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篤慶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篤慶
字歷友,號厚齋,別號崑崙山人。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少與蒲松齡皆受知于學政施閏章,為諸生。又與松齡、李堯臣等結(jié)郢中社,詩酒唱和。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考貢生,為濟南府第一,赴都入監(jiān),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不第,遂歸,杜戶不出,以著述為事。篤慶詩學唐,尤擅長歌行與七律,多題贈應酬、詠史攄寫之作。其《明季百一詩》以七律體寫明滅亡之過程及緣由,沉郁悲涼,詩中有史,如“敕使當年出未央,紛紛礦稅采諸方。山川絕少金銀氣,誅求何殊花石綱。一任豎貂盤社鼠,誰將鹽鐵議弘羊。可憐國脈從茲喪,浪說朱提入太倉”,言明末礦稅之害,于議論中見激情。其攄懷詩更具風韻,如:“王母西來曉露濃,碧城隱隱月溶溶。云中懸圃三千里,天畔瓊樓十二重。手種桃花多歲月,自尋瑤草飼鸞龍。雙成已到人間否? 海水枯時定一逢?!?《碧城》)王士禛言其歌行“不失空同(李夢陽)、大復(何景明)家法”(《漁洋詩話》)。其七律亦如此。篤慶也有少量描寫民間疾苦的詩篇,如《勘災吏》等。著有《八代詩選》、《班范肪截》、《五代史肪截》、《兩漢高士贊》。郎廷槐所撰《詩問》、《續(xù)詩問》,各有一卷為郎問,張篤慶答,從中可見其論詩主張。其詩文收入《崑崙山房集》。《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并有傳。
有關(guān)張篤慶的資料張篤慶是清初山東詩壇上的一位重要詩人,其詩歌創(chuàng)作見解精辟,別具特色,在有清一代享有較高的詩名.詩歌還有著無可替代的文獻價值.他與蒲松齡交往很密切,從他同蒲松齡的贈答詩里,可以考知<聊齋志異>創(chuàng)作的一些罕為人知的、至為重要的情況.
聊齋志異是誰寫的?作者的資料是什么? 急急急急!!!!!蒲松齡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杰出文學家,山東省淄川縣(現(xiàn)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補博士弟子員。但后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幾近40年,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畢一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余萬字。內(nèi)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表現(xiàn)手法,情節(jié)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lián),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聊齋志異》書成后,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競相翻印,國內(nèi)外各種版本達30余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nèi)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醫(y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13卷,400余篇;詩集6卷,1000余首;詞1卷,100余闋;戲本3出(考詞九轉(zhuǎn)貨郎兒、鐘妹慶壽、鬧館);俚曲14種(墻頭記、姑婦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魘殃、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增補幸云曲),以及《農(nóng)桑經(jīng)》、《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近200萬言。
早年
蒲松齡的一生較少到外地旅游,家境貧寒,生活清苦,但他卻常到濟南居留。在濟南期間,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題為《客邸晨炊》的詩:
“大明湖上就煙霞,
茆屋三椽賃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
園蔬登俎帶黃花。”
短短數(shù)語,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動情景。特別是后面兩句,說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黃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梢韵胍姰敃r蒲松齡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狀況。
蒲松齡所記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飲食,也正是山東大部分地區(qū)的日常飲食習俗。山東民間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種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米綠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紅豆粥、荷葉粥等等。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馬瑞芳教授在山東大學的演講
如果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古代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毫無疑問,白話長篇小說《紅樓夢》。如果再問:哪部小說在藝術(shù)形式上和《紅樓夢》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聊齋紅樓,一短一長,一文一白,形成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
《聊齋志異》不僅是中國文學的驕傲,它還是世界文學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經(jīng)常讓漢學家感到驚奇。
家徒四壁婦愁貧
