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北征詩詞研究·詩作名·北征
唐詩篇名。五古。杜甫作。見《杜詩詳注》卷五。作于至德二年(757)秋自鳳翔行在至鄜州探家時。仇兆鰲曰:“公遭祿山之亂,自行在往鄜州,鄜州在鳳翔東北,故以《北征》命篇。”(《杜詩詳注》卷五)此詩為七百字之大篇,可分為五段:首段寫蒙恩探家、辭朝登程時依戀和憂虞的心情,次段敘途中所見戰(zhàn)亂景象與人民苦難情況,三段述到家后與親人相聚時悲喜交加的情景,四段議論時政,對如何平定安史之亂提出看法,末段表示對平亂的信心,寄中興之期望于唐肅宗。這是一首規(guī)模宏富的長篇政治抒情詩,實際也是杜甫作為左拾遺用詩歌形式所寫的一篇奏章,其忠貞鯁直之心和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浦起龍曰:“讀《北征》,見杜子一腔血性?!?《讀杜心解》卷二)沈德潛亦說:“是詩家第一篇大文,公之忠愛謀略亦于此見?!?《唐詩別裁》卷二)該詩融敘事、議論、抒情于一爐,運用以賦為主,兼有比興的手法,既展示壯闊的社會圖景,又對細節(jié)進行生動描寫,結(jié)構(gòu)謹嚴,層次井然,且驅(qū)遣自如,變幻無跡,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同為鋪陳終始、縱橫開闔的詩史式大篇。宋人葉夢得稱此作“窮極筆力,如太史公紀傳,此固古今絕唱。”(《石林詩話》卷上)明人鐘惺評曰:“讀少陵《奉先詠懷》、《北征》等篇,知五言古長篇不易作。當于潦倒淋漓,忽正忽反、若整若亂、時斷時續(xù)處,得其篇法之妙。”(《杜詩詳注》卷五引)施補華則云:“《奉先詠懷》及《北征》是兩篇有韻古文……后人無此才氣,無此學問,無此境遇,無此襟抱,斷斷不能作?!?《峴傭說詩》)
詩名里帶北征字的詩詞有哪些1、 《北征道中四篇》明·陳第
2、 《北征還朝凱歌(三首)》明·孫繼芳
3、 《北征雜詠三首》明·張時徹
4、 《從軍有苦樂行(時從司空魚公北征)》唐·李益
5、 《和賈相公覽杜工部北征篇》宋·宋祁
6、 《送秦光祿北征》唐·李賀
7、 《送梁公昌從信安北征》唐·李白
8、 《北征》唐·杜甫
9、 《夏日都門送司馬員外逸客孫員外佺北征》唐·李乂
10、 《夏日都門送司馬員外逸客孫員外佺北征》唐·沈佺期
11、 《北征》宋·陳與義
12、 《被檄北征從宣威幕公之招也》宋·程公許
13、 《題徐京伯通判北征詩卷》宋·戴復古
14、 《題鐘尚書北征詩稿》宋·樂雷發(fā)
15、 《書田俊卿北征紀行詩》宋·廖行之
16、《古劍行贈仇將軍北征》明·鄭善夫
17、 《送北征人》宋·釋文珦
18、 《北征回鑾詩》宋·宋真宗
19、 《北征》宋·汪元量
20、《北征》明·薛蕙
21、《送駕北征》明·劉溥
22、 《春日隨駕北征次清河(永樂八年)》明·金幼孜
杜虹寫的詩的韻律蘊藏在什么中杜甫的敘事詩善于對現(xiàn)實生活作典型的藝術(shù)概括。
在他的許多著名的敘事詩中都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選擇和概括有典型意義的人物,通過個別,反映一般。 寓主觀于客觀。
也就是將自己的主觀意識、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觀的具體描寫中,而不是明白說出。這是杜甫敘事詩的最大特點,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領(lǐng)。
因為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克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具有冷靜的頭腦。 善于運用對話并將人物語言個性化。
為了把人物寫得生動形象,杜甫繼承學習了漢樂府民歌的表現(xiàn)手法,常常運用對話或人物獨白,并做到了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采用俗語。
這是杜詩語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抒情的近體詩中多用俗語,但在敘事的古體詩中則更為豐富,關(guān)系也更為重要,因為這些敘事詩許多是寫人民生活的,采用一些俗語更能增加詩的真實性和親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語言的個性化。
細節(jié)描寫。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現(xiàn)力的,能顯示事物本質(zhì)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細節(jié)。
2.杜甫詩詞特點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以其最為自覺最為深沉的社會意識,以其畢生精力和天才創(chuàng)作詩歌,把個體人格化入廣闊人生,襟懷博大,至性至情,使杜詩在唐代達到了中國古代詩歌藝術(shù)的最高成就。
其詩“渾涵汪茫,千匯萬狀”(《新唐書》本傳)“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并序》),體大思精,內(nèi)蘊深廣,眾體兼善,素有“詩史”之稱;其人則被前人贊之為“古今詩人第一”“集大成者”,享有“詩圣”之譽。杜甫在詩壇的崇高地位固然與其詩內(nèi)容豐贍、思想深刻、題材廣泛等因素密不可分,還與杜詩在藝術(shù)技巧上的變革創(chuàng)新緊密相聯(lián)。
可以說杜詩獨開生面,“一變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創(chuàng)造性地營造豐富的意象,精確地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復雜意緒,蘊涵著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給人以強烈的美的震撼。本文擬探討杜詩意象生成特點及其所產(chǎn)生的審美效果。
一、杜詩意象選擇的個性化與杜詩沉郁頓挫藝術(shù)風格之關(guān)系 意象是寓有作家主觀情思的藝術(shù)形象,是經(jīng)過詩人情感、想象、思想、美學趣味等重新處理過的感覺,來自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萬取一收”的篩選與熔煉。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jié)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
