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
程顥〔一〕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二〕。
時人不識余心樂〔三〕,將謂偷閑學少年〔四〕。
〔一〕程顥(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今屬河南)人,學者稱明道先生。與其弟程頤奠定了北宋理學基礎,世稱“二程”。他和程頤的學說為朱熹所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他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知識、真理內在于人的心中,為學當以“識仁”為主,“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著作收入《二程全書》中。
〔二〕傍花隨柳:穿行于花柳之間。傍,一作“望”。依靠。川:平原或河畔。
〔三〕時人:一作“旁人”。余:一作“予”。
〔四〕將:乃,于是,就。
【點評】詩題一作《偶成》,作于公元1058—1062年春程顥任陜西鄠縣主簿時。詩人以清麗的語言描繪出春光融融的景象,通過自己的游賞之樂被“時人”誤解,用反襯的手法抒寫了詩人的閑適自得之樂,表達了理學家對平淡自然境界的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4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