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中古時期很多故事的所謂“作者”實際上僅僅是“記錄者”。在他們記錄之前,這些故事是以口頭形式在民間流傳。比如《搜神記》,據(jù)干寶自己在此書序言中說,此書故事的來源有二,第一是來自于先前的書籍文獻,第二是采訪故老知者所得的近世之事。這第二部分的事實并非是干寶的親聞親見,而是在口頭流傳后,被干寶記錄下來。而且,他在記錄過程中,試圖最大程度地保持忠實。他說:“若使采訪近世之事,茍有虛錯,愿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在民間故事中
中國中古小說中的很多愚人笑話
,比較集中的一個來源是《百喻經(jīng)》。《百喻經(jīng)》據(jù)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九記載比如
平原人有善治傴者
這一民間笑話被明朝人江盈科利用,作為寓言
昔有醫(yī)人
但是這一故事可能不是中土原創(chuàng),其原始來源應(yīng)該是印度
譬如有人
與《笑林》比較而言
1949年
俗說:有貧人止能辦只甕之資
此條引自《事文類聚》前集
,《記纂淵海》所記與此略同,余嘉錫懷疑原文出自《笑林》,也是有可能的。此一笑話流傳甚廣。蘇東坡有一首詩,題目特別長,叫做《過于海舶世傳小話:“有一貧士
可見這個故事在宋朝民間盛傳。江盈科《雪濤小說》同樣載有此故事
,當(dāng)然,情節(jié)已經(jīng)大大豐富:說是一個市民極其貧窮。有一天,他偶然拾得一個雞蛋,興奮地說:“我有家當(dāng)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季羨林指出:此一笑話本來是印度的民間笑話,出自于《嘉言集·和平篇》的第七個故事
、《五卷書》的第七個故事,我們將《五卷書》的記載引述如下:在某一個地方,有一個婆羅門
,名叫娑跋波俱利缽那。他用行乞得來的吃剩下的大麥片填滿了一罐子,把罐子掛在木栓上,在那下面放了一張床,目不轉(zhuǎn)瞬地看著罐子,在夜里幻想起來:這個罐子現(xiàn)在是填滿了大麥片。倘若遇上儉年,就可以賣到一百塊錢,可以買兩頭山羊。山羊每六個月生產(chǎn)一次實際上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罷相作》譯文與注釋
下一篇:
黃庭堅《書磨崖碑后》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