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 蘇舜欽》在歐陽修以前,北宋名臣中為士流所崇仰的
,有范仲淹
。他雖不是文學專門名家
,但他的散文和詞也是為人所傳誦的
。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吳縣人
。他生二歲而喪父
,母改嫁朱氏
,因從朱姓
。幼年貧苦,遭受虐待
,曾斷齏畫粥而食。雖貧苦而好學
,常到寺院里讀書(山東長白山醴泉寺),約在1010年左右中進士(大中祥符年間)
,于是始復姓范
。
以晏殊薦為秘閣校理
。1031年
,上疏反對天子率百官同朝太后(太后即劉后
,非帝之生母)之禮
,又疏使太后還政
,忤上
,出判河中
。1037年
,時知開封府
,又以反對宰相呂夷簡的專政而貶官知饒州
。此次有集賢校理余靖
、館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ń陨鲜锠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皆坐貶
。而館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睔W陽修書責司諫高若訥,亦坐貶夷陵令
。呂夷簡目余靖、尹洙
、歐陽修等為范仲淹之朋黨,以仲淹越職言事
、離間君臣引用朋黨之罪加之
。這是一場激烈的朝臣斗爭
。蔡襄作《四賢一不肖》詩
,以譽仲淹
、靖
、洙、修而議若訥
,都人相傳寫,鬻書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適至買以歸,張于幽州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姰敃r自有清論
。
及趙元昊反
,西夏侵邊。朝廷始以范仲淹與韓琦等為陜西安撫經(jīng)略招討使
,用之使守邊境。韓范號令嚴明
,愛撫士卒,西夏不敢輒犯邊境
。邊人為之謠曰:“軍中有一韓
,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
,西賊聞之驚破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s有三年(1040—1042)先后在陜西延州一帶
。
1043年
,入為樞密副使
,又參知政事,答仁宗問陳十事(帝開天章閣
,使輔臣條對)。其所陳十事
,主要在澄清吏治(整頓官吏,改良磨勘法
,即但按年資升擢之辦法
,主張升擢賢能
,淘汰腐朽)(原定辦法是文官三年一遷
,武職五年一遷
,好事者遭排擠
,庸碌者得上升),改良貢舉法(不用糊名考試
,參考履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歼M士先策論
,后詩賦)。此外為“厚農(nóng)?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ⅰ靶奕謧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減徭役”等
。此十事皆切中時弊
。仁宗有意一一試行
,先后遭大批官僚反對而止
。此為慶歷年間改革政治之新法
,不能實行
。范仲淹終于又罷職而去
,出為河東陜西宣撫使,徙青州
,請潁州,未至病卒
。有《丹陽集》。
范仲淹的文章
,流誦人口者
,有《岳陽樓記》
。為滕宗諒謫守岳州
,重修岳陽樓而作
。這是一篇絕好的抒情文章
,亦駢亦散
,調(diào)融流暢
。主題說古仁人之心,“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
,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歟!”范仲淹在早年即有“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宏論
,于此記內(nèi)發(fā)之
。其一生抱負如此
。此為士人(知識分子)對于國家、對于人民的高度責任感
。
另外一篇古文為《嚴先生祠堂記》,歌頌東漢初年嚴子陵之高風
,贊嘆劉秀與嚴子陵能始終保持平等之友誼
,不以劉秀做了皇帝而變?yōu)榫肌?br>
范仲淹作小詞極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稘O家傲》(原調(diào)當是漁翁的歌曲
,宋人通常亦用以詠月令風俗者)的題材是邊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扒п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長煙落日孤城閉”,寫邊塞如畫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皾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写髮L度。這詞可以比唐代詩人高適
、岑參
、王昌齡的詩。
《蘇幕遮》是胡曲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氨淘铺欤S葉地”
,為王實甫《西廂記》所采用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鼻橹掠七h
。《御街行》是月夜傷離別之作
,也有豐富的感情。
此三詞氣格均高絕
。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
,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累舉進士不第
,以蔭補為吏
,常作州縣佐官
,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
,因而有梅都官之稱。有《宛陵先生集》六十卷
。
梅堯臣詩名甚高,而一生不得志
。歐陽修中進士后,曾為西京推官
,在錢惟演幕下
,而梅圣俞為河南府主簿
,二人同僚
。其時
,古文作家謝絳
、尹洙同在洛陽。諸人互受影響
。圣俞作詩比歐陽修早
,歐陽修受其影響,對其極為佩服
。《梅圣俞詩集》先有謝景初所集十卷本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
,歐陽修“既哭而銘之
,因索于其家
,得其遺稿千余篇
