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用分殊
若將鐵杵磨成針,硎發(fā)芒尖勢未禁。
鋒本攸同材別取,質(zhì)惟殊異法尤參。
因明體用循方便,慢道樞機廢酌斟。
幻作萬般容與色,不曾消得是初心。
人生于世,材質(zhì)各異,其用分殊,心性不二,道本一貫。事皆如此,詩莫能外。
詩之于人,情致紛紜,才調(diào)殊異;人之于詩,用心雖偶,遭逢不齊。是以潛心應(yīng)物,其志特出,設(shè)境抒懷,神變惟新。能盡其性,便有可觀,實無繩墨桎梏詩心也。
是以人情不同,材質(zhì)殊異,而詩心不二。濃麗者工巧入微,雄渾者弘廓有度,婉約者深致款曲,豪放者博約曠達。劉勰所謂“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所謂“吐納英華,莫非情性”,即秉真性情,便得英華,更不必論性情高下長短。以長為長,自然見長;諱長絜短,無善類矣。曹丕所謂文人相輕,貴遠賤近,向聲背實,暗于自見。故以己長笑人短,妄相是非。此皆昧于材用分殊之弊也。
故能甄一殊,始得《典論》之正,能涵眾體,始得臧否之和。論詩者宜因長見格,以短見性;學(xué)詩者宜揚長避短,涵光養(yǎng)志。能因材而識,因材而作,詩法之要也。
某詩兄某日與余論詩,自言曾以鐵杵磨針勉勵初學(xué)。
余試問詩兄:“鐵杵與針材質(zhì)殊異,質(zhì)不同科。杵有杵德,針有針德。針杵之用,判然有別。宜杵之處,針應(yīng)不濟;宜針之際,杵更不容。杵則杵矣,針則針矣。搗藥捶砧,惟杵堪為;紉線縫補,只針能惠。孰謂杵必不及針,針必勝于杵哉?若棄材質(zhì)之辨,廢無用之功,違逆其性,以杵磨針,不亦愚哉?”
詩兄答曰:“鐵杵磨針,貴在持恒,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非材質(zhì)體用之辨也。”
余不以為然:“持恒固其宜也,然材用之辨,舉要甚于不恒之弊。君不見,時下詩壇,總有不肖輩,比長絜短,吹毛求疵,蛋中挑骨。責太白以厚重,邀少陵以飄逸,求昌谷以淺俗,問樂天以弘雅。人之所長,無關(guān)緊要;人之所無,舉以詆斥。貌似公允,實則刁難。動輒某甲固然高致,但若能如某乙多產(chǎn),則完備矣;某乙固然多產(chǎn),但若能如某甲高致,則盡善矣。以甲矛攻乙盾,以乙盾蔽甲矛。赤手空拳,求全責備,以無賴相,作成高明,指指點點,不亦陋哉。”
詩兄笑曰:“子偷換概念,以下作易持恒,是何居心?”
余隱幾而嘆:“是詩道公心,不肯俯就人欲耳。任材任性,隨緣隨用,千人千面,守道因情,不亦美哉?何必強摧擎天之杵,磨入隙之針,矯太白之逸,拔少陵之根,以偏陋之欲,備全善之責?人心之卑下,奈詩心之高致何?”
詩兄喟然而嘆,與余換盞無言。
惟窗外月白風(fēng)清,塵寰如洗,素心如練,萬籟無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5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諷喻的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下一篇: 《古今言殊》詩詞鑒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