蒲松齡一生,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他為了溫飽挖空心思;他一輩子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參加科舉考試,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非常痛苦;他為了寫《聊齋志異》,受了很多的苦。
《聊齋志異》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說,而《聊齋志異》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帶有幾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六日夜間,山東淄川蒲家莊的商人蒲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看到一個披著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進了他妻子的內(nèi)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塊銅錢大的膏藥,蒲驚醒了。他聽到嬰兒在啼哭,原來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出生了?!氨合撮缴希滦边^南廂”。在月光的照耀下,蒲驚奇地發(fā)現(xiàn),新生的三兒子胸前有一塊清痣,這塊痣的大小、位置,和他夢中所見那個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藥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這是蒲松齡四十歲的時候?qū)ψ约撼錾拿鑼?。我國古代作家很喜歡把自己的出生說得很神秘,大詩人李白說他是母親夢到太白金星入懷而生。而蒲松齡是他的父親夢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還解釋,我一輩子這么不得志,這么窮困,很可能就是因為我是苦行僧轉(zhuǎn)世。苦行僧轉(zhuǎn)世,是蒲松齡在《聊齋自志》當中杜撰的故事,但是我們看蒲松齡的一生,確實很苦。他生活很貧苦,他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他為了溫飽挖空心思;他一輩子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參加科舉考試,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非常痛苦;他為了寫《聊齋志異》,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們說蒲松齡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試考得苦,寫書寫得苦。
我們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蒲松齡年輕的時候,生活不是很苦,因為他的父親棄儒經(jīng)商,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親的保護下,年輕的蒲松齡可以安心讀書,跟朋友們搞詩社。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因為他分家了。為什么分家?因為家庭矛盾。蒲松齡的兩個哥哥都是秀才,但是兩個嫂子都是潑婦。蒲松齡曾經(jīng)在他的書里面說過這樣的話:“家家床頭,有個夜叉在?!彼@兩個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為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經(jīng)常把家里鬧得雞犬不寧。蒲松齡的父親只好給兒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為這兩個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搶,而蒲松齡的妻子劉氏非常賢惠,沉默寡言躲在一邊。分家的結(jié)果是蒲松齡分到農(nóng)場老屋三間,破得連門都沒有,蒲松齡只好借了門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畝薄田,二百四十斤糧食,只夠吃三個月。這樣一來,蒲松齡就要自謀生路了,他于是開始了長達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師生涯。
私塾教師就是鄉(xiāng)村小學教師,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書,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體的賬,做私塾老師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資?最多八兩。八兩銀子是什么概念?在當時農(nóng)村一個四口之家維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兩,這個賬是《紅樓夢》里劉姥姥算大觀園的螃蟹宴時算出來的。所以說,咱們的大作家蒲松齡辛辛苦苦教一年書,掙的錢不夠大觀園半頓螃蟹宴。到了30歲以后因為父親去世了,蒲松齡還要贍養(yǎng)他的老母,他窮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婦愁貧”。他有一首詩,叫《日中飯》,寫到快收麥子的時候,家里沒有糧食,只好煮了一鍋稀飯,他那時候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一看煮好了稀飯,搶先把勺子搶到手里面,到鍋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邊放,二兒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搶。蒲松齡的女兒就很可憐地、遠遠地站在那兒看著自己的父親。蒲松齡非常心疼,我怎么樣養(yǎng)活我這些可憐的孩子??!蒲松齡還寫了一篇文章叫《祭窮神文》。他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么親,你怎么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guī)滋旒傺?,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這就是蒲松齡的生活之苦。
辛酸科舉路漫漫
蒲松齡19歲的時候,參加秀才考試,他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試第一,成了秀才。三試第一后,蒲松齡連續(xù)四次參加舉人考試,全部落榜。直到72歲,仍只是個貢生。這是為什么?
