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宋〕蘇軾
南溪得雪真無價
關于“獨自披榛尋履跡”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披榛尋履跡
按:“披榛”即撥開野生灌木的意思
“履跡”即人的足跡
細細玩味東坡詩語
,只是說自己清晨去南溪看雪,撥開叢生的草木,尋路前行而已——似與葛洪、東郭先生之事無關。關于“誰憐屋破眠無處”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按:杜詩“床頭”等四句是寫自家“屋破眠無處”,東坡這里則是寫農(nóng)家“屋破眠無處”(冠以“誰憐”二字
,是說無人憐憫他們);杜詩寫的是“雨”,而蘇詩寫的是“雪”。因此,說東坡此句用老杜事,未免有些牽強。退一步說,“雨”“雪”同類,還可以通融;但貧民破屋,不蔽雨雪,在古代本是很普通的生活現(xiàn)象,并非老杜個人獨特的經(jīng)歷,怎么好認定“屋破眠無處”就是用老杜故事呢?綠筠亭
〔宋〕蘇軾
愛竹能延客,求詩剩掛墻
。風梢千纛亂,月影萬夫長。谷鳥驚棋響,山蜂識酒香。只應陶靖節(jié),會取北風涼。關于“求詩剩掛墻”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新唐書·陳子昂傳》:子昂上書武后:‘陛下布德澤
,下詔書,必待刺史按:宋施元之注此句:“《唐·陳子昂傳》:委棄有司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曰:“,甚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五)
〔宋〕蘇軾
未成小隱聊中隱
,可得長閑似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關于“可得長閑似暫閑”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白居易《和裴相公傍水閑行絕句》:‘偷閑意味勝長閑
按:這里的“可得”,當訓“豈得”“安得”
作此詩時,詩人在杭州任通判
白居易詩“偷閑意味勝長閑”,頗具生活哲理
答呂梁仲屯田
〔宋〕蘇軾
亂山合沓圍彭門,官居獨在懸水村(呂梁地名)
關于“吏民走盡馀王尊”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王尊
按:此詩題目中的“呂梁”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秋,黃河決堤
此詩從開頭到“但見屋瓦留沙痕”凡十六句
和孫莘老次韻
〔宋〕蘇軾
去國光陰春雪消
,還家蹤跡野云飄。功名正自妨行樂,迎送才堪博早朝。雖去友朋親吏卒,卻辭饞謗得風謠。明年我亦江南去,不問雄繁與寂寥。關于“迎送才堪博早朝”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博
,取好于人之謂。這句話是白居易《曉寢》詩‘不博早朝人’的反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按:這里的“博”
《宋書》卷九五《索虜傳》載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與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書:“若厭其區(qū)宇者
白居易《曉寢》詩全首曰:“轉(zhuǎn)枕重安寢,回頭一欠伸
又,韓愈《石鼓歌》:“羲之俗書趁姿媚
,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宋王禹偁《自寬》詩:“朝中舊友休夸貴,篋里新詩不博官。”張詠《悼蜀四十韻》詩曰:“斗粟金帛酬,束蒭綺羅博。”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詩:“乘間弄筆戲春色,脫略不省旁人譏。坐欲持此博軒冕,肯言孔孟猶寒饑?”蘇軾別首《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二首其二:“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蘇軾此詩所謂“迎送才堪博早朝”,是說自己正做著徐州的地方長官
,而徐州地處交通要道,知州經(jīng)常得接待過路的官員,迎來送往,不勝其煩——換算起來,和在京城做官上早朝也差不了多少。關于“不問雄繁與寂寥”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雄繁
,形容大郡政務多;寂寥,形容小郡政務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按:“雄繁”
,指繁華的雄都大邑;“寂寥”,指冷清的偏僻州軍——乃就城市的地位與繁榮程度而言,并不是指政務的多少。宋李昴英《論趙京尹疏》:“今有帥雄繁之地,涉嫌疑之跡,而頑然不知引退者。”“京尹”指京城的長官。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臨安自然是“雄繁之地”。又,其倒文“繁雄”義同次韻僧潛見贈
〔宋〕蘇軾
道人胸中水鏡清
關于“煮茗燒栗宜宵征”
陳邇冬先生《蘇軾詩選》注曰:“宵征,晚上從事
按:《詩·召南·小星》里的主人公
三國魏嵇康《四言詩》:“肅肅宵征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4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詩鏡
下一篇:
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