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潤先生(1896—1988),名世溱
,以字行朱先生學術啟蒙于清末
先生曾自述
在樂山艱苦的環(huán)境和繁忙的授課之余
先生的努力從閱讀西方理論開始。當時能夠找到唯一的理論著作是法國莫洛亞的《傳敘文學綜論》
先生的工作從兩方面展開
先生1942年完成《八代傳敘文學述論》,稿本自存
稿本共包含十五篇文章,目錄如下:一
、《晏子春秋》;二、《〈史記〉及史家底傳敘》;三、《〈三國志注〉引用的傳敘》;四、《〈世說新語注〉引用的傳敘》;五、《法顯行傳》;六、《高僧傳》;七、《續(xù)高僧傳》;八、缺題文;九、《〈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十、《唐代文人傳敘》;十一、《宋代的三篇行狀》;十二、《宋代的年譜》;十三、《全祖望〈鮚埼亭集〉碑銘傳狀》;十四、《傳敘文學與人格》;十五、《傳敘文學底真實性》。其中缺題一篇,就《續(xù)高僧傳》所涉隋代佛教與政治關系展開論述,并對隋二帝有很獨到的評述。但從前一篇的結束語看,此篇似不在全稿的論述計劃以內,估計是讀書有所感悟臨時起興而作。我代擬題為《〈續(xù)高僧傳〉所見隋代佛教與政治》以上各文之完成時間
上述各文
,有幾篇經(jīng)增寫曾在四十年代的學術期刊刊出,具體篇目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刊《文史雜志》創(chuàng)刊號(1941年4月);《傳敘文學與人格》,刊《文史雜志》二卷一期(1942年1月);《法顯行傳》一篇,改題為《論自傳及〈法顯行傳〉》,刊《東方雜志》三十九卷第十七號(1943年);《傳敘文學的真實性》,刊《學識雜志》1947年12月號。此外,《〈三國志注〉引用的傳敘》《〈世說新語注〉引用的傳敘》《法顯行傳》《高僧傳》四篇的部分內容,與《八代傳敘文學述論》稍有重疊,大約就是朱先生題記所述“后擷為《八代傳敘文學述論》”之意。其中《法顯行傳》《高僧傳》兩章重見約各占三分之二,而另二章則因一偏重專書論述,一側重時代發(fā)展,舉例多同而論述則各異。當然,本稿為初稿,論述未及深入者自有,《八代傳敘文學述論》則為進一步研究后的系統(tǒng)論述,二者是遞進的關系。其余各篇,此前均未曾發(fā)表。先生曾在自傳中說“自己對于這部敘述很不滿意”
,因此一直沒有出版但就全稿來看
,先生顯然是希望借助各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論著,來揭示中國傳敘文學的發(fā)展脈絡,最后兩篇則重在闡發(fā)英國傳敘文學的學術精神和文學面貌,以及具體的寫作方法,對文獻取資利用的原則和避忌。在論述的系統(tǒng)深入,以及是否就此即能完成對中國傳敘文學的總結,先生的不滿意帶有強烈的學術自省和刻意追求。但就各具體篇章來說,則都能自成議論,多有發(fā)明,體現(xiàn)先生在學術鼎盛時期的獨特體悟。(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3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沈滿愿《晨風行》水邊送別情人詩作
下一篇:
五律《杜甫·題玄武禪師屋壁》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