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原文賞析(元)張可久
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張可久是元代極負(fù)盛名的作家,有很高的才情,但一生仕宦卻極不得意,在七十多歲時(shí)尚為昆山縣(今屬江蘇)幕僚,故每縱情聲色。晚年久居西湖,以山水自娛。這首小令即寫他看透紅塵,退隱山林生活的閑情逸致。
上片抒寫往事如過眼云煙的感慨,表現(xiàn)他退居山村的原因?!芭d亡千古繁華夢”,開篇突兀而起,囊括了時(shí)間和空間的全局。千古興亡,只不過猶如瞬間的繁華一夢。數(shù)千年的歷史盡含于七字中,極為概括。興亡之嘆,古往今來不知牽動了多少騷人墨客的情思?!扒Ч排d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對歷史興亡悠遠(yuǎn)難追的感傷;“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是對歷史興亡之中人民苦難的悲憤。這里則是看透世事的辛酸,一種萬事不關(guān)心的冷峻,雖傷感卻不消沉。下句“詩眼倦天涯”,正是這種心緒下的自白。“詩眼”,指詩人的觀察力。蘇軾《次韻吳傳正枯木歌》云:“君雖不作丹青手,詩眼亦自工識拔。”此處用意近之,說自己所具有的詩人的高超的觀察力早已厭倦了這天涯奔波的宦游生涯。以下更列舉三事,分別具寫早已破滅了的歷史繁華之夢。一是“孔林喬木”?!翱琢帧?,孔子墓地,在今山東曲阜城北二里。相傳孔子弟子各以其故鄉(xiāng)的樹木植于孔墓之側(cè),后因稱孔林。孔子聚徒講學(xué),左右聚集弟子三千人,是何等的興盛業(yè)績!可如今只留下一片喬木森森的墓地。二是“吳宮蔓草”。“吳宮”,指春秋吳王夫差所造的館娃宮,乃為西施而擴(kuò)建的宮殿,極侈靡之能事??扇缃窀畸惡廊A的宮殿卻久已被蔓草所湮沒。三是“楚廟寒鴉”。楚人信神,巫風(fēng)特盛,民間淫祀,廟宇尤眾,可如今娛神的鐘鼓,祀神的樂歌卻早被一陣陣聒噪的鴉鳴所取代。這種興亡之感,在張可久的作品中屢有表現(xiàn),其《人月圓·吳門懷古》即有“白家池館,吳宮花草,可似當(dāng)年”之句。他生當(dāng)宋元易代之際,宋亡時(shí)已十歲左右,所以他在仕途失意之時(shí)厭于塵世,產(chǎn)生棄絕功名利祿的想法并感懷興亡,表現(xiàn)潛在的民族意識,乃是很自然的。
過片“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三句,文氣陡轉(zhuǎn),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消除了上片辛酸傷感的氣氛,使人頓生“柳暗花明”之感。詞人在人世間的紛擾喧囂中終于找到了新的出路:陶淵明“既耕亦已種,時(shí)還讀我書”(《讀山海經(jīng)》之一)式的隱居生活。茅屋村舍,詩書自娛,這是何等的悠閑自在!又是何等的瀟灑高雅!接下去以“山中何事”設(shè)問提唱,落到詞題,點(diǎn)明“山中”?!八苫ㄡ劸疲核宀琛倍渥鞔?。既切于山中情事,又進(jìn)一步表達(dá)了自己山林隱居生活的閑適高雅,與上片之“繁華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詞人頗企慕陶淵明式的生活,但他最終卻并未能真正忘情世事,以至七十多歲仍居幕府。因此,本詞以及他的其它一些村居生活的作品在超脫悠閑中總含有一種淡淡的憂愁,終不似陶淵明的飄逸和靜穆。
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賞析 《人月圓》總寫歷來興亡盛衰,都如幻夢,自己早已參破世情,厭倦塵世。下面給大家搜集整理了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
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①。
孔林喬木②,吳宮蔓草③,楚廟寒鴉④。
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⑤。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注釋】
①詩眼:詩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子的墓地,在今山東曲阜。
③吳宮:指吳國的王宮。
④楚廟:指楚國的宗廟。
⑤投老:臨老,到老。
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賞析 這首小令當(dāng)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時(shí)所作。通過感慨歷史的興亡盛衰,表現(xiàn)了作者勘破世情、厭倦風(fēng)塵的人生態(tài)度,和放情煙霞、詩酒自娛的恬淡情懷。
《人月圓》小令題名《山中書事》,上片詠史,下片抒懷。開頭兩句,總寫歷來興亡盛衰,都如幻夢,自己早已參破世情,厭倦塵世。接下來三句,以孔林、吳宮與楚廟為例,說明往昔繁華如今只剩下凄涼一片。下片轉(zhuǎn)入對眼前山中生活的敘寫,雖然這里僅有簡陋的茅舍,但有詩書萬卷。喝著自釀的松花酒,品著自煎的春水茶,幽閑寧靜,詩酒自娛,自由自在。
起首二句,總寫興亡盛衰的.虛幻,氣勢闊大?!扒Ч拧笔恰八冀忧лd”,縱觀古今;“天涯”,是“視通萬里”,閱歷四方。詩人從歷史的盛衰興亡和現(xiàn)實(shí)的切身體驗(yàn),即時(shí)間與空間、縱向與橫向這樣兩個角度,似乎悟出了社會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興亡盛衰、英雄的得失榮辱,都不過像一場夢幻,轉(zhuǎn)瞬即逝。正如他在〔普天樂〕《道情》中所云:“北邙煙,西州淚,先朝故家,破冢殘碑?!薄霸娧邸保丛娙说挠^察力。作者平生足跡曾遍及湘、鄂、皖、蘇、浙等江南各省,可謂浪跡“天涯”了。然而終其碌碌一生,僅做過路吏、揚(yáng)州民務(wù)官、桐廬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雜職而已。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風(fēng)塵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態(tài)炎涼之酸!難怪他常為此喟嘆:“為誰忙,莫非命?西風(fēng)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普天樂〕《秋懷》)難怪他常為此憤激不平:“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誤”;“半紙?zhí)撁?,十載功夫。人傳梁甫吟,自獻(xiàn)長門賦,誰三顧茅廬?”(〔齊天樂過紅衫兒〕)如此坎坷悲辛,書劍飄零,怎能不令人厭倦思?xì)w呢?“倦”字,已遙為后文寫隱居伏根;“天涯”又先替“孔林”三句張本。
