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①清沙白鳥飛回②。
無邊落木③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④老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⑤繁⑥霜鬢,潦倒⑦新停⑧濁酒杯。
【注釋】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回:指鳥盤旋飛翔的樣子。
③落木:指落葉。古人詩文中常以木代葉,或以木代樹,其原因為“木”本身是沒有生命的,那么用“木”來代替“葉”就隱含了衰敗枯萎的意思。將蕭瑟的秋景更加生動地展示出來。
④百年:指年暮垂老。
⑤苦恨:非?;诤蕖?/p>
⑥繁:多。
⑦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⑧新停:剛剛停止。
賞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重陽節(jié)登高時所作。杜甫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jié)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是一片混亂。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好友的相繼辭世,像濃云似的時時壓在他的心頭。全詩通過所見的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fù)雜感情。
詩的前四句寫景,詩人用風(fēng)急、天高、猿嘯、清渚、白沙、歸鳥、落葉、江水將一幅萬里悲秋的蕭條景象呈現(xiàn)出來。詩人的視線隨著空谷中的嘯叫移動,他的心卻跟著自己的視線而起伏。畫面的慘淡映照出心上的凄涼。詩人由漂泊異鄉(xiāng)寫到多病殘生。又從白發(fā)日多寫到因病斷酒。層層遞進(jìn),本來興意盎然地登高望遠(yuǎn),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愁。詩人的百感交集的心情盡展無遺,無限的凄涼意于言外。而這種凄涼豈止是詩人自己,簡直就是千千萬萬個流離失所者的寫照。這怎能不令人黯然神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3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哀鴻》的詩詞典故-含義-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