,并舊所藏
,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
。歐陽修認為梅堯臣詩歌成就高和他窮困一生不無關系,在《梅圣俞詩集序》里提出了“詩窮而后工”的觀點: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
,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
,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
。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
,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
,往往探其奇怪,內(nèi)有憂思感憤之郁積
,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
,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
。然則非詩之能窮人
,殆窮者而后工也。
這話是有道理的
,詩人“窮”
,才能接近人民
,關心人民疾苦
。唯其如此
,才能寫出好詩
,寫出有意義的、能夠感動人心的詩
。所謂“工”,決不單是文詞技巧的“工”
,應該包含思想內(nèi)容在內(nèi)。梅堯臣是建立宋詩風格最早的一人
。于寫詩
,他有自己獨特見解
,其詩曰:“因吟適情性
,稍欲到平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依韻和晏相公》)“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
。”(《讀邵不疑學士詩卷》)“平淡”是其極力追求的藝術境界
。歐陽修《六一詩話》也說:“圣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鄙钸h為淺近的反面
,閑淡是不秾麗
。不秾麗,不淺近
,于李杜元白之外
,別具一格。梅詩語言平淡樸素
,意旨含蓄,同時思想深刻
,表達有力。如《陶者》:“陶盡門前土
,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
,鱗鱗居大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绷攘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極簡括地訴說了社會的不公平
。圣俞寫極平常之景物而含有深意,如《小村》:“寒雞得食自呼伴
,老叟無衣猶抱孫”,景象如畫
。末云“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岸貧》寫漁民貧窮的生活:“稚子捋荷葉
,還充犢鼻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毙蜗篚r明
,深沉有力
,對統(tǒng)治者加以鞭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洞搴馈反锑l(xiāng)鎮(zhèn)間的大地主
。貧富懸殊成鮮明對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度陦炟毰穼懾毰睦细副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橫尸河上
,無以為葬
。貧女呼天搶地,慘不忍聞!其《田家語》為詔書要求百姓三軍丁籍一
,征為弓箭手而作: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
,蝗又食我粟
。前月詔書來
,生齒復板錄;三丁籍一壯,惡使操弓陳健原創(chuàng)
。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樸;搜索稚與艾
,唯存跛無目。田閭敢怨嗟
,父子各悲哭
。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愁氣變久雨
,鐺缶空無粥。盲跛不能耕
,死亡在遲速。我聞誠所慚
,徒爾叨君祿;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
梅堯臣接觸社會現(xiàn)實
,才能寫出這樣的好詩
。詩宣泄了人民的感情
,因為他是生活在人民中間的一位詩人
。他同時是一位有良心的好官
,低抑下僚
,空懷抱負
,希望借詩來傳達下情
。
從這些詩里不難看出
,他所謂平淡
,乃是寄興深微,而語言樸素平淡
,不刻意雕琢,好像不大用力
,其實是用力很深的
。他做詩用心
,雖詩境平淡
,實苦心洗煉所成
,有創(chuàng)造性
。
歐陽修在《六一詩話》里曾引用梅堯臣論詩的話:
圣俞嘗語余曰:“詩家雖率意
,而造語亦難
,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
,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
,如在目前
,含不盡之意
,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
。
讀梅詩《小村》、《岸貧》
、《汝墳貧女》
、《田家語》等等,我們看到圣俞以樸素平淡的語言狀景如在眼前
,抒情意在言外。再讀讀他的《書哀》:“天既喪我妻
,又復喪我子
。兩眼雖未枯
,片心將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見珠
,掘地可見水。唯人歸泉下
,萬古知已矣
。拊膺當問誰?憔悴鑒中鬼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背镣粗痢F洹兜客觥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極為洗煉,比元微之詩更為洗盡風華
,感情真摯,“每出身如夢
,逢人強意多
。歸來仍寂寞
,欲語向誰何”
,真所謂“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矣
。
縱觀梅詩,古淡樸茂
,似融合東野與香山者