我們再看蒲松齡的科舉考試之苦。蒲松齡一生不得志,他這個不得志恰好從少年得志開始。蒲松齡19歲的時候,參加秀才考試,他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試第一,成了秀才。錄取蒲松齡的是山東學政施閏章。施閏章是個大詩人,清初號稱詩壇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閏章,“北宋”是山東人宋琬。施閏章給山東秀才考試出的第一道考題叫《蚤起》,這個題目是從《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來的??婆e考試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賢語氣,代圣賢立言。既然題目叫《蚤起》,顧名思義,你就要闡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講的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齡怎么寫的呢,他用文言文,我們用白話文把它說出來。蒲松齡說:“我曾經(jīng)觀察過那些追逐富貴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題名,小人追求蠅頭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貴、但是經(jīng)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貴人家門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對功名不感興趣的,只有那些深閨的女子,她們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個懶覺,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齡的描寫非常生動,像是一篇描寫人情世態(tài)的小品文。接下來,蒲松齡走得更遠,干脆虛構(gòu)起來,他寫齊人之婦如何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琢磨著跟蹤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寫,也有人物獨白和人物之間的對話,很像小說。這樣的寫法,當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齡遇到的考官是愛才如命的大文學家施閏章,他非常欣賞蒲松齡的文章,拿起筆來就寫批語,說蒲松齡的文章“將一時富貴丑態(tài)畢露于二字之上”,把人們那種追名逐利的丑態(tài)通過《蚤起》這兩個字寫絕了,寫活了,接著又寫了八個字的評語:“觀書如月,運筆如風”?!坝^書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徹徹;“運筆如風”,就是寫起文章來輕松愉快,非常流暢。施閏章大筆一揮,蒲松齡山東秀才第一名??h、府、道三試第一以后,蒲松齡名氣很大。他躊躇滿志,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進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舉人了。
史料記載,蒲松齡三試第一后,連續(xù)四次參加舉人考試,全部落榜。蒲松齡文章寫得這么好,為什么他還會四次落榜?我們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施閏章錄取蒲松齡根本就是一種誤導和誤判,因為蒲松齡并沒有按照八股文那種嚴格的要求來寫文章,施閏章因為愛才而把他錄取為第一名。蒲松齡因此以為,這樣寫就能夠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齡沒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樣的人。這些考官是拿著那種刻板的、腐朽的、毫無文采、繩捆索綁的八股文,當個敲門磚,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會寫這樣的文章,他喜歡的也是這樣的文章。像蒲松齡那種寫法的文章,他怎么會欣賞呢?所以蒲松齡從考秀才一開始就偏離了跑道。
蒲松齡做了多長時間秀才?半個多世紀。秀才是科舉考試當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試。根據(jù)朝廷制度,一個省的學政任期三年,學政一到,先把秀才組織起來考試,這叫歲試。歲試成績分成幾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為廩生。廩生是個什么概念?廩生還是秀才,但朝廷每個月給你一定的錢,補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個廩生呢?也不是。因為廩生是有名額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額,才可以補廩。所以蒲松齡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為廩生,朝廷才給他那點補助。秀才歲試以后第二年,要進行科考??瓶季褪墙o舉人考試做準備??瓶及研悴诺某煽兎殖闪?,考前兩等可以參加舉人考試,考后兩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齡參加鄉(xiāng)試,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專家說十幾次。這樣一來,蒲松齡有三十年的時間年年都考。他48歲那年,又參加考試。他覺得自己文章寫得非常好,寫得也很快,拿到考題“唰唰”就寫下來了。