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作者簡介】
常建,盛唐著名詩人。與王昌齡是朋友。其詩多為五言,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也有部份邊塞詩。有《常建集》。
【字句淺釋】
題解:此詩是作者清晨游歷古寺禪院的觀感,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建于南齊,到唐代已經(jīng)是古寺了。初日:旭日。高林:佛家稱僧眾聚居處為“叢林”,此處用“高林”,帶有稱頌意味。萬籟:各種聲音。“籟”在這里泛指聲音。鐘磬:佛寺中僧人在念經(jīng)時要撞鐘敲磬使佛音遠播。“磬”字有多義,這里指那種寺院中的缽形打擊樂器。
【全詩串講】
清晨我登上破山,跨入興福古寺的門廊。
旭日初升,向山中叢林和佛寺灑下晨光。
竹林里的一條小路,直通到幽靜的地方,
在那花草樹木的深處,就是后院的禪房。
最愛青山沐浴日光,鳥兒自由啼鳴飛翔,
潭中的清影令人塵俗頓忘、心空了一樣。
此時此地,天地萬物都寂靜得毫無聲響,
唯有寺中傳出的鐘磬聲,在山林間回蕩。
【言外之意】
作者游覽的是佛寺,而且是在一個特殊的時候(清晨、旭日初升)、特殊的環(huán)境(竹徑、幽處、禪房、花木、山光、鳥性、潭影、萬籟俱寂、鐘磬音),所見、所聞、所感都具有類似修煉入定的作用。難怪作者能漸入佳境,體驗到超脫塵俗、心境純潔的怡悅,也就是現(xiàn)代研究者所謂的“宗教體驗”的一種。他們這樣說,也是表明這種體驗不是一般常人都能有的,并且也承認這種體驗對人精神境界的升華作用。
佛門是空門,空門駐空心。作者才入門一游,便凡塵如洗、俗念頓泯,心生喜悅,并與眾僧喜悅一同融入那悠揚遠播的鐘磬聲中,使得山寺、樹木、花草全都彌漫在喜悅的音樂里。作者一游尚且如此,經(jīng)年累月居住其間、每日打座修心的僧眾,其心境又當如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5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寄揚州韓綽判官》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 李季蘭《相思怨》人生是一場百年孤獨