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往事,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聽秋雨
,小簟輕衾各自寒。
-----朱彝尊

這首詞曾被清末民初的詞學家況周頤激賞
,在其《蕙風詞話》中
,曾記載云:“或問國初詞人,當以誰氏為冠
。再三審度
,舉金風亭長(朱彝尊)對。問佳構(gòu)奚若
,舉《搗練子》云云
。”(按《搗練子》即《桂殿秋》
,而誤引“小簟”為“小枕”)如果按況氏所云
,則此詞簡直成了一代清詞的壓卷之作,但況氏卻并未能清楚說明其好處究竟在哪里
。
這首小詞應該跟朱氏與其妻妹馮壽常的愛情本事有著密切的關系
。朱彝尊十七歲入贅到馮家,其妻妹馮壽常只有十歲
。九年后馮氏出嫁
,到了二十四歲她又回到娘家來住,在這時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愛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歲就死去了
。朱彝尊的詞集《靜志居琴趣》以及晚年編定的詩文集《曝書亭集》中的長詩《風懷二百韻》
,都是在馮氏死去后才寫的,在這些作品中均可見到朱氏對馮氏的感情之深厚和難忘
。
朱氏和馮氏曾有幾次同舟共載的機會
,這在朱氏的詩詞中曾留有不少有關的記述。從這些詩詞中來看
,朱氏之得與馮氏有同舟共載之機會
,大約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次是朱氏入贅到馮家后不久
,江南曾一度遭遇兵亂
,朱氏與馮女全家避兵舟中,這是兩人第一次同舟共載
,當時馮女年紀雖方逾十齡
,但其眉目必極為秀美,曾予朱氏以深刻印象
,故其《風懷》詩于敘及兵亂中“盡室隱村艡”之時
,竟以生動之筆墨記述了馮女“推窗倚峭檣”時所露出的“蛾眉新出繭”的美麗。其次是朱氏入贅后曾與馮氏全家數(shù)度乘舟出游
,而于途中登岸參拜佛寺時
,兩人曾被游人誤認為夫妻,故其詞有“眾里分明并儂拜”
,及“盡說比肩人”與“贏得渡頭人說
,秋娘合配冬郎”等句,這些情景必然都曾給朱氏留下了不少美麗動心的回憶
。其三則是朱氏移居梅里時
,亦曾與馮女同舟共載。蓋以江南水鄉(xiāng)
,其來往出入必多以舟船為重要交通工具
,而朱氏與馮女之間,則平日因為有禮防之拘束
,自然極少有能夠公然相對共處之機會
,但在乘舟外出時,則全家勢必同處于一個篷艙之內(nèi)
,如此則朱氏與馮女遂得有較長的時間可以公然地相對共處
,而兩人之間的愛意滋長,也必與此種同舟相對之機會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其《鵲橋仙》“寒威不到小篷窗
,漸坐近、越羅裙釵”,及《漁家傲》“一面船窗相并倚
,看淥水
,當時已露千金意”等詞句,皆可為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豆鸬钋铩氛侵焓先舾赡旰笤倩貞浧甬斈曜约号c那個美麗的女子同舟共渡之往事所寫的一首詞。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曾把朱詞與南宋史達祖的《燕歸梁》做了比較
,丁氏以為朱詞“較梅溪詞尤含意無盡”
,此言的是。朱氏的愛情詞雖然只是寫愛情
,并無言外的賢人君子的用心
,但因其所寫的是屬于一種傳統(tǒng)禮教所不容許的、不可公諸于世的隱秘戀情
,因而在其內(nèi)在之欲求與外在之局限的沖突矛盾中
,有一種不得不自我強加斂抑的姿態(tài),這使得他的愛情詞寫得很含蓄朦朧
,容易給人以言外之聯(lián)想
。而且因為對這一愛情的珍惜與對馮女的尊重,使他的詞寫得比一般愛情詞更珍貴
、更莊嚴
,有一種尊嚴和高貴的品質(zhì)。何況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
,除去一種尊嚴高貴之品質(zhì)以外
,似乎還蘊含有一種豐富的言外之潛能。
一般說來
,一篇作品并不見得其中之每字每句都富含有感發(fā)之潛能
,不過只要全篇中有一二處蘊含此種潛能,便已足可以使全篇為之振起
。朱氏此詞開端三句所寫的“思往事
,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是說回憶起當年兩人同舟共渡時
,那個美麗的女子風姿綽約,她的黛眉在青山的映襯之下顯得更為秀美
。而朱氏這首詞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賞愛
,足以引人產(chǎn)生感發(fā)之聯(lián)想者,實在乃是因為此詞有結(jié)尾的“共眠一舸聽秋雨
,小簟輕衾各自寒”兩句
。此二句若就其狹義者而言之
,則其所寫者自然乃是朱氏與馮女同舟共載之情事,寫兩人曾經(jīng)共在一條船上
,兩個人都因相思不能成眠
,可是卻連訴說衷情的機會都沒有。
前句的“共眠一舸”四字
,寫所處的地點之相近
,同時也暗示了在如此接近的“一舸”中,其主觀的想要接近的內(nèi)在愿望之強烈
。而后句的“小簟輕衾各自寒”七字
,則寫外在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之約束所造成的難以逾越的隔絕之痛苦。而且前句之“聽秋雨”三字所暗示的無眠的苦況
,則又正是對開端“共眠”二字的強烈的反諷
。是其所寫者雖為現(xiàn)實之情事,但在其敘寫中所暗含的反諷的張力
,以及其在主觀內(nèi)在之愿望與客觀外在之約束中所造成的強烈的對比
,遂使其所寫的個別事件
,化生出了一種足以喻示整個人世之“天教心愿與身違”之共相的潛在的能力
。何況這兩句詞中所使用的一些語匯,也都在語言學之聯(lián)想軸中
,具含有一種足以引生讀者豐富聯(lián)想的作用
。即如“舸”字所提示的“船”的形象,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
,就有著一種喻象的語言代碼作用
。船的形象一般習慣給我們的聯(lián)想就是一段生命的歷程,一片生活的天地
。所以我們俗語形容生活的苦難
,就說“逆水行舟”,形容同心合力就說“同舟共濟”
,以舟船來喻示人生的種種處境
。即使僅就詞人作品中所寫的舟船形象而言,如蘇軾《臨江仙》結(jié)尾之“小舟從此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