但是寫完后,回頭一看,壞了壞了,越幅了。“越幅”是一個科舉名詞,就是違反了書寫規(guī)則??婆e考試對文字形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一頁只能寫12行,一行只能寫25個字,而且得寫完第一頁寫第二頁,寫完第二頁寫第三頁。蒲松齡寫得快,第一頁寫完,飛快一翻,把第二頁翻過去了,寫到第三頁上了,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僅要取消資格,還得張榜公布。我們現(xiàn)在看,簡直太可笑了,文章寫得好,隔了一頁,就要取消資格!這次“越幅”,蒲松齡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詞中說:“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瓢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嚇呆了。
蒲松齡在科舉這條路上拼搏到50歲之后,他的妻子勸他說:算了,別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連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們在村里住著,不也挺好嗎?何必一定得像縣官一樣去聽那個打著板子催老百姓繳稅的聲音呢?蒲松齡覺得他妻子說得很有道理。不過也有些專家考證,就在他妻子勸了他之后,他還參加過考試,仍然失敗了。
蒲松齡19歲成為秀才,到72歲,成為貢生。貢生是什么概念?貢生相當于舉人副榜。貢生有幾種,蒲松齡是“歲貢”,又叫“挨貢”。就是做廩生時間長了,排隊挨號挨上了貢生。做了貢生以后理論上可以當官了,蒲松齡得到一個虛銜“儒學訓導”。儒學訓導是什么意思呢?當時封建社會的學校分好幾級,國家一級是國子監(jiān),省里面是府學,縣里面是縣學。這個儒學訓導就是縣學的副長官,相當于現(xiàn)在一個中學副校長了。但是蒲松齡這個儒學訓導前還加了兩個字“候補”。就是你雖然有這個資格,但是還得看山東省除了淄川縣以外,其他縣有沒有空出名額來。對于72歲的蒲松齡來說,沒有任何的價值了,貢生只是給他帶來一點安慰,一點很實際的利益:朝廷要給貢生四兩銀子。而縣官偏偏既不去給蒲松齡樹匾、樹旗,也不發(fā)給他銀子。蒲松齡不得不一次一次寫呈文、打報告去要。這就是蒲松齡在科舉考試當中所受的痛苦。我們現(xiàn)在看覺得他非常可笑,非??杀?,非??蓱z。但是在當時他只能求這么一條出路。因為科舉制度是蒲松齡這樣的窮知識分子改變命運的唯一的出路,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窮其一生寫聊齋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jīng)說過,“想象是偉大的潛水者”。一個作家,一個小說家能寫出引人入勝的作品,雖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chǔ),但是更要靠他的想像?!读凝S志異》就是一個作家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藝術(shù)才能的集中表現(xiàn)。
蒲松齡為什么總考不上?這和他一直在艱苦地寫《聊齋志異》有關(guān)系。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人。淄川離齊國故都臨淄數(shù)十里,有很多優(yōu)美的民間傳說。蒲松齡5歲的時候,改朝換代。滿清入關(guān),在揚州屠城,在山東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也產(chǎn)生了很多稀奇事,這些都影響到《聊齋志異》。蒲松齡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師時,就開始寫《聊齋志異》。他的好朋友張篤慶發(fā)現(xiàn)蒲松齡因為寫《聊齋志異》影響到考舉人,就寫了一首詩勸他:“聊齋且莫競談空”,別寫小說了,專心去考試吧。但是蒲松齡不聽,還是寫,不管哪個朋友聽到什么奇聞軼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寫到自己的作品里頭。
關(guān)于《聊齋志異》大家可能聽過傳得很廣的一個說法,說蒲松齡為了寫《聊齋志異》,在他的家鄉(xiāng)柳泉旁邊擺茶攤,請過路人講故事,講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齋志異》。這個說法是《三借廬筆談》說的,魯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對,不會是這樣一回事。我們現(xiàn)在琢磨一下,蒲松齡窮到那種程度,45年在外邊當私塾老師,家里有時候連鍋都揭不開,怎么有閑空優(yōu)哉游哉擺上茶,擺上煙,你給我講故事,我寫小說?不可能。但是蒲松齡不管聽到什么人說,聽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來寫小說,這是肯定的。他還有一個取材途徑,就是到古人的書里邊找素材?!读凝S志異》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說,就是改寫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時候記得非常簡單。比如說,在六朝小說和唐傳奇當中,記了三個小故事,叫《紙月》、《取月》、《留月》。紙月就是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另一個人取月,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里,沒有月亮時候照照,第三個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都很簡單,一百來個字,幾十個字。蒲松齡拿來寫了《勞山道士》。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齋故事。
