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
,位于日本東京西南方約八十公里處,海拔高度三千七百七十六米高柳光壽曾為富士山的文學作品寫了一部文學史專著《富士的文學》(東京名著出版1973年版)
關于富士山的漢詩
,當代也有不少著作問世,如《論江戶漢詩中的富士山吟詠的開展》(東京汲古書院2000年版),對富士山漢詩吟詠在江戶時代的盛行進行了分析。靜岡縣文化觀光部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科編印的《富士山漢詩百選》(靜岡縣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科2014年版)則不局限于江戶時代的富士山漢詩,而是選錄自中世一直到近代的日本石川忠久教授認為
明治時代
江戶時代的富士山漢詩集
江戶時代初期,加藤利正(空山)的《富士百首詩》
國會圖書館藏本與信州大學藏本略有不同,信州大學藏本為小林義正藏
之后,有快庵先生所著《富士紀行詩》
,成于江戶時代后期,天保二年(1831),信州大學圖書館也有藏本,但認為該書成于天保三年(1832)之后作者自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此外,出身于京都的龍草廬(1714—1793)的詩集中有很多富士山漢詩
。而大典禪師(1719—1779)的《北禪詩草》、《北禪遺草》中也散見多首富士山漢詩。烽臺山人原賢畫,大坪君之需模寫的《富士山上真景縮圖》圖文并茂,別具一格。該圖集作成于嘉永五年(1852),彩色手繪本,長27cm,寬19.3cm,封面有題簽,內頁右下角有三邊長方形“柳河氏藏書”朱印。第一頁圖左上方有“特許局圖書”方形朱印。每幅圖長34cm,寬24cm。圖集所畫為富士山山麓到山頂?shù)牡巧匠D,圖集不僅畫出了富士山的形貌,山上各神社圖集以寫實的筆法刻畫出富士山登山路徑以及沿途富士山的建筑
富士山漢詩意象:芙蓉玉立
從眾多的富士山漢詩作品
在江戶時代中期以后,以“芙蓉”或“玉芙蓉”來形容富士山
《富士紀行詩》也以“芙蓉”(雪芙蓉、玉芙蓉等)比喻富士山
富士山漢詩也有體現(xiàn)其民俗信仰的作品
總而言之
,富士山漢詩多姿多彩,以寫景為主,涉及民俗信仰,且多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如神仙思想等有關。寫景的富士山漢詩寫作角度獨特,展現(xiàn)了富士山不同時候的不同面貌,如蘭坡景苣(1417—1501)的《扇面富士》、邵庵全雍的《水底富士》、松永尺五(1592—1657)的《富士川》、山崎闇齋(1618—1682)《品川望士峰》、伊藤東涯(1670—1736)的《題富士畫》、梁田蛻崖(1672—1757)的《士峰雪彩》、服部南郭(1683—1759)的《夢游富士二首》等,極盡富士山芙蓉玉立般的清純美麗。(作者單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中文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上一篇:
《詠煤炭》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