古今中外的詩人、學者對意象的創(chuàng)造及其審美作用都很看重。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曾論及“窺意象而運斤”,即指詩人當以審美意象構(gòu)筑其藝術(shù)世界;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形容》明確提出“離形得似”的主張,鼓勵詩人“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藝術(shù)的神似,《縝密》則說“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何景明在《與李空同論詩書》主張“意象應曰合,意象乖曰離”,指出意與象的契合與否的藝術(shù)效果;錢鐘書則強調(diào)了詩與意象的相因關(guān)系:“詩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無詩矣?!?br>(《錢鐘書論學文選》第一卷第67頁)美國詩人龐德認為意象是“一種在瞬間呈現(xiàn)的理智與感情的復雜經(jīng)驗”;而韋勒克、沃倫在《文學原理》里則說成是“各種根本不同觀念的聯(lián)合”。因此詩人往往善于塑造特定意象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創(chuàng)造出帶有自己民族文化情感的特定意象,比如“鴻雁”“楊柳”“菊花”“月亮”“杜鵑”“梅花”等。正所謂“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tài),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流沙河語)。
杜甫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詩人!在多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杜甫推陳出新,精研覃思,形成了個性鮮明的意象群。這些意象群,都浸透著詩人傷時憂國、愛民憫生的情感,帶有濃厚的悲壯色彩。
杜甫素懷大志,自許甚高。他“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壯游》),立志 “竊比稷與契”,要“再使風俗淳”,對自己充滿信心,自覺地賦予自己以時代的使命感,流露出自致隆高、凌跨世俗的強烈愿望。
正是這種雄豪的性格、偉大的抱負、高尚的人格、闊大的胸懷,使杜甫在創(chuàng)作傾向上推崇筆力雄強、氣象闊大之作,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追求陽剛之美。體現(xiàn)在對意象的獨特選擇上,就決定了杜詩的物象選擇必然會傾向于具有陽剛之美的闊大物象,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和審美價值追求。
于是體現(xiàn)在杜甫筆下的自然景象,則為“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極為雄壯闊遠的高山巨澤、長空大川等意象選擇,表現(xiàn)了詩人廣博的襟懷、強大的精神力量及人格魅力。而體現(xiàn)在杜甫的詠物詩中,則以對鳳凰、馬、鷹、鶻、雕一類雄強剛猛的動物的歌詠為主。
“鳳凰” 是杜詩中獨具個性的意象。鳳凰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據(jù)說鳳凰出現(xiàn)則天下太平。
自從七歲詠鳳凰以來,杜甫就越來越有意識地以鳳凰自況。這能帶來太平祥瑞的鳳凰,不就是他偉大抱負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圖騰嗎?《朱鳳行》里那只處境艱險,窮愁潦倒,孤無儔侶,卻心系百鳥,猶“愿分竹實及螻蟻”的仁愛善良的朱鳳形象,正是詩人自身仁民愛物的象征。
詩人在詩中熱切地呼喚它的降臨,“干戈兵革斗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又觀打魚》);甚至愿獻出自己的血肉之軀:“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
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鳳凰臺》)再看詩人筆下的馬:“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br>(《房兵曹胡馬》)這首詩“詞語矯健豪縱,飛行萬里之勢,如在目前”(《杜詩鏡銓》卷一趙汸語),借馬之神清骨峻、昂藏不凡意象,言己之壯志雄心,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一往無前、以天下為己任的英雄主義氣概。在《畫鷹》里,詩人以鷹自比,不僅“竦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更期待著“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而在《王兵馬使二角鷹》一詩中,詩人極寫角鷹除惡鳥,分梟鸞,表現(xiàn)自己除惡務(wù)盡、再造升平的情懷。詩人這種抱負和情懷,精神和氣魄,至老而彌盛,更增一種不妥協(xié)之心。
如《瘦馬行》《病馬》《楊監(jiān)又出畫鷹十二扇》等詩無不表現(xiàn)出杜甫雖至暮年而壯心不減,鞠躬盡瘁,忠心耿耿的形象。到了《義鶻行》里雖。
3.杜甫詩歌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皾鷷r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xiàn)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tǒng)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xiàn)。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guān)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傊?,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的藝術(shù)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xiàn)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shù)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并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tài)度已顯露無遺。
