的“蒲帆”,起伏的山巒,浮動的白云,出沒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際”傳來的子規(guī)聲聲。這一切圖像,構(gòu)成一個“真中有幻,動中有靜,寂處有音,冷處有神”(吳雷發(fā)《說詩菅蒯》)的立體空間境界,畫面形象隨“蒲帆”的移動而變換,既有可觸性,又有流動感。讀此詩,恍若身臨其境,夜過鑒湖,心胸為之一暢。二十八字中,“白云”二見,“山際”、“云際”各一見。文字的復(fù)出,造成回環(huán)的聲韻,輕快的節(jié)奏,增強了詩的音樂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2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貝瓊《水龍吟·春思》抒寫男女戀情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