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斗雞的歷史源遠流長,斗雞的伎倆也豐富多樣。關(guān)于斗雞的記載,最早應(yīng)該是出現(xiàn)在《左傳》中?!蹲髠鳌ふ压迥辍酚涊d了春秋末期魯國大夫季平子和郈昭伯之間的一場斗雞游戲:
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平子怒,益宮于郈氏,且讓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
為了能夠取勝,季氏和郈氏在斗雞過程中都各自使用了不同的伎倆。季氏“介其雞”。何為“介其雞”?唐代杜預(yù)注曰:“搗芥子播其羽也。”即在雞的羽翅間撒芥末;而郈氏則“為之金距”。何為“為之金距”?東漢高誘注曰:“金距,施金芒于距也。”即為雄雞安上鋒利的金爪。雙方互不相讓。
斗雞是古代王公貴族間經(jīng)常玩的一種消遣娛樂游戲,有時甚至帶有賭博盈利的性質(zhì)。自從人們學(xué)會了飼養(yǎng)家禽,就發(fā)現(xiàn)了雄雞好斗的天性,天長日久,便有意挑選并培育健壯善斗的雄雞,使之相互搏擊,以此陶冶情趣。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的這場有名的斗雞游戲中,季平子在雄雞的羽翅間撒上芥末,在搏斗過程中飛揚的芥末粉落入對方雄雞的眼睛,芥末強烈的刺激性會使對方的眼睛受到損害,視線迷離模糊,不能繼續(xù)戰(zhàn)斗,從而取勝;而郈昭伯也為雄雞安上金爪,不僅能夠保護雞腳,同時也增加了其搏斗時的殺傷力,可謂更勝一籌。最終的結(jié)局是,季平子戰(zhàn)敗,惱羞成怒,侵占了郈昭伯在魯都曲阜的宮室并且對其進行責(zé)罵。這場斗雞游戲并沒有起到娛樂的目的,反而使得雙方積怨越來越深,最終引起更大范圍的宮廷惡斗。芥羽和金距是古代斗雞場上常用的伎倆,漢魏六朝乃至明清一直相襲沿用。魏人應(yīng)玚的《斗雞詩》“芥羽張金距,連戰(zhàn)何繽紛。從朝至日夕,勝負尚未分”,以及北齊楊楞伽《鄴都故事》所云“魏明帝大和中,筑斗雞臺。趙王石虎亦以芥羽漆砂,斗雞于此”等等,正是說明這種搏斗法的廣泛應(yīng)用。
至戰(zhàn)國秦漢,斗雞之戲愈演愈烈,斗雞之法也有了新花樣,即以“貍膏”涂頭?!端囄念惥邸肪砭乓弧而B部中》引《莊子·逸篇》云:“羊溝之雞,三歲為株,相者視之,則非良雞也,然而數(shù)以勝人者,以貍膏涂其頭?!彼抉R彪注曰:“羊溝,斗雞處。株,魁師也。雞畏貍也?!薄稜栄拧丰尅啊保骸半u三尺為?!蔽鲿x郭璞注曰:“陽溝巨,古之名雞?!标枩弦嘧餮驕?,是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斗雞集中地,其地出產(chǎn)的雞不僅體形碩大,且以善斗而聞名;然而,從相雞者的眼光看,陽溝之雞卻非天然的良雞,它們之所能能夠?qū)覒?zhàn)屢勝,是因為主人在其頭部涂抹了一種獨特的物質(zhì),即貍膏。在漢魏六朝諸多文人詩中,“貍膏”一詞頻頻出現(xiàn)。如魏陳思王曹植的《斗雞詩》:“游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主人寂無為,眾賓進樂方。長筵坐戲客,斗雞閑觀房。群雄正翕赫,雙翹自飛揚。揮羽邀清風(fēng),悍目發(fā)朱光。嘴落輕毛散,嚴距往往傷。長鳴入青云,扇翼獨翱翔。愿蒙貍膏助,常得擅此場?!边@首詩不僅描繪了斗雞過程中激烈的鏖戰(zhàn)情景,也指出“貍膏”對于斗雞取勝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雞鳴篇》亦云:“陳思助斗協(xié)貍膏,郈昭妒敵安金距?!币舱f“貍膏”可以幫助斗雞發(fā)揮威力。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和石闕上刻繪了大量的斗雞場景。
“貍膏”,即貍的脂膏。它何以能在斗雞場上威力無限,保證涂抹上它的雄雞們屢戰(zhàn)屢勝呢?這還要從“貍”這種動物的特性說起。
貍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豸部》釋“貍”曰:“貍,伏獸,似?!倍斡癫米⒃唬骸爸^善伏之獸,即俗所謂野貓。”明代王圻、王思義父子所撰《三才圖會》云:“貍者,狐之類??诜?,身文黃黑,彬彬善搏。為小步,以擬度其發(fā)必獲,謂之貍步。量侯道法之好伏,故又稱伏獸。”也就是說,貍是一種善于伏擊的野獸,即民間常說的野貓。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獸部·貍》中對“貍”的種類及習(xí)性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說明,并首次明確提到了“貍膏”的醫(yī)藥價值:
貍有數(shù)種,毛雜黃芪黑有斑,如貓而圓頭大尾者為貓貍,善竊雞鴨,其氣臭,肉不可食。有斑如虎,而尖頭方口者為虎貍,善食蟲鼠果實,其肉不臭,可食;似虎貍而尾有黑白錢文相間者,為九節(jié)貍,皮可供裘領(lǐng),《宋史》安陸州貢野貓、花貓,即此二種也。有紋如豹,而作氣者為香貍,即靈貓也。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為牛尾貍,亦曰玉面貍,專上樹木食百果,冬月極肥,人多糟為珍品,大能醒酒。