我們再看蒲松齡的感情經(jīng)歷是個什么樣。蒲松齡的妻子非常賢惠,賢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齡外出給人當家庭教師的時候,他妻子在家里上養(yǎng)老,下育小,住在荒涼的農(nóng)場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覺在那兒紡線,如果有一點好吃的,給蒲松齡留著,有時留的時間長了,都壞了。這么好的一個妻子,但是個柴米油鹽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齡的專家就發(fā)現(xiàn)一個線索,說蒲松齡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據(jù)呢?蒲松齡文集里有一篇《陳淑卿小像題辭》,這篇文章是說:文章的作者和陳淑卿自由戀愛,父母不同意,最后兩個人私奔了,然后是個悲劇。但是很快就有專家又考證出來了,陳淑卿是蒲松齡從南方歸來在淄川豐泉鄉(xiāng)王家坐館給一個叫王敏入的人代寫的文章,這樣一來蒲松齡的所謂第二夫人不復存在了。大家就要問了,那他為什么能夠?qū)戇@么多這么優(yōu)美的愛情故事?臺灣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jīng)推測過。我也推測過,我是這樣推測的:蒲松齡白天教完了學生,晚上自己坐在那個荒涼的書齋里,外面是月色朦朧,樹葉在那兒嘩啦嘩啦響,遠處傳來狐貍的叫聲,那個時候狐貍很多。這時候蒲松齡就很容易產(chǎn)生幻想了。他就想像有一個書生,就和他一樣,是一個很窮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華,情感很豐富的書生,坐在一個荒齋里面,這個時候有個美女推門而入。你在這兒讀書嗎?我和你一塊讀書,我和你一塊寫詩、填詞,我跟你下圍棋,我安慰你這個貧困、寂寞當中的書生,你需要功名嗎?我?guī)椭憬鸢耦}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嗎?我給你生個傳宗接代的孩子,而且這個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這個書生的金錢,甚至還倒過來給你錢。在蒲松齡生活的那個社會,男女結(jié)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這個什么都不要的,對男人無條件奉獻的女人有嗎?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腦子里想出來的,只能是作者的想像。她是從天上下來的,她是從海底出來的,她是從深山洞府過來的,她甚至是陰曹地府出來的;她可能是小鳥變的,她可能是鮮花變的,甚至可以是書本里的。書生不是在那兒看書嗎?從書架上搬下一本《漢書》擺在這兒,翻開第八卷,里邊夾著一個小美人,紗帛剪的,背后寫了四個小字,“天上織女”。突然,這個紗剪的小美人,折腰而起,飄然而下,來給書生當妻子,長得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書生自我介紹,我叫顏如玉,《漢書》出來的顏如玉,這真是“書中自有顏如玉”。
西方理論家弗洛伊德說,“夢是愿望的達成”?!读凝S志異》里面這些花妖狐魅變成的美女就是窮秀才蒲松齡的白日夢。他做這種夢,就是表達那種一廂情愿的男性的幻想,窮秀才的幻想。法國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悲慘世界》的作者,他曾經(jīng)說過,“想像是偉大的潛水者”。一個作家,一個小說家能寫出引人入勝的作品,雖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chǔ),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蒲松齡雖然那樣貧困,那樣不得志,他也寫了和自己生平有關(guān)的一些東西,但是他特別善于想像,《聊齋志異》就是一個作家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藝術(shù)才能的集中表現(xiàn)。
咱們的大作家蒲松齡就這樣苦了一輩子,就這樣在貧困線上掙扎了一輩子,在科舉考試的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在寫小說的路上奮斗了一輩子。到了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時,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齋的窗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蒲松齡窮秀才出將入相飛黃騰達這個夢想終于成為泡影,而用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哺育起來的,又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齋志異》光芒四射。歷史是公正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7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隋李德林《霸朝雜集》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