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詞人:追和詞人
首先來看趙
趙構(1107—1187)
趙構在政治上無所建樹
一湖春水夜來生
薄晚煙林澹翠微,江邊秋月已明暉
云灑清江江上船,一錢何得買江天
青草開時已過船
扁舟小纜荻花風
儂家活計豈能明,萬頃波心月影清
駭浪吞舟脫巨鱗
魚信還催花信開,花風得得為誰來
暮暮朝朝冬復春
遠水無涯山有鄰
誰云漁父是愚翁,一葉浮家萬慮空
水涵微雨湛虛明,小笠輕蓑未要晴
無數(shù)菰蒲間藕花
春入渭陽花氣多
,春歸時節(jié)自清和。沖曉霧,弄滄波,載與俱歸又若何。清灣幽島任盤紆
,一舸橫斜得自如。惟有此,更無居,從教紅袖泣前魚。說起《漁父詞》
,讀者自然會聯(lián)想到浙江詞史上的第一位杰出作家張志和。張志和的五闋《漁歌子》,是中國詞史上第一組真正意義上的《漁父詞》首先需要說明的是
,趙構這組詞所庚和的對象,其實并非張志和本人所賦五首《漁歌子》,而是宋時坊間唱本《金奩集》卷末所附錄的十五首《漁父》詞,即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南卓、柳宗元等人的唱和之作。第一,張志和留下的《漁歌子》僅五首,趙構所和多達15首,而且趙詞中找不到與張詞中任何一首詞押相同韻字的詞作。第二,趙構的十五首作品,其韻字與《金奩集》所載十五詞完全相同,只是順序不一。因此可以得知趙構所和并非張志和原唱。不過
,就詞論詞,趙構的這十五首《漁父詞》,其藝術性并不遜色于張志和的五首《漁歌子》。關于這一點,前人也有同感。南宋后期的廖瑩中在《江行雜錄》中就說:“至于一時閑適寫景之作,則有《漁父詞》十五章,又清新簡遠,備騷雅之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現(xiàn)在單憑詞序中簡單的幾句話
,已無從得知趙構創(chuàng)作這組《漁父詞》時的真實心境和真正用意了。是故作鎮(zhèn)靜、安定人心的高明伎倆?還是倉惶驚恐、疲憊厭倦的心理遁逃?是浙北山溫水軟、清明秀美自然風光的激發(fā)?還是處變不驚、悠然自得的精神遠游?抑或竟是比興寄托、自比漁父的形象寫照?也許兼而有之,但一、二兩種情況恐怕是最明顯也最重要的。因為如是“清超絕俗”、“調高韻遠”的詞作,按理當賜予文臣,由此引發(fā)一場君臣唱和亦在情理之中;但趙構卻偏偏賜給了擔任御營統(tǒng)制的武臣辛永宗,這就意味頗深了。僅此一件小事,也可看出趙構的機變與城府。當然
,人品不等于文品,我們也不必以人廢言。趙構這15首《漁父詞》所以
方千里,生卒年不詳
就詞律和詞藝而言,周邦彥在兩宋詞史上具有結北開南的重要地位
,甚至確實無愧“詞中老杜”的美譽不過,逐篇閱讀方氏所存詞
,排沙簡金,一二闋小令尚可稱佳。如《一落索》云:月影娟娟明秀
,簾波吹皺。徘徊空度可憐宵,謾問道、因誰瘦?不見芳音長久,鱗鴻空有。渭城西路恨依然,尚夢想、青青柳。此詞和清真《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
,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欄愁千里集中
,以《少年游》一闋為最佳。詞云:東風無力揚輕絲,芳草雨余姿
。淺綠還池,輕黃歸柳,老去愿春遲。欄干憑暖慵回首,閑把小花枝。怯酒情懷,惱人天氣,消瘦有誰知!此闋和清真《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沖雨,幽恨兩人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另外,清人劉體仁《七頌堂詞繹》還曾說:“千里和美成詞
,非不甚工,總是堆煉法,不動宕其次說檗栝詞人林正大
檗栝
林正大,生卒年不詳
,字敬之,號隨庵,永嘉人。寧宗開禧中,為嚴州學官。正大長于詞,所著《風雅遺音》皆取前人詩文,檗栝其意,制為雜曲。效仿蘇軾檗栝陶淵明《歸去來辭》故例,在每首詞之前,仍全載本文。對于檗栝詞,因其殊少創(chuàng)意和個性,歷來評價不高。不過,林正大有他自己的看法,其自序《風雅遺音》云:古者燕饗則歌詩章
。今之歌曲,于賓主酬獻之際,蓋其遺意。乃若花朝月夕,賀筵祖帳,捧觴稱壽世嘗以陶靖節(jié)之《歸去來》
余暇日閱古詩文,擷其華粹
,律以樂府此序雖為林氏自序
只是檗栝的填詞方式
在林氏41首作品中
為憶當時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曾說:“此詞檗栝盧仝《有所思》詩意
,筆頗清老,而少駘蕩夷猶之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