膏【主治】鼷鼠咬人成瘡,用此摩之,并食貍?cè)猓〞r珍)。
貍的品類很多,有貓貍、虎貍、九節(jié)貍、香貍、牛尾貍等數(shù)種,而能夠提取“貍膏”、用來斗雞的當(dāng)是“善竊雞鴨”且“氣臭”的“貓貍”。貍的膏脂還可以治療鼷鼠的咬傷,將其涂抹于傷口上,配合著貍?cè)馔?,效果更佳。貍膏的這一藥用價值,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前并不曾被提及,它應(yīng)該不是用來治療雄雞爭斗之后的創(chuàng)傷。貍膏之所以用于斗雞游戲,看重的是它的另一特性。
“貓貍”又稱“豹貓”?!掇o?!方Y(jié)合現(xiàn)代動物科學(xué)知識對“豹貓”的形態(tài)、特性、分布狀況作出了周密的闡釋:
亦稱“錢貓”“山貓”“貍子”“貍貓”。哺乳綱,貓科,體大如貓。全身淺棕色,有許多褐色斑點,從頭頂?shù)郊绮坑兴臈l棕褐色縱紋,兩眼內(nèi)緣向上各有一白紋,棲息森林、草叢間,常出沒于城市近郊,以鳥類為食,常盜食家禽,也吃鼠、蛙、蛇、昆蟲、果實等。廣布于我國南北各地,以及越南、印度等。毛皮可制裘。
貍貓常盜食家禽,是雞鴨的天敵。貍貓偷食家禽,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時有發(fā)生,而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森林、荒野與居民區(qū)的交界處。古代的戲文小說對此也屢有記述。明代劉基《郁離子·山居夜貍》記載了貍貓偷雞之事:“郁離子居山,夜有貍?cè)∑潆u,追之弗及。明日從者擭其入之所以雞,貍來而縶焉。”貍貓不僅喜偷食家禽,而且好斗成性。東漢鄭玄注《周禮·夏官·射人》“若王大射,則以貍步張三侯”之“貍”字曰:“貍,善搏者也,行則止而擬度焉,其發(fā)必獲。”貍貓善于搏擊,可以想見它們在偷食家禽時是相當(dāng)兇殘剛猛的。貍不僅是一種善于搏斗的動物,而且脾性剛烈?!度莆摹返诎瞬康谄甙倭呔磔d唐代陳黯《本貓說》一文云:“蒼莽之野有獸,其名曰貍。有爪牙之用,食生物,善作怒。”貍的這些天性,使得雞鴨等家禽對其聞風(fēng)喪膽,望而生畏。人們也常用“弱雞斗貍”一詞來形容自不量力?!痘茨献印ふf林訓(xùn)》云:“乳狗之噬虎也,伏雞之搏貍也,恩之所加,不量其力?!眲偖a(chǎn)子的母狗為了保護幼仔與虎相斗,正在孵化孕育的母雞為了保護幼仔不惜與貍貓搏斗,這是母子親情使然,但畢竟是自不量力的。
據(jù)《本草綱目》載,貍“氣臭”以至“肉不可食”,那么,其膏脂的氣味也應(yīng)是臭不可聞,大概與狐臭相類似。因為雞、鴨等家禽常被貍伏擊,所以它們對貍的獨特體味非常敏感。古人很明確這一點,所以就提取貍的膏脂,于斗雞開始前涂在己方雄雞的頭上。由于是提前涂抹,所以己方的雄雞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這種氣味,上場時不會恐慌。而當(dāng)斗雞開始時,己方雄雞一上場,就會將這種獨特而猛烈的氣味帶給猝不及防的對方,對方雄雞聞到這股氣味,誤以為天敵貍貓來臨,故而亂了陣腳,渙散了斗志,倉皇逃竄。南北朝時期,庾信作《斗雞詩》云:“貍膏熏斗敵,芥粉蓋春場?!鼻鞍刖湔侵复?。到了唐代,斗雞游戲風(fēng)靡于社會各階層,上至君王卿相,下至黎民百姓,都以斗雞為樂。詩仙李白不僅熱衷于斗雞,而且還有多首與斗雞有關(guān)的詩篇,其《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云:“君不能貍膏金距學(xué)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鼻宕蹒⒋司鋾r,引宋代羅愿《爾雅翼》云:“斗雞,私取貍膏涂其頭,輒斗無敵。此非有厭勝,特是貍能捕雞,異雞聞貍之氣,則畏而走?!必傌堄捎隗w味濃烈,所以干脆又被稱為“熏貍”。中唐劉禹錫《蠻子歌》:“蠻語鉤辀音,蠻衣斑斕布。熏貍掘沙鼠,時節(jié)祠盤瓠。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痹娭小把偂奔粗肛傌?。
貍膏用于斗雞,可以說從戰(zhàn)國一直延續(xù)到明清。這種方法在斗雞過程中不僅操作簡易,造價低廉,且比芥羽、金距更加隱晦,“舞弊”也顯得沒有那么明目張膽,所以頗得文人儒士青睞。清初朱昆田(朱彝尊之子)在其《笛漁小稿》中收錄了他的一首九言賀壽詩——《九言戲為鷗塘壽》,詩云:“今秋作客燕市最無賴,逢君初度酌酒開心顏。節(jié)移重九二八月既望,年過四十一雙鬢未斑。有時貍膏斗雞棋底去,不爾獵騎射虎山中還?!必偢嗟某霈F(xiàn),不僅熱鬧了宮闈與市井,也使得文人在詩酒人生之外,偶爾也有那么一抹儒雅嫻靜之外的緊張與激烈。當(dāng)然,這種緊張與激烈是歡樂的,也是宣泄的。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5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