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秋
屈指西風(fēng)秋已到。薄簟單衾,頓覺涼生早。疏雨數(shù)聲敲葉小,小亭殘暑渾如掃。
流水年華容易老。秋月春花,總是知多少?準(zhǔn)備夜深新夢好,露蟲又欲啼衰草。
-----葉小鸞
小鸞十歲那年,才從舅父家回來,一個秋夜,父親欲考考她的才學(xué),命她對對。父親出的上句是“桂寒清露濕”,她脫口而出對道:“楓冷亂紅凋”。一語既出,父親又驚又喜:不但對得工整,秋色秋景把握得準(zhǔn)確細(xì)膩,且小小的年紀(jì)已懂得“悲秋”的感受了。這讓父親不得不對小女刮目相看。七年后,小鸞早夭,有人說其實這聯(lián)對子就是“夭征”。
早起,迎面而來的西風(fēng),讓人覺得與昨天的不同,屈指數(shù)來,噢!秋天已經(jīng)來臨,怪道昨晚寢臥,夏日用的薄席單被,已令人感到“半夜涼初透”。步出閨房,見庭院里的夏景,已在不知不覺中暗自換作了秋景。一兩聲稀疏的秋雨,敲打在葉片上,好一首“秋聲賦”!窄小的亭子,前些天還是暑氣襲人,炎熱難耐,今天,西風(fēng)一掃,秋雨一澆,殘暑已不知去向。
上片四句,寫出了“天涼好個秋”。西風(fēng)是秋天的腳步聲,而秋雨,直是秋意的添加劑!秋天來過小亭了,它已取代盤踞在那里數(shù)月之久的暑氣,秋天也已滲進(jìn)我們的閨房,夏日的用具看來也不得不換。上片主要寫秋景,而其中一個“小”字,下得最為生動??梢杂袃煞N理解:雨聲之“小”,或是秋葉之“小”。疏雨打葉聲,那聲息自然不會大。秋風(fēng)中也長新葉,但卻長不太大,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寫過一首《秋涼晚步》,說“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政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寫的,正是秋風(fēng)中生出的新葉。故這“小”字,正是捕捉到了秋天的本質(zhì)。且這一“小”字又與下一句頭上的那一個“小”字,近近相覷著,有點像民歌小曲中的“頂針格”,更顯出不拘一格的靈動。
秋天來了,一年很快又要過去。時間真像流水一般,歲月怎么這樣容易老去?“秋月”知多少?“春花”知多少?人生總共能夠經(jīng)歷幾度春花、幾度秋月?“準(zhǔn)備夜深新夢好,露蟲又欲啼衰草”,炎夏過去了,好歹能睡個好覺、做個好夢了,但好景不長,秋露中的鳴蟲,又在蠢蠢欲動,要用它們嘶啞哀切的叫聲在衰草中啼泣了。如此說來,冬天又不遠(yuǎn)了?敏感的少女的心上,又增添了幾分傷感。
這首詞的題目是“立秋”,寫的也是初秋的景色和感受。如同詞題所包容的含意一樣,詞作者的“悲秋”之感也是初起的,淡淡的。而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傷感往往能達(dá)到很高的美學(xué)境界。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哀而不傷”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6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杜甫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