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
杜詩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于抓住細節(jié)的描寫,如《北征》中關(guān)于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郁頓挫。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jié)的跌宕搖曳。
所有這一切,確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圣”的地位。
4.杜甫的詩歌藝術(shù)特點有哪些
杜甫在藝術(shù)上取得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巨大成就,為了更好地說明杜詩的藝術(shù)成就,我們把杜詩大致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兩類來講。
一、杜甫的敘事詩 杜甫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 》說:“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 。
故當時號為‘詩史’”?!缎绿茣の乃噦鳌ざ鸥髻潯氛f:“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在于他用詩記敘了安史之亂中發(fā)生的許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戰(zhàn)爭中承受的種種苦難,而且能以生動、飽滿的形象,展現(xiàn)了整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正如楊義所說:“杜詩的一大本事 ,就是把敏銳深刻的詩性直覺,投入歷史事件和社會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點化為審美意象,從中體驗著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運行的法則。”
(《李杜詩學》下編)。 杜甫的詩描寫了具體的情景,包括當時的氛圍和人的感情,比單純的提供歷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如前面提到的《 哀江頭》、《北征》、“三吏”、“三別”、《洗兵馬》等。這些詩不但可以證史,可以補史之不足,而且比歷史事件更為具體生動、感人。
杜甫的詩,因為具有“詩史”的特質(zhì),所以在敘事詩創(chuàng)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為了適應內(nèi)容的要求,杜甫的敘事詩多用伸縮性較大的五七言古體。
1.善于鋪陳,高度概括。 元稹談到杜甫詩的藝術(shù)時說杜甫善于“鋪陳始終,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杜甫詩中用賦法之處很多,但杜甫的“鋪陳”,很注意對現(xiàn)實生活作藝術(shù)的概括,善于把豐富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和憂國憂民的情懷濃縮在一些場面中或個別人物形象上。
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十個字,揭示了令人觸目驚心的階級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断幢R》中:“三年笛里關(guān)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概括地寫出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
《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描寫兵荒馬亂中,家人相逢的場面,雖然寫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卻反映了廣大百姓的悲慘命運。
《兵車行》,寫的是“道旁過者”和行人的對話,但眾多行人的不幸也顯示無余?!缎禄閯e》中寫的是一個征人妻的痛苦,卻集中了安史之亂中無數(shù)青年夫妻生離死別的遭遇。
2、精心刻畫細節(jié),于細微處見真實。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詩中回憶自己由鳳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見所感,詩中寫到家的情景: 經(jīng)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jié)。
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嬌兒, 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
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
這一段描寫相當細膩,通過妻子的“衣百結(jié)”,兒女的“垢膩腳不襪”“補綻才過膝”以及補丁上顛倒錯亂的圖案這些細節(jié),形象地反映了戰(zhàn)亂中民不卿生、窮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寫曹霸的才高運蹇,為了表現(xiàn)曹霸繪畫的高超本領(lǐng),杜甫選擇了曹霸為功臣畫像的細節(jié):“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發(fā)動,英姿颯爽來酣戰(zhàn)”。精到的細節(jié)描寫,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強的是真實性。
3、抒情色彩濃郁。 杜甫的許多敘事詩,他是當作抒情詩來寫的。
杜甫是個感情十分豐富的人,他無法不把自己的愛、恨、同情、憐憫傾注在所描寫的事件,所刻劃的人物形象上。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
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睂Σ馨缘膽哑娌哦粸槭浪?,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羌村三首》中,寫道自己回到家里后,父老們來慰問,說起世道的艱難,生活的艱辛,“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肺腑之語,句句動人,寫盡了動亂年代中詩人對普通老農(nóng)的體貼又無能為力的心情。 《無家別》是一首優(yōu)秀的敘事詩,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詩。