“孔林”三句,具體鋪敘千古繁華如夢的事實(shí),同時(shí)也是“詩眼”閱歷“天涯”所得?!翱琢帧保强鬃蛹捌浜笠岬哪沟兀诮裆綎|曲阜城北,密植樹木花草。“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擴(kuò)建的宮殿,名館娃宮(包括響屜廊、琴臺等),后被越國焚燒,故址在蘇州靈巖山上。也可指三國東吳建業(yè)(今南京)故宮。李白詩:吳官花草埋幽徑,近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鳳凰臺》)可證?!俺R”:即楚國的宗廟。楚國始建都于丹陽(今湖北秭歸),后又遷于郢(今江陵)。三句用鼎足對,具體印證世事滄桑、繁華如夢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樣的儒家圣賢,吳王那樣的稱霸雄杰,楚廟那樣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蒼翠的喬木、荒蕪的蔓草、棲息的寒鴉而已。
“數(shù)間”以后諸句,寫歸隱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詩酒自娛的樂趣?!巴独稀保吹嚼?、臨老?!八苫ā?,即松木花,可以釀酒?!懊┥帷薄按寮摇薄吧街小?,既繳足題面《山中書事》,又突出隱居環(huán)境的幽靜古樸,恬淡安寧:這里沒有車馬紅塵的喧擾,而有青山白云、溝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歸宿?!安貢薄搬劸啤薄凹宀琛?,則寫其詩酒自娛、曠放自由的生活樂趣。“萬卷”書讀之不盡,“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飲酒作詩,讀書品茶,足慰晚年。聯(lián)系作者“英雄不把窮通較”(〔慶東原〕《次馬致遠(yuǎn)先輩韻》);“名不上瓊林殿,夢不到金谷園”;“風(fēng)月無邊,海上神仙”(〔水仙子〕《次韻》);“欠伊周濟(jì)世才,犯劉阮貪杯戒,還李杜吟詩債”(〔殿前歡〕《次酸齋韻》)等多次自白,則不難窺見本篇:那表面恬靜的詩酒自娛中,不是也隱藏著一股憤世嫉俗、傲殺王侯的潛流么?
此曲風(fēng)格更近于豪放一路,語言也較淺近直樸,未用典故,直抒胸臆,不留余蘊(yùn)。結(jié)構(gòu)上則以時(shí)間順序?yàn)榫€索,寫勘破世情而生倦,倦而歸山卜居,居而恬淡適意。感情亦由濃到淡,由憤激漸趨于平靜。
張可久《【黃鐘】人月圓_山中書事興》原文及翻譯賞析【黃鐘】人月圓_山中書事興原文: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琢謫棠荆瑓菍m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秋日湖上
笙歌蘇小樓前路,楊柳尚青青。畫船來往,總相宜處,濃淡陰晴。杖藜閑暇,孤墳梅影,半嶺松聲。老猿留坐,白云洞口,紅葉山亭。
春晚次韻
萋萋芳草春云亂,愁在夕陽中、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fēng)。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雪中游虎丘
梅花潭似真真面,留我倚闌干。雪晴天氣,松腰玉瘦,泉眼冰寒。興亡遺恨,一丘黃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殘碑休打,寶劍羞看。
會稽懷古
林深藏卻云門寺,回首若耶溪。苧蘿人去,蓬萊山在,老樹荒碑。神仙何處?煉丹傍井,試墨臨池。荷花十里,清風(fēng)鑒水,明月天衣。
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鏡,山色浸空滌。莼羹張翰,漁舟范蠡,茶灶龜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誰同?黃花庭院,青燈夜雨,白發(fā)秋風(fēng)!
吳門懷古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鲙銀絲。白家池館,吳王花草,長似坡詩??扇藨z處,啼烏夜月,猶怨西施。
春日湖上二首
東風(fēng)西子湖邊路,白發(fā)強(qiáng)尋春。盡教年少,金鞭俊影,羅帕香塵。蹇驢破帽,荒地廢苑,流水閑云。惱余歸思,花前燕子,墻里佳人。
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纯淬俱?,飛花心事,殘柳眉梢。
開吳湘江遇雪
一冬不見梅花面,天意可憐人。曉來如畫,殘枝綴粉,老樹生春。山僧高臥,松爐細(xì)火,茅屋衡門。凍河堤上,玉龍戰(zhàn)倒,百萬愁鱗。
寄璩源芝田禪師
龍湫山上云屯寺,別是一乾坤。僧參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幾時(shí)親到?松邊弄水,月下敲門。相思無奈,煙蘿洞口,立盡黃昏。
三兩道中有懷會稽
松風(fēng)十里云門路,破帽醉騎驢。小橋流水,殘梅剩雪,清似西湖。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發(fā)樵夫。不如歸去,香爐峰下,吾愛吾廬。
詩詞作品: 【黃鐘】人月圓_山中書事興詩詞作者:【 元代 】 張可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