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園花正好,嬌紅殢白,百態(tài)競春妝。笑痕添酒暈,豐臉凝脂,誰與試釭霜。詩朋酒伴,趁此日、流轉(zhuǎn)風光。盡夜游、不妨秉燭,未覺是疏狂。
茫茫。一年一度,爛熳離披,似長江去浪。但要教、啼鶯語燕,不怨盧郎。問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飛過東墻。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陽。
-----吳澄
捱過了一冬的枯寒沉寂,突然面對春來的鶯語花光,生命便仿佛又被重新照亮了似的,誰都不免會欣喜異常。吳澄是一位淡漠名位的經(jīng)學家,但當與“詩朋酒伴”一起,吟賞名園,徜徉于池苑花叢之間時,似乎也失去了平日的莊肅和矜持。
“名園花正好,嬌紅殢白,百態(tài)競春妝”,開口即欣然而呼名園花好,正帶著一份執(zhí)卷書齋所不曾有的驚喜?!皨伞睘轳厚?、柔美,則有逗留、引逗之意。以人之情態(tài)賦予紅、白之花,便使眼底群芳剎那間生氣流動,正如衣裙繽紛的少女,在春色似鏡里梳妝競美,帶有說不盡的風情。如果說,這一筆將花擬人還是總寫,接著的“笑痕添酒暈,豐臉凝脂”,就簡直是近景“特寫”了:你看這花兒紅麗,正似剛啜過酒的女孩,嫣然一笑間滿頰紅暈;而那璀璨的白花,則又似才搽過香脂,豐腴的顏面愈加顯得清潤芳潔!于是連詞人也仿佛陶醉了,嘆賞間不禁癡然追詢:這美人的“鉛霜”(脂粉),又是誰替你們搽敷?花兒何曾施過什么脂粉,詞人的發(fā)問未免唐突。但正是這唐突一問,已見得詞人此刻有多忘形!
忘形的其實又何止詞人:這群花競艷的春光,不還迷醉了無數(shù)的“詩朋酒伴”,在亭榭、在池苑,吟賞嘯傲,留連低回,全忘了時光之流逝?“詩朋酒伴”數(shù)語,突然從所賞之花轉(zhuǎn)向賞花之人,詞境由此在更大的空間展開?!俺么巳?,流轉(zhuǎn)風光”,又似是描述,又像是賞花人把盞吟詠間的相告之語,將一派縱情賞春的忘形之態(tài),傳寫得熱烈而又逼真。受了這種景象的感染,連詞人也按抑不住心情之激蕩,不禁高聲吟誦道:“儘夜游,不妨秉燭,未覺是疏狂!”《古詩十九首》之十五云:“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庇腥绱嗣篮玫娘L光,盡可以放情“流轉(zhuǎn)”!就是白日將盡,無妨再秉燭“夜游”,誰能說這便是疏脫、輕狂?這當然只是詞人(包括他的“詩朋酒伴”)的自我感覺而已,在讀者眼中,這班呼叫著要秉燭夜游的朋友,是確乎“疏狂”得可以了!
到了過拍之處,大抵已酒酣興盡?!百p春”的奇情,也因此交織了幾分“送春”的惋嘆:“茫茫。一年一度,爛熳離披,似長江去浪?!彼渍Z說“日中則昃”。春光最繁盛之季,往往也是它的消歇最迅疾之時。眼看著姹紫嫣紅的百花爛熳一片,轉(zhuǎn)眼間便又將落紅繽紛、滿目茫茫!句中以“離披(花片散亂貌)”緊接“爛熳”,再喻以“長江去浪”,頓將春去花落景象,表現(xiàn)得黯然驚心,并帶有了江浪東去般的聲勢和力度。也許正因為春光短暫,才更值得人們看重和珍惜。流囀于這美好春色中的“啼鶯語燕”,倘若不能得到知音的賞聽,豈不辜負了它們的一片好音?詞人由此大聲叮嚀朋侶:“但要教、啼鶯語燕,不怨盧郎!”據(jù)《后漢書》記,漢末學者盧植師事馬融,馬融常列美人“歌舞于前”,盧植卻“侍講數(shù)年,未嘗一盼”。而今詞人卻反用此典,將一片惜春之情,賦予連美人也不屑“一盼”的“盧郎”,去含笑聆聽“啼鶯語燕”的傾訴,則春光縱然短暫,鶯燕又有何怨?
對春歸的惋嘆,就這樣被深情的叮嚀化解。當朋侶們都在談論“送春”話題的時候,我們的詞人,卻對宇宙、人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皢柎捍旱篮卧??任蜂蝶、飛過東墻”,這便是詞人在沉思間作出的驚人回答。別以為繁花將盡,成群的蜂蝶都匆匆飛離花苑,春天就會一去不返。其實,春天又何曾歸去?以蜂蝶紛紛飛過東墻的“春歸”景象,反襯“春道何曾去”的斷然回答,這是詞人最出人意料的一筆。它令人疑惑,卻更發(fā)人深思。然后含笑推出“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陽”的結拍,讀者便茅塞頓開,不禁要拍案叫絕了?!芭肆睢奔次鲿x著名詩人潘岳,史載潘岳“美姿儀”,少年時“常挾彈出洛陽道”,遇見的女子都為他的豐采傾倒,以至“皆連手縈繞”,投贈水果給他。他擔任河陽縣令時,才二十七歲,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此句正以潘岳喻比春天,自豪地告訴人們:春去春來,它又何曾真就離開過我們?它的俊美,它的容采,不年年都像才任河陽令的潘岳一樣,含笑玉立、飄灑多情么?
吳澄這首詞題為“和揭浩齋送春”,當是一首“送春”為題的和韻之作?!敖液讫S”即揭傒斯(“浩齋”為揭氏室名),吳澄與揭氏曾同在翰林院供職,故有此游園唱和之作。前人稱“壽詞多俗,和韻易拘”。此詞則俊逸灑脫,在立意上也突破了“送春”詞常見的衰颯哀傷之格,而表現(xiàn)了一種曠達樂觀的哲理體悟,頗能給人以啟迪。結拍以風華照人的潘岳,喻比晴麗多姿的春天,更覺思致超妙,筆端有靈氣浮漾。難怪此詞一出,即“流傳一時”(王弈清《歷代詞話》),而揭氏的原作反很少有人知曉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7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題解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