詩中以一個當兵的農(nóng)民的口吻自敘道:“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養(yǎng),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當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時,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當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時,竟然沒有一個可以告別的人!因此他悲憤地說,這樣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讀到這樣的詩句,誰能不為之動容! 二、杜甫的抒情詩 杜甫抒情詩的數(shù)量比敘事詩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言古體,但更多的是近體。杜甫抒情詩的藝術(shù)特點,主要有: 1.情景交融。
被人推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夔州在長江邊,詩中寫到的風急、猿嘯、鳥飛、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這些景物之中 ,深深地溶進了作者的時局之嘆、身世之感。
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在“落木”前面冠以“無邊”,在“長江”前面加上“不盡”,又用“蕭蕭”、“滾滾”兩個象聲詞分別。
5.白居易詩歌藝術(shù)特色.杜甫藝術(shù)特色.各300字左右.
白居易詩歌藝術(shù)特色:作為一個大詩人,一個天才的詩人,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詩歌不但在藝術(shù)形式上是多樣的,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風格上也是多樣的.白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曉暢,但同時又經(jīng)過千錘百煉,作了許多藝術(shù)加工.詩壇曾流傳老嫗亦解白詩的佳話.明代詩論家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中曾有宋朝詩人張文潛看到過白居易詩手稿的記載,說“真跡點竄,多與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詩、改詩之刻苦認真.他的詩達到這樣的藝術(shù)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獲得的.白居易將自己的詩歌分為四類,諷諭詩之外,還有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也大都寫得很好.總的來說,前期詩歌較后期詩歌更有價值.因為世途險惡,他后來的詩作再也沒有了中青年時期的鋒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杜甫藝術(shù)特色:杜甫善于對現(xiàn)實生活作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這種概括主要通過兩種藝術(shù)手段進行操作.其一是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通過客觀的描寫,把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集中在一兩句詩里,從而揭示它的本質(zhì).比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把尖銳的階級矛盾集中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十個字里,使人觸目驚心.其二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對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紹.比如《兵車行》這首詩是通過一個行人的話廣泛地介紹了兵役的繁重、戰(zhàn)爭的艱苦,以及人民反對開邊的情緒.《石壕吏》是通過老嫗的一番話,介紹了這一個家庭的遭遇,同時也概括了千萬個家庭.杜詩的現(xiàn)實主義,并不在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他雖然也寫了不少人,但這些人并不是作為具有個性的典型而出現(xiàn)的.他的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在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選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的描寫,通過這樣的描寫,去揭示現(xiàn)實生活的本質(zhì).。
6.杜甫的詩歌的特色有哪些
杜甫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
“沉郁”一詞最早見于南朝,“體沉郁之幽思,文麗日月”,后來杜甫寫更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對杜詩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guān)系。同時,杜甫處于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zhuǎn)變,趨近現(xiàn)實主義。而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chǔ)。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shù)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7.杜甫詩歌有何特點
1、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xiàn)實主義,內(nèi)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于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zhàn)事徭役,饑餓貧窮和貧富懸殊。
