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六一詩話》
北宋歐陽修撰。一卷,共二十八條,見于《歐陽文忠公集》。 《四庫提要》謂“熙寧四年(1071)到任以后所作,越一年而修卒,其晚年最后之筆也。”原名《詩話》,后稱《六一詩話》、 《六一居士詩話》、 《歐陽公詩話》、 《歐陽永叔詩話》等。鄭文又用《四部叢刊》影印之刊本, 《歐陽文忠公文集》本,和《歷代詩話》本加以標點,與姜夔《白石道人詩說》,王若虛《滹南詩話》合集出版。
《六一詩話》是我國第一部詩話。卷首自序說: “居士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閑談也?!闭f明宋代早期詩話特點乃“記事”,且雜亂、缺少系統(tǒng)性,批評家的理論觀點往往見于片言之中。 《六一詩話》反映了早期詩話的特點,體現(xiàn)作者的文學主張。歐陽修論詩重視作者對現(xiàn)實的親身感受與體驗,如孟郊《謝人惠炭詩》:“暖得曲身成直身”句,歐引他人評語曰:“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也”。又如賈島《朝饑詩》: “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絃”句,歐引語評曰: “不止忍饑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在審美傾向上,歐陽修崇尚自然、簡古、含蓄之美。在《六一詩話》中,他引梅圣俞評詩之語: “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也?!睂Π讟诽祗w,鄭都官體不甚滿意,而對周樸之“月鍛季煉”大加贊美。歐陽修尤其推崇自然,認為詩歌“須得自然之至”。在《六一詩話》中,歐陽修評梅、蘇詩曰:“(梅)圣俞、(蘇)子美齊名于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yōu)劣也”。他主張藝術(shù)風格的獨創(chuàng)性和多樣性,正因為如此,他論詩,既不棄“西崑”之長,又贊賞李、杜豪放、沉郁的風格。
總之, 《六一詩話》開啟后世以詩話評詩之風,影響深遠。這不僅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適合民族思維模式的批評形式,而且在于他的品評中表述的深刻見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9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王淇·春暮游小園》題解與鑒賞
下一篇: 曾 幾《題訪戴圖》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