,有東野之深刻而無其枯寒,有香山之憫世而無其輕俗
。
大概詩的傳統(tǒng)是接近于民間的,所以雖在高官而作詩常有山水之美與民生疾苦之言
。此為詩教
,不可不知
。不知
,詩即俗。何為俗?看黃山谷語
。此與梅無關,偶發(fā)于此
。
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
,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
。亦進士出身
。有《學士集》十六卷
。
蘇舜欽以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
,亦因坐范仲淹朋黨為人所中傷而罷職,居蘇州滄浪亭作詩以終
。
蘇舜欽以詩和梅堯臣齊名
,時稱梅蘇
。但二人詩風不同
。歐陽修說:“圣俞、子美齊名于一時
,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筆力豪雋
,以超邁橫絕為奇;圣俞覃思精微
,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
,雖善論者不能優(yōu)劣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六一詩話》)在《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詩里
,歐陽修說“子美氣尤雄
,萬竅號一噫
。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霈
。譬如千里馬,已發(fā)不可殺
。”盛贊蘇詩風格豪放
。子美的《慶州敗》
,譏諷西夏入侵
,宋之主將
,不知作戰(zhàn),紛紛投降
,末云:“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由主將之所為
。地機不見欲倖勝,羞辱中國堪傷悲!”除古詩外
,亦工絕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锻聿待斏健酚性疲骸笆瘎菹蛉松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灘光和月瀉瓊瑰。每傷道路銷時序
,但屈心情入酒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比诶疃棚L格入詩中
,豪邁之勢橫溢。另一名篇《淮中晚泊犢頭》云:“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惫P力豪雋可見一斑
。
蘇舜欽原文_翻譯及賞析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
,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
。曾任縣令、大理評事
、集賢殿校理
,監(jiān)進奏院等職
。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
,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
,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
。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
,但不久就病故了
。他與梅堯臣齊名
,人稱“梅蘇”
。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蘇舜欽軼事典故“讀書佐酒”:蘇舜欽為人豪放不受約束
,喜歡飲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時,每天黃昏的時候讀書
,并邊讀邊飲酒
,動輒一斗
。岳父對此深感疑惑,就派人去偷偷觀察他
。當時他在讀《漢書·張良傳》,當他讀到張良與刺客行刺秦始皇拋出的大鐵椎只砸在秦始皇的隨從車上時
,他拍案嘆息道:“真可惜呀
!沒有打中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谑菨M滿喝了一大杯酒。又讀到張良說:“自從我在下邳起義后
,與皇上在陳留相遇,這是天意讓我遇見陛下呀
。”他又拍案嘆道:“君臣相遇
,如此艱難
!”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聽說后
,大笑說:“有這樣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原文出自元·陸友仁《研北雜志》)
修滄浪亭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祐的池館
。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
,進行修筑,傍水造亭
,因感于“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
,并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
,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
,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
。自此
,“滄浪亭”名聲大振。 作品特色蘇舜欽早期詩作
,充滿 *** ,感激頓挫而發(fā)其郁積
,語言明快豪邁,形成他豪獷雄放而超邁橫絕的主導藝術風格
。后期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詩作
,風格幽獨閑放,與前期詩作大相逕庭
。

在詩歌的語言藝術方面,蘇舜欽也同梅堯臣一樣
,力圖用新意象、新句法來打破圓熟陳舊的詩歌格局
。他的詩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钥吹缴⑽幕木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生僻艱澀的語匯
,怪異奇麗的意象。
不過
,由于兩人的所長不同,詩風還是有很明顯的區(qū)別
,這正如歐陽修《六一詩話》所評:“圣俞