杜詩善于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現(xiàn)況,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jīng)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
2、思想方面
杜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愛國主義色彩,有“詩圣”之譽。
杜詩善用理智去仔細觀察人生社會的實況,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體會人民的苦樂,有強烈政治意識,繼承并發(fā)揚詩經(jīng)、漢樂府民歌及建安文學的寫實精神。
3、手法方面
杜詩善寫人物對話和獨白,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事件來描寫。杜詩也善于抒情,結(jié)合抒情和敘事,又結(jié)合抒情和寫景,寄情于景。杜詩敘事注重客觀描述,讓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而少發(fā)議論。
4、語言方面
杜甫寫作態(tài)度非常嚴肅,語言精煉,用字準確,形象生動,多姿多采,并善于運用民間口語。
5、體裁方面
杜甫作品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絕句,無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詩體,表達不同的內(nèi)容,敘事多用較少格律限制,便于鋪敘描寫的古體詩,抒情則多用近體詩。
杜甫大量創(chuàng)作七言律詩,作品內(nèi)容廣泛,技巧純熟,注重聲律對仗,格律嚴謹,語言錘煉,為歷代典范之作,達到極高的成就,使七律創(chuàng)作臻于成熟。他又開創(chuàng)“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社會的民生疾苦。
6、風格方面
杜詩主要風格是沉郁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郁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zhì)樸、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shù)技巧,發(fā)展成一種獨特的新風格。表達自己愛國的思想。
擴展資料: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教養(yǎng)和務(wù)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
所以杜甫稱做官是他們家族的“素業(yè)”——世代相襲的職業(yè),他的各種文化教養(yǎng)以及以后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追求仕途事業(yè)和為官行道相聯(lián)系。
三十五歲以前,是杜甫的讀書和壯游時期。正當開元盛世,杜甫的經(jīng)濟狀況也較好,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從二十歲起,他結(jié)束了書齋生活,開始了為時十年以上的“壯游”。
在這長期的壯游中,杜甫接觸到我們祖國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和壯麗河山,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也擴大了他的視野和心胸,為他早期詩歌帶來相當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但由于這種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現(xiàn)實,因此,作為一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這只是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準備時期。
-杜甫
8.杜甫的詩歌特色
杜甫的敘事詩善于對現(xiàn)實生活作典型的藝術(shù)概括。在他的許多著名的敘事詩中都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選擇和概括有典型意義的人物,通過個別,反映一般。
寓主觀于客觀。也就是將自己的主觀意識、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觀的具體描寫中,而不是明白說出。這是杜甫敘事詩的最大特點,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領(lǐng)。因為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克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具有冷靜的頭腦。
善于運用對話并將人物語言個性化。為了把人物寫得生動形象,杜甫繼承學習了漢樂府民歌的表現(xiàn)手法,常常運用對話或人物獨白,并做到了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采用俗語。這是杜詩語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抒情的近體詩中多用俗語,但在敘事的古體詩中則更為豐富,關(guān)系也更為重要,因為這些敘事詩許多是寫人民生活的,采用一些俗語更能增加詩的真實性和親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語言的個性化。
細節(jié)描寫。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現(xiàn)力的,能顯示事物本質(zhì)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細節(jié)。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0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嚴 羽《訪益上人蘭若》古詩賞析
下一篇: (宋)賀鑄《芳草渡·留征轡》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