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元好問
素丸何處飛來,照人只是承平舊。兵塵萬里,家書三月,無言搔首。幾許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料婆娑桂樹,多應(yīng)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晝。尋常夢里,膏車盤谷,拏舟枋口。不負人生,古來惟有,中秋重九。愿年年此夕,團欒兒女,醉山中酒。
這首詞寫作的具體時間難以確考。但詞中提到的“盤谷”、“枋口”二地,皆在河南濟源縣,于登封為近,因此可大致斷定,此詞寫作時間約在金興定三年(1219)至正大二年(1225)之間,某一年的中秋之夜。這時已是金朝的末期,因受蒙古的軍事壓迫,遷都汴梁,僅保有河南、陜西之地。元好問在汴京任國史院編修,眷屬則在河南登封。
詞的上片是對過去離亂生活的回顧與感慨。元好問自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以來,因避兵幾經(jīng)轉(zhuǎn)徙,顛沛流離,哥哥元好古死于兵亂之中。移家登封后稍微安定下來,但在汴京為官,仍是單身生活。北邊烽火未熄,自己孤身一人,是這首詞的抒情背景。開頭一句,“素丸何處飛來”,突兀發(fā)端,筆勢飄逸,卻原來又到中秋了。這輪明月,和承平時候一樣圓,一樣亮,而今國家破碎,故鄉(xiāng)淪陷,孤獨的詞人,只有“無言搔首”而已?!皫自S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是對過去多年離亂生活的回憶和概括,讀來沉摯悲涼。上片結(jié)句仍回到對月情境,以月亮作鏡子,照出自己憔悴的容顏。這是多年離亂的結(jié)果,也是前面回憶的一個收束。
詞的過片,以否定句式,逆接上片,強調(diào)了自己不愛繁華、獨喜幽靜的情操。繁華之地每伴隨著榮利追逐,而清幽之處則遠離塵囂,這是詞人寫這幾句的真意所在?!坝駢亍?,以其清冷明潤之質(zhì)象征朗月,“清晝”則表月明如晝。空山明月之夜,是詞人所向往的境界,每每夢寐以求之。盤谷為唐李愿隱居之地。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末云:“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痹~人括成“膏車盤谷”一句,也有追隨之意。集中另有同調(diào)詞一篇,題為“同德秀游盤谷”,編次此詞之后,當(dāng)是后來實地往游時作。其中有云:“野麋山鹿,平生心在,長林豐草?!讶碎g萬事,從頭放下,只山中老?!笔銓懲瑯忧閼?,可以參看。“枋口”,據(jù)《新唐書·地理志》,孟州濟源縣有枋口堰。泰和五年,河陽蒼度使溫造于此疏浚古秦渠,以灌溉濟源等四縣田。水邊拏舟,亦閑暇適情的事。不過山水之情,只存夢想,詞人接著感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親人的團圓,才能給人一點生之歡樂。因此,他只愿能返回家中,年年中秋,享受一點天倫之樂。《景德傳燈錄》卷八載襄州龐居士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合家團欒頭,共說無生話?!弊髡吒爬椤皥F欒兒女”句,含意是非常蘊藉的。
詞中化用前人成句和典故處,除以上已舉出的之外,“家書三月”,是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節(jié)縮,利用讀者的心理積淀,以更簡括的字句,傳達了同樣的感受?!敖鸪橇背鲎浴妒勒f新語·言語》:“桓公(溫)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手?zhí)條,泫然流淚?!边€有一個“竹西”,在揚州城北。竹西本身不算有名,自杜牧《題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以后,遂為文人所稱道,姜夔的《揚州慢》至稱為“竹西佳處”。作者用很少的字句調(diào)動起讀者的記憶,增強了詞作的感情厚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7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