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女①
秦韜玉
名句: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導讀】
秦韜玉(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唐末詩人。早年屢試不第,后從僖宗避黃巢兵難入蜀。中和二年(882),僖宗特賜進士及第,不久擢為工部侍郎。其詩多為七律,構思奇巧,語言清雅,意境渾然,多有佳句,藝術成就很高。著有《投知小錄》三卷,已佚,《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十六首,以《貧女》一詩流傳最廣。
【原詩】
蓬門未識綺羅香②,擬托良媒益自傷③。
誰愛風流高格調④?共憐時世儉梳妝⑤。
敢將十指夸針巧⑥,不把雙眉斗畫長⑦。
苦恨年年壓金線⑧,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釋】
①此詩寫作年代不詳。貧女:窮人家的女子。②蓬門:用蓬草編制的門,指家境貧寒。綺羅香:綾羅綢緞,指華貴的服飾。③擬:欲,想要。益:更加。④風流:此指裝飾漂亮高雅。⑤時世儉梳妝:當時流行的梳妝打扮。白居易《時世妝》詩說,貞元、元和以來,婦女流行一種裝飾:臉上不施朱粉,雙唇涂成烏黑,眉毛畫成八字,頭發(fā)梳成兩圓鬟,稱為“儉妝”。一說“儉”通“險”,“儉妝”即“險妝”,指大和年間那種“高髻、去眉、開額”,刻意求奇異的裝飾。⑥針巧:指手指靈活,精于刺繡等針線活。⑦斗:比。⑧苦:極,非常。恨:遺憾。壓:按,刺繡的一種技法。
【譯詩】
窮人家的女孩子從沒有穿過綾羅綢緞,
想請個好媒人卻做不到心中更是悲傷。
有誰欣賞貧女的淡雅風采和純真品格?
世上的人都愛追求時髦的發(fā)式和打扮。
敢用自己十個手指來夸耀刺繡的靈巧,
不愿為了和別人爭美去比畫眉的短長。
可嘆的是年年辛辛苦苦一針一線刺繡,
都是替那些富家女制作出嫁穿的衣裳。
【賞析】
《貧女》這首詩語音雙關、涵蘊豐富,為世人所傳誦。詩中通篇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了貧女抑郁惆悵的心情,流露的卻是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憾恨。
首聯(lián)“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主人公的獨白從姑娘們的家常——衣著談起,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開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這是一位純潔樸實的女子,因為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身,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拋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請人去做媒吧,可是每產生這種念頭,便不由得加倍地傷感。頷聯(lián)“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寫貧女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頸聯(lián)“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寫貧女一雙巧手針黹出眾,敢在人前夸口,決不迎合流俗去把兩條眉毛畫得長長的去同別人爭妍斗麗。尾聯(lián)“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是全詩的主旨。個人的婚事茫然無望,卻要每天壓線刺繡,不停息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針針刺痛著自己傷痕累累的心靈!……貧女的獨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憂郁神傷的形象默然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
本詩通篇用比,句句以貧女自傷而喻貧士的遭遇,語意雙關,耐人尋味。良媒不問蓬門之女,寄托著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的苦悶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長,隱喻寒士內美修能、超凡脫俗的孤高情調;“誰愛風流高格調”,喻指寒士獨清獨醒的寂寞情懷;而“為他人作嫁衣裳”,則暗喻終年為上司捉刀獻策,自己卻屈居下僚的不平之氣,成為名句和成語(“為人作嫁”)流傳后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0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項鴻祚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