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含秦)散文·歷史散文·《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分國記事的史書。它雜記東周、西周、秦、燕、齊、楚、魏、趙、韓、宋、衛(wèi)、中山等12國之事。記事起于東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止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凡245年的部分史實。它的作者,已無可考。相傳是根據(jù)當時各國策士或史官的筆錄匯集而成書的。起初有《國策》、《短長》、《事語》、《長書》和《修書》等等不同名稱的各種本子。到西漢末年,劉向校訂群書,以這類書中“有國別者八篇”為基礎(chǔ)刪重補缺,重新整理,厘為33卷(即33篇,計18萬多字),最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主要記敘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的言論,以及他們的縱橫捭闔的斗爭,從中反映了那個歷史時代的政治大事和各種社會矛盾,并可看到戰(zhàn)國時代縱橫家思想面貌。
《戰(zhàn)國策》進步性是:(1)對人民力量、人民地位的重視。如趙威后問齊使(互相聘使);(2)歌頌具有進步性的人物及事件。如鄒忌諷齊王納諫,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和魯仲連義不帝秦;(3)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陰險毒辣與殘暴荒淫。如鄭袖讒魏美人、庸芮止秦宣太后以魏丑夫殉葬等。它的不足之處是:不恰當?shù)乜浯罅酥\臣策士的政治作用,宣揚了唯心史觀,同時也鼓吹了封建倫理道德,散布了迷信思想。
《戰(zhàn)國策》是繼《左傳》之后的歷史散文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成就。主要是:(1)敘事狀物,鋪張揚厲,寫得有聲有色;(2)說理論事,縱橫馳騁;指陳利害,危言聳聽;感情充沛,氣勢逼人,顯示了縱橫家的語言特色。如范雎說秦王、莊辛說楚襄王等;(3)描繪了許多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如不顧一切追逐功名的策士蘇秦,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為其主計營“三窟”的食客馮諼,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嫗趙太后和因刺秦王而悲壯死節(jié)的刺客荊軻等;(4)善于運用寓言故事作比喻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鷸蚌相爭、南轅北轍等。
1973年12月,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了《帛書戰(zhàn)國策》,整理后稱《戰(zhàn)國縱橫家書》計27篇,17000余字,不少是今本所無的,有些同今本,而文字有出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3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梅堯臣《田家語》古詩鑒賞
下一篇: 唐五代詩詞中的劉阮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