、子美齊名于一時
,而二家詩體特異
。子美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
;圣俞思精微
,以深遠閑淡為意
。各極其長
,雖善論者不能優(yōu)劣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鼻懊娴摹秾啤肪褪且粋€例子,下面再以《松江長橋未明觀漁》為例:
曙光東向欲朧明
,漁艇縱橫映遠汀。濤面白煙昏落月
,嶺頭殘燒混疏星。鳴根莫觸蛟龍睡
,舉網(wǎng)時聞魚鱉腥。我實宦游無況者
,擬來隨爾帶笭箵
。
這詩中某些特異的語匯、意象
,在梅堯臣詩中也可找到類似的用法,全篇的奔放豪健
,氣象開闊,則是梅詩中難以找見的
;反過來說
,梅堯臣詩的精微
、深沉
、含蓄、細膩等特點
,蘇舜欽也比較缺乏。他的詩最明顯的弱點
,就在于有時只顧感情的宣泄
,而忽略了感情表達方式與語言內(nèi)在張力的推敲,以致顯得粗糙乃至氣格不完
。
但也有些小詩
,蘇舜欽寫得相當精致
,如《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
第二句有些散文化
,但用了一個“時”字,使視境動了起來
,仿佛花樹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時跳入眼簾
。“幽”和“明”都是形容花
,一重心理感受,一重視覺
,配合得很別致。全詩的情韻近于唐詩
,但更顯得清幽細巧些
,意脈也較為流動曲折。又如《夏意》:
別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樹蔭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文學風格 詩歌理論
在對詩歌的政治作用的認識上
,蘇舜欽與梅堯臣是一致的
。他在《石曼卿詩集序》中說:“詩之于時
,蓋亦大物
。”所謂“大物”
,即是指詩可以反映“風教之感
,氣俗之變”,若統(tǒng)治者有“采詩”制度
,就可以據(jù)以“弛張其務”,達到“長治久安”
。因此
,他批評“以藻麗為勝”的文學風氣
,而大力贊揚穆修等人“任以古道”
,石曼卿的詩能“警時鼓眾”。而且如前所言
,他還提出過“文之生也害道德”的頗為極端的意見
。其實蘇氏為人性格偏于豪放開張
,并無道學家的氣息
,他的這些主張與他在仕途上積極進取的欲望有重要的關系。
觸及現(xiàn)實
作為一個關切時政
、渴望有所作為的詩人
,蘇舜欽的詩常常觸及一些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
。他的《慶州敗》記敘了宋王朝與西夏戰(zhàn)爭的失敗,痛心疾首地批評了朝廷在邊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將領的無能
;《吳越大旱》寫到一方面饑荒病癘使“死者道路積”,另一方面官府為了應付與西夏的戰(zhàn)爭
,仍無情搜括糧食
,驅(qū)使丁壯勞力上戰(zhàn)場
,致使“三丁二丁死
,存者亦乏食”,最后并以“胡為泥滓中
,視此久戚戚。長風卷云陰
,倚柂淚橫臆”之句
,表述了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
;《城南感懷呈永叔》同樣寫出民間由于饑荒而出現(xiàn)的慘狀:“十有七八死
,當路橫其尸
。犬彘咋其骨
,烏鳶啄其皮
。”并以“高位厭粱肉
,坐論攙云霓”與之相對照,直斥權勢者的無能與 ***
。
尖銳直截
在反映時弊
、揭露社會矛盾方面
,蘇舜欽往往比梅堯臣來得尖銳直截
。這一方面是由于個性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同蘇舜欽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關
。他本是自視很高的人,卻總是受排擠乃至遭誣陷
,所以既感到自己無法為社會盡到應有的責任
,又感到個人失意的苦悶。這兩種情緒糾合在一起
,使彼此都強化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冻悄细袘殉视朗濉返哪┮还?jié)說:“我今饑伶俜,憫此復自思:自濟既不暇
,將復奈爾為
?愁憤徒滿胸
,嶸峵不能齊
。”言外之意是:倘若自己能掌握權位
,便能夠拯救百姓;無奈自顧不暇
,所以格外憤懣
。而在有些詩中
,他更把個人的不滿直接宣泄出來
,如《對酒》:
丈夫少也不富貴
,胡顏奔走乎塵世!予年已壯志未行
,案上敦敦考文字。有時愁思不可掇
,崢嶸腹中失和氣
。侍官得來太行顛
,太行美酒清如天
,長歌忽發(fā)淚迸落,一飲一斗心浩然
。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樂如摧朽
。讀書百車人不知
,地下劉伶吾與歸!
蘇舜欽的詩文別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未ぬK舜欽《夏意》夏意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古詩三百首夏天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宋代·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
。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
。 春天
, 寫景閑適予以罪廢,無所歸
。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
。時盛夏蒸燠
,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
,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
,不可得也
。 一日過郡學
,東顧草樹郁然
,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
。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shù)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